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官玮玮
【摘? ?要】 在辽宁省的海洋经济中,海洋渔业是其重要的组成之一,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将对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强调海洋渔业的重要性基础上,从辽宁省海洋渔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入手,发现其海洋渔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主要是存在海域污染严重、海域资源被过度利用、海洋经济体制存在缺陷以及渔业生产的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通过探索加强海域功能区监管、扩展养殖新道路、构建渔业发展新体系以及制定渔业发展新政策等有效策略,使辽宁省海洋渔业的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实现渔业生态平衡,进而推动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海域功能区;渔业生态平衡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其属于我国沿海最北部的一个省份。辽宁省海洋有着众多功能区,其中海洋渔业在全省海洋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分量,推动海洋渔业的发展成为了辽宁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辽宁省渔业发展现状入手,对当前阻碍辽宁省渔业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进行剖析,并深入的探究有效的改善对策,为促进辽宁省海洋渔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 海洋渔业的相关概念
1.1? 海洋渔业的内涵
海洋渔业是将生长在海洋中的水产经济动植物进行开发、合理的采捕、人工增殖等,以此来对其进行加工利用的一种综合性产业。海洋渔业根据水域的远近,可以分为沿岸渔业、近海渔业以及远洋渔业;按照生产结构来分,则可以分为海水养殖业与海洋捕捞业。当前的海洋渔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体系,集海洋产品的贮藏、加工以及贸易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海洋渔业为人类动物性蛋白质食物提供了重要的海洋产品,同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分量[1]。
1.2? 海洋渔业的作用
海洋渔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一种传统产业,也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础生存需要,水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并关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目前来看,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够充分,通过加大力度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海洋渔业的发展将会使国民的饮食结构更加科学,海洋产品蕴含着丰富的水产蛋白与海洋矿产微量元素等,对人们的健康及其有利;并且,海洋渔业能够在发展中加强与其他生产部门的协作,更进一步的促使科学技术获得发展;除此之外,在海洋渔业的发展中,海洋中的资源可以被用在新型药物、新装饰材料等行业当中;同时,休闲渔业也将立足于海洋渔业获得发展,使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满足[2]。
1.3? 海洋渔业的功能
1.3.1? 保障民生
海洋渔业是大农业中的基础产业与民生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一种产业类型,海洋渔业能够扩大就业,并使众多群众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并且,海洋中水产品的质量、数量与其本身的安全性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受到其一定的影响。作为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渔业可以对海洋中的公共资源加以利用,并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水产蛋白质食物,以此来使渔业产业获得支撑。当前,海洋健康养殖与远洋渔业成为了安全食物的新领域,为全世界提供了食物安全的保障[3]。
1.3.2? 传承文化
作为传统的涉海产业,海洋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保障海洋渔业和谐发展,将对多样化的海洋文化起到重要的保护意义。从另一方面来看,海洋渔业在发展的进程中,对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都产生了影响,同时也使人们的审美受到了一定的熏陶,并促使人与生态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讲,海洋渔业作为精神产业,其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长期的海洋生产实践当中,海洋渔民已经形成了海洋生产的生活精神,海洋文化也成为了支撑渔民生活的精神支柱。
1.3.3? 维持生态
海洋渔业有着独特的生态功能,其主要体现在开发利用海洋动植物资源时,海洋生态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能够达成动态平衡[4]。发展海洋渔业将对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进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海洋渔业自身就是维持生态的重要因子。海洋渔业的生态功能体现了很多方面,能够促使海洋渔业经济获得发展,并改善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对自然灾害存在一定的防护作用,同时也能够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等等,在多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当下,人们对海洋资源不科学、不合理的开发已经使渔业资源变得越来越匮乏,目前依靠海洋渔业的生态功能来维持生态平衡也日益得到重视。
1.3.4? 国际政治
