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罗科菲耶夫作品《魔鬼的诱惑》演奏风格与音乐表现

刘欣亮
摘要:本文通过对普罗科菲耶夫《小品四首》的其中之一《魔鬼的诱惑》这首作品及演奏方法的研究初步探讨他钢琴小品的创作特征,为学习弹奏这首钢琴小品的演奏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 小品 敲击风格 托卡塔 旋律表现 讽刺
一、普罗科菲耶夫和他的钢琴小品创作
(一)托卡塔式的节奏特点
这一创作特征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舒曼的《托卡塔》(Op7.1833)。创作手法主要表现在节奏律动的机械性特质,旋律音型的周期性反复,以及快速的弹奏。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便增强了作品的动感。与他的“托卡塔风”相互依存的一个重要的表现风格就是他著名的“敲击风格”。在他的音乐里,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托卡塔式的节奏带给我们热情奋发的精神,想要充分表现这种音乐语言,就要领会作曲家的“敲击性”音响元素。他的琴技超群,手指坚固,视钢琴为打击乐器,追求金属般而又富有弹性的颗粒饱满清楚的声音。《魔鬼的诱惑》便是他敲击式风格的代表作。
(二)谐谑式的创作风格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经常被贴上所谓的“怪诞”的标签,但他本人更倾向于“戏谑”的说法,幽默诙谐是他音乐的又一大特性。在他多首钢琴小品中,随处可见夸张的力度对比,反常规拍子及节奏手法,极端音区、大跳音和尖锐的不协和音的使用,都是他表现嘲讽风格的手段。最具代表性作品如《讽刺曲集》五首,《瞬间幻象》第5、10、11 首,以及《魔鬼的诱惑》都体现了他这一典型创作风格特征。
(三)新颖独特的创作风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独特的创新思维——敢于探索标新立异的创作手法,追求音乐效果的强烈色彩感,又沿袭古典音乐严谨的曲式结构,和声功能等基本特征,追求音乐的简洁,表达思想的大众化。单独在其中一个方面发展并非难事,但是在两者之间兼顾并且要将他们做到完美统一,这实在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是普罗科菲耶夫本人正是热衷于这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完美沟通两者之间的“桥梁”而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魅力。
二、《魔鬼的诱惑》的创作风格与理念
自古典乐派开始,各时代的作曲家在和声创作手法上表现音乐的侧重点不同。古典乐派重和声功能性联系,浪漫派重和声中各声部横向线条的进行,民族乐派重和声与调式调性色彩的联系,而印象派重视和声音响效果色彩化的丰富多变。
(一)和声理念
在他的作品中,近似于传统和声中和弦外音的个别单音的小二度音的快速波动,在和声上造成的不协和效果,而且构成了新的和弦,以此来进行横向延伸而构成小二度的离调或者转调。这在传统和声调性理论中属于远关系调,需要采用副属和弦之类的“桥梁”进行过渡连接,但作曲家巧妙地利用他新奇的和声手法让复杂的过程简单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狭义的调性概念,将小二度关系的调性看成具有同一性的两个个体。由此我们看到,作曲家从各时代作曲家那里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并将它们相互融合,形成自己特有的集逻辑性与色彩性于一体的和声思维。解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和声语言集传统功能进行,内部横向线条,多变的音响色彩和多种调式的灵活运用为一体,同时结合了古典和现代的多种元素,具有独特魅力。
(二)模进技巧的构思
《魔鬼的诱惑》就是这一理念构思的代表作之一。随着作曲家创作风格的成熟他使用模进的手法也逐渐具有个人特色。代表手法主要有:隐藏模进——模进第一组的开始音隐藏在一个动机或短句的中部,开始一听并不是十分明显;混合模进——大的模进音组里包含着隐性小音组模进,增强乐曲的凝聚力;大型模进——采用乐节 至乐句的模进,甚至出现两组模进也就是一个乐段的情况。作曲家通过不断地思考探索,使原本单一化的模进技法灵活多变,精巧细致,不失为他创新思维的又一个有力表现。
(三)作品分析
这首作品采用的是动机发展型写法,结构是呈现三部调性;主调为C 大调,速度是急板。而引子是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5+6 结构。开始的五个小节包括该作品的主要动机,用跳音演奏的包含半音阶的旋律。第一部分全部使用主题动机写成,按照陈述方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2小节为一个结构单位,四次模进音区由低到高,呈现上升趋势。第二部分同样是四组两小节的主题动机的模进,与第一部分相同的是音区都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的是调性没有回归而是为以后的音乐继续发展起推动的力量。第三部分运用时值的扩展,为四小节一组,在低音声部用九度来发展音乐动机。中部同样采用主题动机写成,但是由于中间段落的新素材具有对比因素,所以呈三部结构。再现部分同样采用持续音和主题动机的写法,两小节为一组的持续音和旋律呈现五度关系。
