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张婷
摘 要:苏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展厅内馆藏的国宝级文物墨竹长卷《元贤竹林七友图卷》(《七君子图》)长达十米,首次亮相展出,着实抢眼。此作由六位元代墨竹画名家赵天裕、柯九思(两幅)、赵原、顾安、张绅、吴镇的七幅图合卷合裱而成。卷中六人所绘之竹,虽形态笔法各异,但都以简洁的笔墨营造出了竹的清逸意境。此作堪称墨竹画中的无上神品, 亦可说价值连城。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竹林七友;六君子图;墨竹
此墨竹图为元初优秀画家赵天裕所绘,此人很懂得绘画的情趣,可惜已经查不到相关的生平事迹记载。这幅画和我们看到的元代书画有一些距离,是一张典型的以竹为主题的带有南宋画风的作品,属于承宋启元的作品,但笔墨与元代绘画却大相径庭。构图为一角落,而不是全景,属远景式山水竹林,诗画并写。层次很分明,墨竹繁而不亂,画面呈现雨后湿润感。竹子顶端挑尖之处可称为笔,四周山石溪流为之衬景,可谓墨。坚挺的笔触有墨衬托,浪漫又理智,真可谓“笔墨传情”。画风与赵葵《杜甫诗意图卷》、管道升《烟雨丛竹图卷》相似。另外,作品上有题署:“渭川川上竹,收拾一图看。密叶藏深碧,虚隐碎竿远。笼烟气淡低,拂雨情乾,舒卷无穷已,相忌广岁寒。”落赵天裕款,钤“见阳子珍藏记”朱文印、“见阳图书”朱文印、“子安珍藏记”白文印、“蒋光煦审定”白文印、四神肖像印等。
这两幅墨竹均为元人柯九思所绘,且九思以墨竹闻名。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湖州竹派的继承者。元代文物鉴藏家,画家,其工诗文、好诗翰、识金石,可谓集诗人、词家、金石鉴赏家于一身。经他观审、题跋、钤印的名迹流传至今者为数颇多。任典瑞院都事时,为文宗皇帝所赏识,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特授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凡内府所藏古器物、法书、名画,均命柯氏鉴定。有的经其鉴定后收入内府,如王献之《鸭头丸帖》、苏轼《寒食帖》等法书。九思师法文同笔意,笔墨苍秀,竹干挺拔圆浑。竹的虚心是人在自己的心中找寻到的气节情操,肯定竹为整体,加强了竹的象征意义。
工笔双钩设色者为“画竹”,水墨写意者称为“写竹”两派。柯九思当属写竹的代表人物。这幅柯九思的墨竹图不构成一幅景,而是一幅折枝。承袭文同的墨竹法,墨色根据竹的自然生态而有浓淡的变化,每一片竹叶墨色都很透明,以浓墨绘叶的正面,淡墨绘叶的反面。竹的每一处出尖都笔笔不乱,虚实有度,前后层次分明。在运笔上已注重用书法笔意写竹,即“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即颜真卿)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右面题署:“右石室先生文公所画古木,笔意简古,破墨清润,天趣飞动真逸品也,又有元章至能鉴赏于上,可为宝玩。但欠墨竹一枝,故为补于其后,后学柯九思题。” 钤“书画印”朱文印、“柯氏敬仲”朱文印、“缊真斋”朱文印、右上钤“奎章阁鉴书博士”白文印。左上角题署:“九思旧于京师见先生墨竹,并题如此。今不敢用已意继先生之,后顾全用旧法也。”钤“锡训”朱文印、“敬仲书印”朱文印、“柯九思敬仲印”朱文印、“见阳子珍藏记”朱文印、“见阳图书”朱文印、“子安珍藏记”白文印、“蒋光煦审定”白文印,而另五枚钤印已不辨。
此幅墨竹依然是柯九思作品,与上幅相比大有变化,少了几分拘谨,多了些飘逸,是柯九思风格的本来面目,体现了其个性,用墨浓淡深浅,很有层次,笔触爽利,表现出他开阔的胸襟。此画竹子很疏朗,竹干以淡墨写出,竹节两端再复以重墨,干身挺拔,圆浑如篆,干与干之间虽无笔墨相连,但虚空处有意到笔不到之妙。题署:“敬仲为古山作。”钤“柯氏敬仲”朱文印、“缊真斋”朱文印、“蒋光煦审定”白文印、“见阳子珍藏记”朱文印、“见阳图书”朱文印、“子安珍藏记”白文印等七方鉴藏印。
此幅墨竹图是一件难得的孤品,竹叶稀疏,就写几片竹叶,注重了竹的动态,给构图融入了新的生命。龙角是竹笋小时受到伤害,随其生长,后形成龙角,竹叶似乎有凤尾之妙。画作右下角题写有“龙角 赵原”四个字,这是元末画家赵原唯一一件传世的墨竹图,画中的墨竹像龙角一样,带有高贵桀骜的气度。赵原是元末明初人,本名元,入明后因避朱元璋讳而改作原,字善长,号丹林,元末明初画家。莒城人,寓居苏州。善诗文书画,明洪武初奉诏入宫,因所画不称旨而被杀。赵原擅画山水,师法五代董源、元四家之王蒙、倪瓒,作品多作浅绛山水,笔墨圆劲秀逸。亦长于画竹,画法多变,有龙角、凤尾、金错刀之称。题署:“龙角 赵原。”钤“见阳子珍藏记”朱文印、“见阳图书”朱文印、“子安珍藏记”白文印、“蒋光煦审定”白文印。