海洋渔业同时具备着国际政治的功能,其主要体现在海洋渔业的生产范围与我国海洋权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到国际规则的局限。悬挂着五星红旗的海洋渔船可以在中国的海洋领域与经济区内自由的航行,这是对我国所属的海洋国土、海洋资源以及海洋权益的维护。我们可以将海洋当作是国家流动的国土,在本国海洋渔船航行到与其他国家的过渡水域时,需要严谨的遵守渔业协定来进行生产与作业;在公海中进行生产作业时,需要履行相关的海洋国际公约;而在其他国家的海洋水域进行停靠时,则要严谨的遵守当地的海洋渔业法律规定[5]。
2? 辽宁省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2.1? 海洋功能区概况
海洋功能区主要根据海域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与资源、开发现状等,按照海洋功能的标准来进行划分,使海域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域,进而使海域的使用有着明确的規范,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辽宁省海洋功能区的划分主要根据全省自然环境的特征、资源优势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将辽宁省管辖的海域划分为了几百个功能区。在众多功能区中,渔业资源利用与养护功能区是针对海洋渔业发展需求而进行划分的海域,这些功能区对辽宁省的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海洋渔业资源状况
2.2.1? 资源种类丰富
辽宁省全省海洋中的资源构成非常丰富,达到了80多中类型。其中,鱼类资源就有30多种,虾类资源9种,底栖贝类20多种等等。辽宁省海域中的毛虾、海蜇等资源,是全国范围内闻名的独有品种,且全省的养殖面积达到了1800km2,为丰富的海域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养殖基地。辽宁省拥有着海洋岛与辽东湾两大渔场,其中有着居为全国范围前列的优势资源,如鲍鱼、扇贝、海参等;同时,还带、大连紫海胆等资源是辽宁省的资源特色。
2.2.2? 坚持正确导向
近几年来,随着“养生”方针的提出,在产量、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导向下,众多措施相继出台,使渔民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进而促进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辽宁省在海洋渔业的发展中,比较注重在渔业养殖中实施科学技术的应用,并始终积极的去探索科学、合理以及健康的养殖技术,以及趋向生态的养殖方式。在关注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促使全省海洋渔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从渔业中的捕捞业来看,辽宁省近几年将发展的目光放在了远洋渔业的身上,对近海捕捞进行了控制,使远洋渔业获得了发展。从渔船数量与捕捞产量来看,辽宁省位居沿海省区中的首列,并成为了全国范围内远洋渔业的第一大省。
2.2.3? 渔业潜力巨大
辽宁省比较注重水产品的加工,在拓展国外市场时,也逐渐完成了从半成品出口到精深加工成品出口的重要转变。在发展的进程中,重点成立了水产品加工产业带与加工园区,其中包括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同时,辽宁省对于创汇渔业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2004年全省水产品出口量为41万吨,创汇105亿美元左右,其面向的出口市场涵盖了60余个国家与地区。当前,国际层面对辽宁省水产品已经有了较高的信誉值。在欧美市场中,辽宁省企业加工出口的鱼片产品,比国内其他省份的同类产品售价要高几十美元。从辽宁省渔业取得的成绩来看,其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仍有着巨大的潜力。
3? 辽宁省海洋渔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3.1? 海域污染严重
在辽宁省海洋渔业的发展进程中,阻碍其发展脚步的重要因素首先表现在严重的海域污染方面。来源于工业企业、农田、养殖以及船舶等污水造成了辽宁省近海海域的污染,其每年产生的污水达到了3亿吨左右,严重影响了海域周边生态环境的质量。在这些污染源中,陆地的污染源占据了海洋污染源高达80%左右,船舶污染有15%左右,而渔业养殖与海洋矿藏开发所造成的污染只占5%左右。辽宁省海域是我国鱼虾产卵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大量的鱼虾游向北部沿海产卵场进行繁殖,而在海域受到污染以后,鱼虾的洄游路线将转变,这使得鱼虾幼体的成长与发育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进而使辽宁省近海海域的渔业资源大幅度降低。
3.2? 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
在大力的海洋捕捞下,海洋生物资源被过度利用,进而呈现出匮乏的现状,这使得海洋渔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受到传统社会经济的影响,在发现海洋捕捞渔业能够带来较高的收益以后,辽宁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渔民下海进行捕捞,在调动渔民发展渔业积极性的同时,带动渔民富裕了起来。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尽管辽宁省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海洋生物资源不能够被过度开发的现状,并采取了种种措施来对海洋捕捞进行限制,但是捕捞现状与强度依然没有得到控制,越来越多的渔民加入到海洋捕捞渔业当中。这些渔民只顾眼前利益,对辽宁省近海海域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进而造成了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
3.3? 海洋经济体制存在缺陷
一直以来,海洋渔业的经济体制主要遵循着“低、小、散、弱”的发展原则,而随着发展的进程受到僵化的影响,这一体制暴露出了明显的缺陷,无法促进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海洋渔业的经济体制也实现了改革与转变,从集体统一的经营模式转化为股份公司经营体制。在规模经济化的角度來看,股份公司具备了保证规模与抵抗风险等重要优势。而在不断发展以后,这一经济体制也凸显出很多问题:首先是法律主体地位尚不明确,国家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法规来促进渔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在社会化生产程度不断变低的情况下,个体渔民趋向于分散,无法达成集体生产统一的协调,这将会使水产品在交易当中难以形成有效的谈判力,进而使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
