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音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研究

    何娟

    【摘 要】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指导下,为了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早在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加强高水平学科和大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努力造就大批杰出人才。我系在国家政策方针指导下,结合艺术系的专业特点,不断更新办学理念,突出自身特色,深化办学模式,针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200-02

    一、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整套人才培养工作的体系和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也不能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推行适合中国国情的,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格局为师范院校艺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获得深入而持续的发展,必须不断更新办学理念,突出自身特色,深化办学模式。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因而这个过程又始终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为中心。新形势下师范院校艺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成为首先要探讨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认清师范院校艺术专业与综合性大学、综合院校的艺术专业以及单科类艺术院校的区别何在,这种区别也就是各种不同类型院校的特点及优势所在,认清了这一点才有利于做到拉开距离,确定目标并实现更好的互补发展;其次是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在认清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之后,通过各方面的调整,达到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及合理有效的利用,才能为实现培养目标奠定基础;最后是切合实际,有步骤的进行。新的培养模式显然无法一步到位,在认清最终目标与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还应当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的展开。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与目标

    高校目前面临着大学扩招后带来的普遍问题:普及与提高之间的关系。是走精英化人才培养的道路,还是立足于普及,走大众化教育的道路,这涉及到艺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模式问题。不同类型院校的音乐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寻求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而确定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例如师范院校设置艺术学科,优势在于依托院校的整体资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点在于“博”,更适合培养宽口径、综合性的艺术人才。专业艺术院校的特点则在于“专”,多年来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更为深厚的积淀和底蕴。对于大学的人才培养来说,仅仅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并不代表着高质量人才的产出,尤其对于艺术专业而言,由于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程度更高,也更需要历史积淀的深厚与悠久。这种积淀包括着师资力量的建设,整体环境的构筑,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与质量,以及已经成型的历史传统等。与起步相对较晚、积淀相对薄弱的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相比,专业艺术院校在艺术精英人才的培养方面显然具有更多的优势。

    因此对于综合性艺术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方面应该有明确的区分,即:定位于高水平艺术人才的塑造,实现资源与政策的适当倾斜;同时开展普及型教育,满足社会对于艺术教育的多层面需求。这就使得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分层教育变得必然而又必需,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着不同的培养模式,而不能完全走同一条路子,按照同一种模式发展。

    三、途径与措施

    高校音乐专业要实行艺术人才的分层培养,首先要追求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学校的教育资源毕竟有限,按照统一的培养模式分配至每一个学生,会在客观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只有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多样化培养,才能做到合理而高效的资源配置。具体措施如下:

    (一)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利用入学考试或其他综合性标准挑选专业水平更高的学生,以不同的学科为单位组成兴趣组。在专业课的学习方面仍然以各自的专业方向为基础,通过个别课的方式实现。在选修课方面给予更大的自由度,允许这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在全院范围内选择不同性质的课程选修。目前艺术专业还很难通过选修课的设置来满足所有学生的多层面的需求,而这一措施则是变学生按提供的课程被动选课为按自己的需求主动选课,同时不需要安排额外的课程,学生可以采取随堂听课、跟班考试的方式完成选修,既扩大了选修课的范围,也减少了资源的大量投入。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多的安排实用性、技能性的课程,以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与社会的需要。这同样有助于实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大力促进理论类专业发展。近几年艺术类院校扩招更多的增幅体现在理论类学生的增长上,这类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专业考试时不需要特别的艺术技能,入学后的课程以理论类为主,并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体现在专业方面,不同的学科都有类似的理论专业,如音乐学科有音乐学,美术学科有美术学,还有戏曲学、舞蹈学等。其实这类专业无论在生源构成、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各方面都有很多的相似性,学院可以考虑设置“艺术学”这一大的专业,将这一类理论学科涵盖其中,这样可以更好也更充分的发挥综合性艺术院校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因为“艺术学”专业实行相似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在提供选修课方面更易协调,比如大一的选修课可以共同提供艺术欣赏类课程,包括音乐类、美术类、戏剧戏曲类等,大二的选修课可以共同安排人文类课程,大三的选修课可以共同安排实践类课程等等。而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其他专业的资源,这是单科艺术院校所很难具有的优势。

    (三)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知识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学院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总之,对于高校的音乐专业来说,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整体推进与创新。本文所论及的途径与措施也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种具体尝试与探索。与这些措施相比,更为重要的还是理念的拓展和更新。当前我国艺术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对音乐专业发展是一个机遇,不同类型的艺术教育之间相互碰撞、交流,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大胆创新,深化发展的广阔平台。只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以人为本,就一定能够实现艺术教育的发展与腾飞。

    参考文献:

    [1]白朝晖.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29).

    [2]庞海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3]张建忠,黄丽娜.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2).

    [4]赵侠.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

    [5]包清文.浅谈当前音乐理论教学的新思路[J].神州,2014(1).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