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

王昌逵++朱国权
摘要:波兰舞曲是肖邦钢琴作品中重要的体裁,而英雄波兰舞曲是其中最典型的作品,本文将肖邦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概括为:威武的节奏、丰富的调性色彩、半音级进的旋律模式、缜密的和弦织体表现。
关键词:肖邦 波兰舞曲 英雄性 音乐语言
一、波兰舞曲与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
波兰舞曲最初是流传于波兰乡村的古老舞曲,后受到达官贵族的重视,遂流行于宫廷之中。关于波兰舞曲的起源有几种说法,起源于古代波兰武士胜利凯旋所跳的舞蹈这种说法受到广泛认可。最早的波兰舞曲普遍描写的是古代波兰男性英雄勇敢的骑士精神,其内容明确,形象清晰,威武庄严的曲调展现了波兰民族骑士的英雄主义风貌。
肖邦作品的明显特征是英雄气质、民族情怀贯穿作品的始终,其中创作于1842年的《英雄波兰舞曲》将这种气质表现得淋漓极致,它的音响效果使人如置身于管弦乐队,震撼人们的心扉。《英雄波兰舞曲》之所以能让钢琴发出如此震撼而又不失细腻的音响,得益于肖邦善于运用了丰富的钢琴音乐语言,如《英雄波兰舞曲》的和声密集充实具有丰富的色彩,音乐织体浑厚坚实充满自信高傲的气质,旋律高贵优雅而辉煌有力,使每个音符都注入了英雄属性。研究肖邦不同时期的波兰舞曲,我们发现在音乐形象上,肖邦的波兰舞曲从早期炫丽辉煌,灿烂幻想的风格逐渐发展成内涵深刻,激昂慷慨的风格。他把这种原本是舞曲的形式完全发展成为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体裁,从他的《英雄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语言可以感受到肖邦不屈不挠的反抗激情,更加使我们产生对波兰英雄战士们的崇高敬意。要演奏好这首作品,首先必须了解《英雄》独特的英雄性音乐语言。
二、肖邦b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钢琴音乐语言特征
笔者通过分析,将肖邦的英雄性音乐语言概括为四个方面:威武的节奏、丰富的调性色彩、半音级进的旋律模式、缜密的和弦织体表现。
(一)威武的节奏表现群体的英雄形象
波兰舞曲的舞蹈以每四分之三米为一步,这种特殊的舞步决定了其特殊的音乐节拍。最早的波兰舞曲就是为这种舞蹈伴奏的、带歌词的舞曲,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无歌词的纯粹由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使其成为音乐会性质而不是伴舞性质的舞曲。波兰舞曲中经常出现的典型节奏型是XXX X X XX或XXXXX X XX,第一拍后半拍常常是同音反复,并结束于第三拍。肖邦继承了古波兰舞曲典型的节奏型,把重音放在第一拍和第二拍,音乐形象象征英雄群体,具有庄严、威武而神气的贵族气息特征。这种特征无论是在《英雄波兰舞曲》开始的英雄主题部分,还是乐曲中部的抒情旋律部分都明显地突出波兰舞曲经典的节奏,成了肖邦波兰舞曲的重要特征。难怪李斯特这样评论:“肖邦的波兰舞曲强有力的节奏能使最冷酷无情的人激动,并且像中了电流一样”。
(二)丰富的调性色彩表现民族的英雄形象
从调性来看,这首作品调性色彩异常丰富,明暗对比十分强烈。肖邦的和声风格丰富多彩,大胆新颖,非常精致。将和声与旋律有机地融合在同一首作品中是肖邦和声风格的一大特点,在传统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大胆使用乐句之间的远关系转调,频繁造成旋律片断的移调和调性对置,尤其是使用了浪漫乐派常用的变音和弦,混合调式色彩和弦,自由运用色彩性的三度调性并置等创作手法,大大强化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肖邦在《英雄波兰舞曲》的第一分部分中,旋律由bA大调转到上方四度bD大调的关系小调bb小调,由于大小调调式的相互交替转化从而使主题旋律富于色彩的变化,使听众感受到波兰民族音乐独特的艺术风味。
(三)半音级进的旋律表现光明向上的英雄形象