3.4? 渔业生产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也伴随着各种安全设备的保障,在海洋渔业的生产当中,渔民也树立起了相应的安全意识。然而,海洋捕捞渔业作为高风险行业,船毁人亡的风险非常高,同时也存在着其他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当前,随着非渔劳动力的大批涌入,使渔业中的安全隐患不断增加。我国制定的海洋渔业政策中,对入渔资格的划分是在许可制范围内,而不是资格制,这使农民或具有工商资本的人员也加入到了海洋捕捞渔业当中,造成海洋渔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并且,很多从事海洋捕捞渔业的人员来自内陆地区,其并不具备专业的捕捞知识与技能,受到人员鱼龙混杂现象的干扰,辽宁省政府也无法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合理的监管,这使得渔业生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了海洋渔业的管理。
4? 探索辽宁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4.1? 加强海域监管,控制源头污染
为了促使辽宁省海洋渔业获得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改善当前海域污染严重的现状。治理污染要从源头入手,辽宁沿海城市的工业、农业生产,使大量的污染物流入海域,造成海域的大面积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污染源头上进行控制,对农业、工业排放的有毒废弃物进行管控。这需要辽宁省政府联合环保部门,使海域综合管理机构得到构建,促使海洋生态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全省内沿海地区工业、农业的倾废管理,对废水排放要严加管控,并严格落实执行力度。面对企业不达标的排放,需要对其加大惩罚力度。同时,对涉海工程也要加大管理,保证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都在监管下进行,以此来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
4.2? 探索新型养殖道路
在探索新型养殖道路的方向时,可以借助相关海洋科学技术来对海洋养殖进行科学管理,并使用海洋生物工程等手段,合理的对浅海进行开发。在“耕海牧渔”的方式下,有计划的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培育与养护,使符合现代理念的海上农场得到构建。这样可以使人类在社会生产中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可以使海洋生态平衡得到维持与保证,建立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以此来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在新型养殖道路中探索的具体策略可以有:在海底播种养殖、在海中网箱养殖等形式,这样可以从传统捕捞“吃海”的现状转变为“耕海”,促使养殖区不断向着海域深处进行,实现全方位、科学化以及多样化的养殖模式。而这一种养殖模式将打破海洋渔业常规的模式,获得更高的收益,促使海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
4.3? 构建渔业发展新体系
对于辽宁省的海洋渔业发展来说,当前需要将符合现代发展理念的公共政策新体系得到建立。这要求辽宁省政府加大对海洋渔业的扶持力度,并对海洋渔业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与细化。首先,政府给予财政扶持的基础上,可以使渔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建设,同时也对码头、冷库以及网场等建设项目进行优化,为海洋渔业提供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渔民的基础保障体系,将渔民养老、医疗以及救助等保障制度尽快建立与完善,以此来使渔民的生产压力得到减小。通过完善这些体系的构建,将会使海洋渔业的发展得到促进。
4.4? 制定渔业发展新政策
基于现代化社会,制定海洋渔业发展的新政策。这将会使辽宁省海洋渔业的发展得到优化与促进。在政策的制定中,必须要基于我国的国情与渔情,并要严格的遵循海洋渔业发展的规律。在推動海洋渔业不断趋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也要注重加强技术,来使养殖得到优化;并充分对科学技术加以运用,以此来实现海洋渔业装备的技术化、现代化。同时,海洋渔业需要有与产品营销相符合的公共政策,这样才能促使渔业布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更好的推动海洋渔业获得蓬勃发展。
5? 结论
海洋渔业作为现代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渔业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辽宁省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其渔业的发展已经领先了我国的众多省份。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辽宁省的海洋渔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为了促使辽宁省海洋渔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在加强海域监管、扩展养殖新道路、构建渔业发展新体系以及制定渔业发展新政策等方面探索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可以促使辽宁省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与调整,以此来使渔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 韩杨. 1949年以来中国海洋渔业资源治理与政策调整[J].中国农村经济,2018,(9):14-28.
[2] 施辰阳,白炜炜,陈李庆,等. 舟山海洋渔业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 环境科学导刊,2017,36(06):11-16.
[3] 同春芬,夏飞.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海洋渔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26-29.
[4] 孙康,周晓静,孙子晓,等.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动态评价与空间分异[J]. 地理科学,2016,36(08):1172-1179.
[5] 岳冬冬,王鲁民,方海,等. 基于碳平衡的中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