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于坚

    最近到村子里去转转,发现乡村很自卑,几千年农耕文明培养起来的那种“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式的自信和存在感,已经几乎完全被电视里宣传的那个时髦世界击垮了。乡村已经没有信心再肯定“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式的诗意世界。

    海德格尔在德国是哲学王,他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肯定根源于古老乡村世界的“诗意的栖居”。纵观中国当代哲学,如果它真地存在的话,恐怕看不到谁还在为乡土中国的合法性摇旗呐喊。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思潮,无不向着现代去。乡土中国似乎只是住着一群阿Q,年轻人几乎全部离开乡村到城里去学普通话,改善经济条件其实还是次要的,他们要改变的是乡村这种古老命运。

    人们并不是不关心乡村,他们太关心了,但他们关心的是乡村消亡的速度还不够“更高、更快、更强”,他们那种拯救式的关心,加速了乡村的自卑和毁灭。

    人类历史经验有农村经验和城市经验,但并非城市经验就是人类未来的惟一方向。西方基于自己的历史和处境,城市化比较发达,但西方经验并非惟一的经验。亚细亚乡村经验也是一种永恒的经验。我以为,就文明的根基来说,城市化在中国,并不是一个主要的方向,而是一个次要的方向,如果这一点不明白,最后会有民族消亡的危险。

    没有历史的中国固然一切可以从头开始,从学着西方人使用刀叉开始。但是,用乡村路旁的竹子制造的筷子永远会唤起乡愁。重要的是,毁灭抛弃乡土中国的结果,我们今天已经日益感觉到了,巨大的乡愁正在人心深处蔓延。对原生态的呼唤、对环境的担忧,世界最庞大的旅游团总是潮水般地朝着幸存的穷乡僻壤乡村涌去,朝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剩水残山涌去……

    西方人喜欢“在路上”,他们跟着摩西。

    我们也“在路上”了,我们跟着谁?

    乡愁。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