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畸形果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张颜春等
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各地种植大棚草莓的热情空前高涨。由于种植者管理水平的差异,生产中畸形果的产生始终居高不下,降低了果品质量,减少了经济收入。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并进行了相关调查,初步摸清了其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1 产生原因
众所周知,草莓果实的膨大是由种子分泌的生长素刺激引起的。也就是说,只有充分授粉受精形成种子,才能产生生长素,并且种子在果面上要分布均匀,只有这样,果实才能膨大、完整、匀称。如果雌蕊受精不好,就会仅是局部形成种子,生长素没有或减少,这样就会使果实停止发育或局部发育而成小果或畸形果。调查发现,生产中凡是影响草莓授粉受精的因素都能造成畸形果发生。
1.1 单纯依靠蜜蜂授粉
种植者都知道大棚内放蜂是提高草莓坐果率的一项有效措施,但在放蜂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直接影响了畸形果的产生:一是花期遇上较长时间的阴雨(雪)天或高温天(30 ℃以上)仍单纯依靠蜜蜂授粉。由于蜜蜂的活动适温是16~20 ℃,低于14 ℃蜜蜂不出巢,高于24 ℃活动力明显下降,在这种特殊天气情况下,仍单纯依靠蜜蜂授粉,其效果甚微,必然会加重畸形果发生。二是蜂箱放置位置不妥。多年来,在东西向大棚中,蜂箱多数放在棚中央,箱口朝南。大棚的南北跨度(8~10 m)根本满足不了蜜蜂出飞时的活动半径(30 m左右),一出飞便撞到棚膜上,以致到后来草莓还没有采收完,整箱蜜蜂基本死光。这也是后期草莓果小、畸形果多,除肥水供应不足之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2 不配置授粉品种
调查发现,在我地几乎所有大棚种植的品种基本是清一色(丰香、甜宝、甜查理),根本不配置适量的授粉品种,多是自花授粉结实。这是多年来造成畸形果不断产生、影响产量与品质,但始终没有引起种植者重视的一个问题。
1.3 花期喷药
由于育苗假植期或定植前后对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致使花期病虫害发生猖撅。在无奈的情况下,便在花期喷药。结果造成花蕾变黑,不能进行正常的授粉受精而产生畸形果。实践发现,尤其在开花当天喷药或喷施可湿性粉剂者畸形果产生更多。
1.4 花期光照不足
大棚膜及其上面的尘埃落草减少了阳光的通透量,再加上大棚的方位偏向、前后屋面角偏小、棚间距离不适、大棚南北跨度过大等不合理的棚体结构,更加减少了阳光的射入量,致使棚内光照不良。这样,不但造成花粉发芽率降低,直接影响到授粉受精,而且也降低了棚内温度。花期的适宜温度白天为25~28 ℃,夜间8~10 ℃,此时若气温降到2 ℃以下,可冻伤雌蕊,从而出现畸形果。
1.5 开花结果期水分不适
草莓植株矮小,但叶片多,叶面积相对较大。因此,蒸发量大,生长期需水多。为防止干旱缺水,不少人多次大水漫灌,致使棚内湿度过大,明显超过其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40%~50%),造成花粉不易散发,甚至花蕾变黑,不能进行正常的授粉受精而产生畸形果。也有人为防止湿度过大,盲目减少供水次数,造成棚内空气湿度过小(低于40%),致使花器发育不良,同样加重了畸形果产生。
1.6 N素过多,营养过剩
草莓对N、K肥需求量较大,其适宜的N︰P︰K为3︰1︰4。由于生产中往往N肥供大于求,尤其育苗假植期施用N肥过多,新建园过量施用腐熟鸡粪,或假植过早等都会造成植株吸收N素过多,致使N/C比例过大、元素失衡、植株旺长而诱发鸡冠状畸形果产生。
1.7 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合理
大家都知道,为防止大棚草莓定植后进入休眠,促进其生长,诱导花芽分化和减少畸形果发生,必须在扣棚前后和开花前各喷1次适宜浓度(5~10 mg/L)的赤霉素或含赤霉素成分的生长调节剂。但不少人在使用中随心所欲,不能准确地把握其使用浓度及用量,往往浓度高、用量大,造成了果梗、叶柄伸长过度,坐果率低,果实畸形。更有甚者,盲目地使用含有激素的冲施肥,更加重了畸形果的发生。
