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研究
龚梓岚+夏心怡+夏艳
【摘 要】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态势下,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明确了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级目标及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此标准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和高校对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研究就是基于此要求,通过问卷调查,探讨新课标对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206-02
一、新课标的概述
新《英语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性纲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课标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整,符合了新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主动性学习和全面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一)新课标出台的背景
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英语已成为了各种国籍场合使用的主要工作语言和国籍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英语教学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大多讲解课本内容或与试题有关的内容,强调词汇、语法而忽视了视听说的训练和文化背景的熏陶。这与我国需要的语言人才的培养目标大相径庭。在此局势下,作为规范和指导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颁布,并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
(二)新课标对于英语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新课标把英语课程的设置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联系起来,特别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教师树立平等意识,建立融洽、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设。前言部分主要阐述了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及其设计思路;第二部分主要说明了改革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第三部分则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的培养、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列出了具体要求;最后一部分从课程教学和评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2]。
新课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创新性和灵活性,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语言综合能力。同时,英语新课标中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营造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培养现状
(一)英语师范生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方式单一
从教材选取来看,绝大部分高校对师范类英语专业与非师范类所使用的专业教材没有差别的。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翻译与师范专业的听力、语法、综合英语、口语等教材是相同的,并且授课老师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讲解方式也没有差异。这些教材的侧重点在于语言本身,无法突出教育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的专业素养,从而导致师范生群体个性不鲜明。经调查,约72%的学生认为本校的培养方式单一,不能满足新课标对教师的新要求。他们认为,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教师技能外,在课后学校提供的相关平台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见习、实习周期短且安排时间不合理
新课标教学理念开始注重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多理论少实践,对英语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实习安排在高年级进行,见习期一般为期两周甚至更短,实习期为三个月。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师范生反映实习结束后没有充分时间去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加之迫于考编与专八考试带来的压力,学生对于提升教学水平更是有心无力。
(三)高校与实习基地学校缺乏沟通
由于实习学校担心师范生的实习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实习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常会出现“见多习少”的现象,即以听课和批改作业为主,而教学演练机会极少。尽管多数高校已与当地中小学建立了实习基地,但教育实践结束后,高校与实习基地缺少进一步教学反馈及指导。多数学生在实习后发现自身水平与理想相差甚远,想提高无奈周围资源匮乏。
三、新课标对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指师范生对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在价值观、认知、情感意志、期望等方面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师范生这个身份全面接纳和认同。我国学者封子奇等人提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对高校教育师范生取得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以及对未来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3]
为了进一步研究新课标对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笔者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采取问卷的形式对我校大二大三大四的英语师范生进行了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100份,实际回收95份,回收率95%。调查结果显示,在不明确新课标对教师职业的影响下,各年级英语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较高,其中大约99%的学生表示“非常认同”或“基本认同”。然而,根据调查,约60%的学生表示了解过新课标,但超37%的学生表示“不曾了解”。显然,高校在培养英语师范生的过程中,忽视或忽略了对学生关于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纲领性文件的输入,导致师范生并不了解当今中小学的教学目标及培养方式等,从而对她们未来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我们又对了解过“新课标”的60%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知晓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后,61%左右的学生仍愿意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约37%的学生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产生了动摇。据调查,这部分学生将自己产生动摇的主要原因归咎于高考的选择如当初选择英语师范专业时受父母意向影响、“教师终生制”的取消以及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等。真正受“新课标对教师新要求”的影响少之又少。
同样的,不同年级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意识不同。据调查,大四学生对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高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大二、大三学生虽然累积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在见习过程中由于经验的不足仍会产生困惑。大四师范生通过考研、实习对教师职业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因此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有所提升。
四、新课标环境下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提升的有效渠道及建议
(一)创新英语师范专业培养模式
高校要改革创新现行教学方式,转换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专业轻职业的理念,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任务型、情景型和应用型等教学模式融入到每门专业课的学习中,同时在技能课中融入人文知识,增加技能课的科学性[4]。
(二)合理有序开展师范生的见习和实习
高校应具体采用教育实践分三步走的方式,即大二进行2~4周的教育见习,大三开展8~12周的教育实习,大四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让教育实践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慢慢领悟并掌握教学技能。[5]
(三)构建高校与实习基地的互通平台,加强校校合作和联系
高校教师应定期组织实习生观看实习基地优秀教师讲课录像,邀请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来高校座谈,密切关注中小学教学发展动态,使师范生能尽早熟悉中小学新课标内容及教学现状。
(四)英语师范生素质和技能的自我提升
师范生在校期间应善于开拓思维模式,利用丰富的资源,创造性地赋予课堂活力与魅力。还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拓宽视野,在竞争中凸显自身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宇.对师范院校培养适应新课标英语教师的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01-103.
[2]罗世兰.新课标英语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
[3]陈丽虹.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
[4]操时尧,鲁定元.新课标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师范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CrazyEnglish:teachers,2009,(6):82-85.
[5]张莉莉.地方大学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现状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