顾安( 1289-1365) 字定之,号迂讷居士,淮东人,家昆山。官泉州路行枢密院判官。擅画墨竹,喜作风竹新篁,运笔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于李衎、柯九思外,自成一家。
此画为元代画家顾定之的墨竹图,有着独特的风格,构图奇特,体现对象意境象征,竹竿呈现巨大的S型,劲健的笔法,快速运笔施墨,表现出爽利的韵味,凸显出竹子的勃勃生机。竹叶行笔都自下而上,竹干有干笔皴擦。干笔皴擦在元代的绘画中间经常见到,已成为一种经典,体现瑟瑟的感情,略带苍凉之感。题署:“至正乙巳函夏一日定之作于友山小筑。”钤“顾定之印”白文印、“□叟”白文印、“存诚斋”朱文印、“见阳子珍藏记”朱文印、“见阳图书”朱文印、“子安珍藏记”白文印、“蒋光煦审定”白文印等。
此幅墨竹的作者是张绅,他富有才气,工大小篆,精于赏鉴法书名画,又善写墨竹。作品多似漫不经心随意而成,绝少雕琢痕迹,有古人之遗风。他以擅画“推篷竹”闻名,而这幅墨竹是目前唯一能看到的“推篷竹”,极为珍贵。张绅乃元末明初画家,字士行,一字仲绅,自称云门山樵,号云门遗老,世居胶州,以荐举起家。洪武中官浙江布政使,负才略,谈辩纵横。他的遗墨现存有两件,一件藏于台北故宫,另一件就在苏州博物馆。顾定之的竹叶行笔都自下而上,而张绅的竹叶却往下撇,画面用笔跳跃,据款识,此画是为普贤寺的一位和尚所画。题署:“门山道人齐郡张绅为无相敬山主写,推篷作枝于普贤寺乙丑正月二十有七日。”钤印:“云门山道人”朱文印。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又梅沙弥,自题其墓曰梅花和尚之墓,浙江嘉兴魏塘人。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大家。他的修养是多方面的,擅山水、梅花、墨竹。精写竹,晚年则专写墨竹,墨竹宗文同,为文同后又一大家。写竹善于用墨,林立雄厚,为元人之冠。书法能结合王羲之和怀素之长而自具面目,每作画往往题诗文于其上,或行或草,墨色淋漓,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
相传吴镇与盛懋比门而居,四方以金帛求盛画者甚众,而吴之门阒然。吴之妻颇笑之。曰:“二十年后不复尔。”
此画则是元末吴镇所画,七幅墨竹题款,唯独梅道人用狂草,极具神采。整幅书画,笔墨略显苍劲和落拓,与其存世其他墨竹相比较,是为老年所画。竹是梅花道人吴镇的一大绘画题材,他借竹言志,托竹寓情,几乎每张作品都题诗来颂扬竹的种种美德,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也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他画竹的方法偏于笔意,豪迈率放,有峥嵘劲直的气象,墨竹图中所绘枝叶,凡点、划、撇、捺,无处不显示梅道人草书飘逸圆润、骨力内涵之神韵。其画势力不能夺,唯以佳纸笔投之,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画面上竹叶上趯,叶不粘枝,表现了他的洒脱和安逸。此墨竹语言开始凝练,符号逐步形成。因为竹的特点,以竹自喻,对应人之精神,逐步成为一种竹等同于君子的共识。这幅墨竹图与關于徐熙的记载一致:“今之画花者,往往以色晕淡而成,独熙落墨以写枝叶蕊誉,然后傅色,故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绝笔。”可见吴镇孤高、耿直及势力不能夺的鲜明个性。
这幅墨竹图虽然最后才配入《七君子图》,但通过鉴藏印章可知先前收藏之人颇多。题署:“梅道人遗墨”。钤“梅花盦”朱文印、“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白文印、“天籁阁”朱文印、“子京父印”朱文印、“虚朗斋”朱文印、“项墨林鉴赏章”白文印、“吴翰印”白文印、“吴廷”白文印、右上钤有“子京”朱文印、“墨林秘玩”朱文印、“神游心赏”朱文印、“项子京家珍藏”朱文印、右下钤有“陆堇廷氏审定名迹”朱文印、“甫元珍藏”朱文印多方。究其源头,乃多为嘉兴天籁阁主项元汴所钤。当今存世的顶级书画珍品所钤之收藏印记,除满清皇帝外,就数他的印记最多。这幅墨竹图右下角有一“两”字,相传项元汴每购回一张书画,都会在其背后标注购价,并在每张书画角尾处用千字文来编写序号,使得其卖出时,不会卖价过低,起到很好的保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婷.国宝《七君子图》的收藏传奇[J].中国文化报,2010,(01).
[[2]张靓亮.试论元代墨竹艺术传形向传神之変——以《七君子图》为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5.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镇湖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