1.8 不疏花(蕾)疏果
受多年草莓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不少种植者抱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想法,以数量求效益,不进行疏花(蕾)疏果。不知道在同一花序中,随着花朵级次的增高,雄蕊的发育程度提高,而雌蕊的发育程度降低,导致高级次花不能结果或形成小果、畸形果。这是多年来造成小果、畸形果老生常谈的问题。
1.9 缺乏中微量元素
草莓一生中吸收N、K肥最多,但其他中微量元素同样必不可少。尤其硼肥更应及时适量供应,一旦缺乏,不但降低其坐果率,而且能增加畸形果的产生。调查发现,大部分果农不重视或不施用硼肥,错误地认为“只要施足N、P、K,产量肯定没有瞎”,殊不知,到后来是叶片大、产量低、畸形果多。尤其多年连作、不补充硼肥的园片,畸形果发生明显增多,而且落花落果严重。
1.10 病虫危害
大棚草莓经常发生的白粉病、灰霉病、草莓线虫及牧草椿象等病虫害主要来源于育苗假植期或扣棚开花前的防治不及时而将病菌带入或遗留在棚内。棚内的适宜环境有利于其繁殖侵染。尤其到了开花结果期喷药次数的减少,更能加速其繁殖侵染。调查发现,不少大棚经常出现的果顶凹陷的畸形果就是被具有针状刺吸式口器的牧草椿象吸取幼果顶部的种子汁液后,致使种子死亡、果顶停止发育而成的。另外,在防治中用药时稍有不慎还会产生药害,加重畸形果的发生。
2 克服方法
2.1 采用多种授粉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畸形果产生
为克服因天气原因造成的蜜蜂授粉能力差、畸形果增多的弊端,可在及时放蜂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用毛笔或兔毛在开放的花上涂几下,也可用扇子或微型吹风机顺行扇或吹植株上的花序,使花药中的花粉均匀散落到整个花托上,以提高授粉受精能力。特别是遇到阴雨(雪)天和高温天气,更应及时进行。为防止或减少授粉蜜蜂的死亡率,可将蜂箱放在大棚(东西向)的西南角,箱口朝东北方向,扩大其出箱时的飞行距离,以免蜜蜂出箱时撞到棚膜或墙壁上,保证其成活,延长其授粉时间,从而减少畸形果产生。
2.2 配备适宜的授粉品种
草莓虽自花结实率高,但异花授粉更能提高其产量与品质,而且可减少或避免畸形果产生,因此,种植时应配置5%~10%的育性高、花粉量大、花粉稔性高的2~3个品种作为授粉品种。同时注意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相距不超过20~30 m。实践证明,宝交早生、丰香、春香、甜宝、女峰、达娜都是相互授粉效果好、品质优良、产量高、很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种,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3 在育苗假植期到扣棚升温前采用多种方法防病治虫
调查发现,开花当天喷药,畸形果发生最多,即使进行人工授粉,也不能减少畸形果发生。喷药后1~3 d开放的花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开花后1~2 d喷药,其影响就较小,此时若进行人工授粉,畸形果明显减少。因此,对草莓病虫害的防治要避开花期用药。坚持苗期用药、早期用药,实行专治、减少普治、一药多治、病虫兼治的原则,抓紧抓好从育苗假植期到扣棚升温前,最晚到开花放蜂前用药防治,一般在开花前4 d就停止用药。同时要采取药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尽量不选用或少用代森锰锌、克菌丹等可湿性粉剂,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害,以防止或减少畸形果产生。
2.4 改善棚内光照
大棚草莓盛产期正处在太阳高度角小、昼短夜长的弱光寡照时段,改善增强棚内光照是夺取高产优质、减少畸形果的有效措施。总结我地多年的经验,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可收到明显效果。
2.4.1 建造结构合理的大棚 根据当地的经纬度,确定合理的大棚方位角、前后屋面角、棚间距离及南北跨度。一般北纬40°以南的地区,大棚方位角应南偏东5°~10°。东西大棚的南北跨度7~10 m,其前后屋面角分别是22°~25°、35°~37°,两棚间距离为6~7 m比较适宜。这种结构,太阳光入射时间长、射入量多,棚内适宜温度、湿度保持时间长,有利于授粉受精和减少畸形果产生。
