社区治理中的社区需求、组织类型及其协调机制

    南豪峰

    

    

    摘? ?要: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社区治理是其落实的重要体现。社区中存在着国家和社区居民两个层面的需求,以能否满足两个层面的需求可以将社区治理效果划分为四种类型。社区中存在着家庭、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及居委会、自发群众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七种组织类型,社区治理就是要实现这七类组织的功能完善、界限明晰和互相协调。

    关键词:功能主义;社区治理;组织类型;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D669.3?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5-0180-02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社区治理跟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基层社会治理落实的重要体现。本文将基于功能主义的视角展开探讨社区的需求、组织类型和协调其关系来满足社区的需求机制。

    一、功能主义审视下社区治理优劣的标准

    社区治理指的是“社区范围内的多个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区成员社会福利,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1]。社区治理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推动社会的进步,换句话说就是能够比较好地满足社区各个层面的需求。

    功能主义肇始于生物学的研究、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和默顿等古典和现代社会学家都具有丰富的功能主义的思想。现代西方结构功能主义从结构、功能以及二者的统一出发,深入分析和广泛探讨了有关社会系统的一系列理论问题[2]。功能主义本质上是在系统论的视角下分析系統中的各种要素和结构在整体中所起到的作用,涉及到正功能、负功能、潜功能和功能替代等概念,是一套比较有效的分析工具。

    从功能主义的视角看,社区治理好坏和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是社区内各种主体的需求是否很好地得到了满足,具体来看,就是社区中的各种类型的组织是否很好地满足了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需求。

    二、社区需求的两个层面及四种社区治理效果

    社区治理的根本导向在于满足社区各种层面的需求,而需求有国家层面的需求和社区居民层面的需求。国家的需求包括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医保社保等制度的贯彻,较好的社区建筑容貌和卫生(防止脏乱差)等。没有这些需求的满足,社区就很难正常运转。

    现代社会居住地和生产地实现了分离,社区一般不再是居民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而成了休息和满足亲密关系需求的场所。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在社区里面都会有所体现。社区居民的需求概括起来有社区安全、社区绿化、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维修、购物、子女教育、娱乐、养老等方面的需求。不同社区需求的侧重点可能不同,但需求类型基本相同。

    如果以能否满足国家层面需求和社区居民层面需求做类型学划分,则可以将社区治理分为四种类型,如表1所示。理想的社区治理既能比较好地满足国家层面的需求,也能比较好地满足社区层面的需求,就是A类型。B类型能够比较好地满足国家层面的需求,但是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C类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现代社会没有政府的介入,不可能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古代远离闹市的传统村庄近似于这一种类型。D类型是最为糟糕,既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也不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找对应的例子,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是A类型社区治理的代表。杨叙在《北欧社区》一书中很好地呈现了北欧社区的理念、社区协会、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保、社区志愿者等。北欧国家的社区治理比较好地同时满足了国家层面的需求和社区居民的需求[3]。中国是B类型社区治理的代表,社区治理较好地满足了国家层面的需求,比如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和计划生育等,但社区居民需求的满足还不够精细。C类型的代表是少受政府管辖的传统村庄,比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和古代的村寨。D类型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墨西哥的贫民窟,政府的治理力量根本进不去(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社区治理的目标是A类型;退而求其次可以将B类型作为目标,因为只要有国家治理力量的介入,就能够维持一个基本的社会秩序,再进一步改革,就可能形成满足社区层面需求的机制;D类型是最为糟糕的社区治理类型,应竭力避免。

    三、社区中的组织类型及其能够满足的社区需求类型

    当下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概括起来大约有七种:家庭、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及居委会、自发群众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家庭是最为基本的组成元素,没有家庭就没有社区。物业公司是提供治安、维修和环卫等服务的公司。业主委员会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公司管理运作的民间性组织。社区服务中心及居委会是政府设立的机构。群众自发组织主要是满足群众文体康乐方面需求的各种组织。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社区周边的饭店商店、学校和社区医疗中心等。

    所谓的社区治理,就是上述七类组织功能完善、界限明晰、互相协调,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和国家两个层面的各种需求。这七种类型的组织大致能够满足的需求如下:

    (1)家庭。可以满足孩童照顾、亲密关系和养老等需求,可以通过市场获得医疗、购物、教育等各个层面的需求。

    (2)社区服务中心及居委会。可以满足计划生育、社会秩序、违建治理、社保办理、困难群众帮扶、社区矫正和再就业等需求。

    (3)物业公司。可以满足安保、停车管理、绿化、环卫和基础设施维修等需求。

    (4)业主委员会。主要处理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关系。

    (5)社工服务机构。能够满足社区养老、留守儿童陪伴、家庭暴力、志愿者招募管理和社区公共生活的构建等需求。

    (6)群众自发组织。能够满足娱乐和社区公共议题构建等需求。

    (7)其他相关利益者。如商店、小贩、培训机构和诊所等,能够满足商品购买、教育和卫生等方面的需求。

    (8)跨社区的需求满足者。水电煤气网等由相关公司满足需求,安全由公安负责,街道卫生由环卫部门负责,这些是跨社区的需求。

    四、社区治理中各种类型组织协调机制的构建

    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社区治理的实质在于协调上述七种类型的组织,满足国家和社區居民两个层面的需求,这个道理比较简单,问题是如何协调这七种类型的组织或群体。自组织原理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要素将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结构。实际上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最终也未必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社区治理机制。

    根据国内各地的实践,当下有两种比较可行的机制。

    第一种机制,由区(县)的一个部门牵头,成立一个协调委员会承担起社区中各种类型的组织的协调工作。委员会每2—4周到小区开一次有各种类型组织参加的联席会议,凝聚共识,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满足的需求按照各种组织的职能进行分配。如果是社区范围内各个组织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将之收集起来,向区(县)党委政府汇报,再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或设立新项目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方案的优点是牵头领导比较具有权威性,能够比较好地协调社区内部各种类型组织和团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种机制,由社区服务中心承担起各个类型组织协调的职责,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组织群体之间的协调会议。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社区服务中心的权威不够,同时社区居民、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居民群体组织和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责、界限也不够清晰,协调起来会很有难度。

    参考文献:

    [1]? 汪大海.社区管理学(第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15.

    [2]? 刘润忠.试析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5):52-56.

    [3]? 杨叙.北欧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