在16小节的引子之中,由极具力度的左右手八度音程开始,然后迅速出现由弱到强暴风骤雨般急驰的半音向上进行,这种向上半音级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内心驱动,由下至上的运动,动力感逐渐增强,体现着不断高涨的反抗情绪。由左手和右手构成的柱式大三和弦的第一转位,辉煌鲜亮的音色使我们体会到肖邦内心向往光明的渴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斗志。引子中,这种音程半音级进的动机重复了4次,全曲的1、4、8、10小节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调性上保持着不中断的运动形态,使坚定不移的英雄形象得以体现。完美演奏好此曲,要求演奏者对乐曲中绚烂的双音技巧要具备极强的控制力和灵活性,和声要准确、整齐、同时发出通透浑然一体的音响。不仅如此,还要将这几组双音演奏得层层递进、干脆利落,力度由弱渐强有细微变化、线条要求均匀流畅,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一阵狂风,具有横扫千军的英雄气魄。
(四)缜密的和弦织体表现铿锵有力的英雄形象
肖邦成熟期的波兰舞曲音响宏大,像乐队一样,他将钢琴的强大音响性能发挥至极致。洛甫磋夫在《肖邦的创作》中写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尤其喜欢用缜密的和弦织体。”
当第155小节英雄主题再现时,肖邦采用大量的柱式和弦,通过这种钢琴独有的音乐语言,使人的内心有了强有力的共鸣。第33至38小节以及65至70小节,主题提高八度,使我们不禁联想到波兰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搏杀的场面,也好像看到波兰战士们那霸气的神色和威武的身姿。这种和声织体不但赋予了作品雄伟庄严、具有英雄气概的和声效果,也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表现性能。在作品的最后部分,象征着波兰英雄主题的动机音型以节奏缩紧的形式反复强调了五次,最终结束在两个斩钉截铁的和弦上。要把这一英雄主题弹得神气、威风,那么弹奏和弦时,演奏者必须调动全身的力量使和弦音准确、整齐、同时发出声响。而在弹奏跳跃和弦时,又要注意用力统一、连贯。肖邦的波兰舞曲中的大和弦随处可见,而且连续的大和弦是肖邦写作波兰舞曲常用的钢琴音乐语言,演奏好此曲,一定要注意每个和弦音都要有很好的音质,音响要达到整齐集中饱满、充满爆发力的效果。
(五)强有力的持续八度表现战斗不息的英雄形象
在《英雄波兰舞曲》中部长达数十小节最典型、最著名的段落中,肖邦运用八度这种钢琴音乐语言使音乐主题独树一帜。音乐在E大调和降E大调的交替融合中不断展开,左手在低音部以八度固定音型,由弱到强持续不断地演奏着十六分音符,以有力的触键引导出豪壮无比的曲调,描绘出波兰骑兵马队在旷野上奔驰,由远而近、挥舞马刀、蜂拥而至的宏大场面,右手双音旋律庄严坚定,仿佛雄壮的号角声,左右手两者交融唱出英雄的壮美绝唱。《英雄波兰舞曲》左手八度的快速跑动可以说是许多钢琴演奏者的绊脚石,大幅度的左手八度快速弹奏极其考验演奏者的耐力与爆发力。要求演奏具有非常好的清晰触键和较快均匀的速度,音量和音色统一,声音集中,音色富有弹性。在肖邦的笔下,钢琴发出了强大的交响乐队般的音响效果,充满了戏剧性、英雄性,高难度的八度技巧使乐曲显得雄伟壮大,光芒四射。
通过上述,笔者认为《英雄波兰舞曲》鲜明的英雄形象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来源于肖邦出神入化的“英雄性”音乐语言的运用,肖邦成功通过音乐语言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塑造出经典的民族英雄形象,使充满“英雄性”的《英雄波兰舞曲》成为跨时代的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李斯特.李斯特论肖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5.
[2]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
[3]张淼.肖邦《~bA大调波兰舞曲》塑造英雄形象的钢琴音乐语汇[D].济南:山东大学,2012年.
[4]娄新艺.从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看其音乐创作的民族性[J].艺术百家,2010,(06).
[5]王慧芳.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的分析研究[J].音乐研究,2012,(10).
作者简介:
王昌逵,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钢琴教授、钢琴表演与理论硕士生导师。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