2.4.2 选择透光性强的无滴大棚膜 覆盖的棚膜减少了阳光的射入量,但不同材质的棚膜有不同的透光度。生产中可试用透光度高、直射光透过率增加的乙烯-醋酸乙烯多功能复合无滴膜;也可选用能把太阳辐射能中的紫外线转变为光合作用的可见光,促进授粉受精与光合作用,抑制某些病害发生的光转换膜;或选用抑制垂直入射光透过,降低中午前后棚内光照和温度峰值,防止高温强光危害,又能随着太阳高度角降低使太阳光的透过率增加,使早晚太阳光较多地进入棚内,增加光照,提高温度的漫反射膜。这些不同种类的无滴棚膜均能改善调节进入棚内的光照,减少水滴浸湿柱头,有利于减少畸形果发生。
2.4.3 适时人工补光 实践证明,冬季棚内进行人工补光不仅能提高棚内光照强度,而且能提高棚内温度,有效地减少畸形果产生。尤其遇到较长时间的阴雨(雪)天,其效果更加明显。一般在保温后不久(11月上、中旬)便可开始补光。其方法是每667 m2挂用40~50个100 w的白炽灯,也可用荧光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灯、生物灯、植物生长灯等。但要注意,每次人工补光时间与白天日照时间相加不要少于13 h。另外,也可在棚内后墙挂反光幕或后墙涂白,同样能收到改善后部光照,达到补光的效果。
2.4.4 及时清扫棚膜 本地冬春季干旱、风大、尘多,尘埃一旦落于棚膜表面便有碍于阳光的透射,过多的积雪还有塌棚的危险。因此 ,应及时清扫散落在棚膜上的尘土、落草及积雪。为节省人工,可在棚脊处按一定间距固定一些布条,即一端固定、另一端可随风摆动,而且长于前屋面30~50 cm的多条轻质布条,借助于风力,使布条在棚膜上来回移动,以清扫掉其上面的尘埃落草。在不需要或无风时可将其收集于棚脊处,以防遮光。
2.5 膜下滴灌
为防止或克服因大水漫灌造成的湿度过大诱发病虫害发生和花药不易开裂、花粉不易散发而影响授粉受精、增加畸形果之弊端,供水时提倡膜下滴灌。这不仅能满足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有利于授粉受精,防止或减少畸形果的产生。同时也要防止开花结果期盲目地减少供水次数而造成的水分不足(相对湿度低于40%),以免引起花器发育不良、授粉受精不完全、果实不能充分均匀膨大而成为畸形果。
2.6 平衡施肥
在施足充分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和适量N、P、K肥的基础上,要注意控制N肥用量及补充Ca、B等中微量元素, 以达到营养平衡。尤其酸化、缺B的土壤更应适时适量地补充B肥。一般在整地施基肥时每667 m2一次性施3~4 kg硼砂,连用2~3年后停用1~2年。另外,要科学实施水肥一体化,千万不要盲目使用含有激素的冲施肥。否则,不但会加重畸形果发生,还会降低草莓品质和耐贮(运)性。
2.7 科学使用生长调节剂
在草莓上使用较多的生长调节剂主要是赤霉素或含有赤霉素成分的制剂(保效灵等),它虽有防止休眠、促进生长、诱导花芽分化和减少畸形果的功效,但不能促进根系生长。若使用不当,不但易引起花数多、小果多、畸形果多,而且还会造成根重减少,植株早衰。因此,要科学使用,方能收效。
2.7.1 适期使用 在扣棚前后(草莓长出2~3片新叶时)和开花前(全园有1/3植株显蕾时)各用1次。若使用过早,易将腋芽变为匍匐茎;过晚则起不到促进开花的作用。
2.7.2 浓度适当 一般喷施浓度为5~10 mg/L,浓度过低,无刺激作用;过高则易造成徒长。使用时要一次喷过,不要来回重复喷洒。
2.8 及时疏花(蕾)疏果
高级次花序、雌性不稔是草莓固有的生长结果习性,也是产生畸形果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畸形果产生,提高其产量与品质,必须下决心及时疏去这些无效的高级次花序,以节省有限的营养供给留下果实的生长膨大。一般疏花(蕾)疏果分2次进行。第1次在花蕾分离时,疏去植株下部抽生的弱花序和高级小花蕾,每株保留2~3个健壮花序,以增大果个、促进成熟。第2次在花后到幼果青色时,疏去畸形果、病虫果,使果形整齐、色泽艳丽。同时,留果量要根据植株生长势来确定,健壮者适当多留,弱者可少留。一般在667 m2栽11 000株,每株在1~2级花序上留15~20果,就可获得2 000~2 500 kg的产量,而且果大整齐,畸形果大大减少。
(收稿日期:2014-01-17)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