(四)音乐形态分析
1.主题动机写法:全曲是通过主题动机的发展手法完成乐曲发展的。作曲家通过模进,调性频繁转换、紧缩以及扩充时值的手法来发展主题动机,尤其是作品中部对左手动机九度音程关系的使用,将全曲气氛得以推向高潮。
2.二度关系调性布局:主题魔鬼动机的第一次出现是从C 音开始,上行后又反向下行,在D 音结束,与开始音构成二度关系,这个二度关系作为调性布局使远关系的转调和离调更加自由,并在之后的音乐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3.平行和弦的使用:乐曲中部展开段出现了新素材,在模进之前出现了两个小节的连接句。这个连接句完全使用平行减三和弦写成,力度上要完成从pp 到sf的过渡,成功的营造出神秘诡异的音响效果。
三、演奏风格的把握
普罗科菲耶夫特有的节奏特征主要表现在他对“托卡塔风”的喜爱和大量的运用。“托卡塔”式的律动使音乐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对年轻而且激进的普罗科菲耶夫来说是很好的音乐表现手法。而他被称为“敲击风格大音乐家”。
(一)乐曲的艺术表现
幽默的特色在他作品中随处可见。当代著名钢琴家伊曼纽尔·艾克斯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要幽默是天大的难事。也许因为幽默就是俏皮,而俏皮通常用语言来表达。”普罗科菲耶夫在这方面的创作独具匠心,绘声绘色,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用朴素的音乐语言描绘不简单的带有嘲讽意味的幽默。
在作品中,作曲家用快速跑动的音阶,节奏、力度的夸张对比,急速的断奏,音符密集出现在大字二组,小字四、五组的极端音区等表现手法,给人呈现清晰的音画场景,以外向的音乐性格表达诙谐的艺术效果。在《魔鬼的诱惑》中,我们可以看到魔鬼动机从引子开始出现,到发展部的复杂变化,再到再现部的主题动机再现,最后是掷地有声的7 个音结束全曲。这一神秘恐怖的动机贯穿了全曲,虽经过各种变形和力量上的变化,依然在音乐发展中清晰可见,成为引导演奏者理解和完成整部作品的主线。动机发展过程中极端音区和力度夸张的变化对比很有力的表现了作品的谐谑讽刺特征。
(二)“敲击性”风格
敲击风格是20 世纪新兴的演奏风格,作曲家在探索如何充分发挥钢琴“打击乐”性能方面有独到见解。在演奏中,他追求声音的干爽有力,以手臂和手掌牢固的支撑为基础,用有力的手指垂直、快速的弹奏。
这首作品大量运用了敲击性演奏,和弦要弹得短促饱满,干净而富有弹性,需要手指触键干爽有力,同时尖锐的“魔鬼主题”要更加突出,始终保持一种热烈的、激动的情绪。
在主体的展开中,曲家试图在钢琴上营造管弦乐队的音响效果和音乐气势。演奏时左手的九度音程需要借助于大臂和腰上的力量演奏,右手装饰音和连线小动机要弹得短促尖锐,充满神秘色彩。在这首作品中“敲击性”演奏的地方不胜枚举,演奏时需要饱满的精力和合理的用力方法。
四、结语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不盲从任何流派,拥有敏锐的音乐嗅觉和独立自主的创作思想。笔者在写作之初到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个多元化的作曲家。文中主要研究对象为他所创作的四首钢琴小品中的其中一首名为《魔鬼的诱惑》的钢琴小品,他早期钢琴代表作中的其中一首,其中很多音乐思维和创作理念贯穿了他整个艺术生涯并对其以后中晚期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希望大家对他的这首钢琴小品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鉴于对普罗科菲耶夫相关资料参考不够详尽,笔者能力有限且经验尚欠,内容不免片面与不足之处,还待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和弥补。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赵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4]彭志敏.普罗科菲耶夫早期创作中的兼容风格——以作品22 为例[J].音乐探索,1992,(01).
[5]宫宏宇.永远的普罗科菲耶夫——《普罗科菲耶夫:从俄国到西方》和《人民的艺术家:普罗科菲耶夫的苏维埃岁月》述评[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1).
[6]单士锋,韩雪菲.典主义”音乐的内涵[J],人民音乐,2011,(10).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