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钒钛产业人才政策问题分析

白秀银 孙小庆
摘要:产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政策是产业吸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基本保障。攀枝花钒钛产业占据先天资源、产业政策、产品种类和规模优势,但当前的发展却举步维艰,人才成为制约钒钛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人才是趋利流动的,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使人才在钒钛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中产生聚集效应是本文的研究所在。本文系统梳理了攀枝花钒钛产业人才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与企业方面分析了钒钛产业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攀枝花钒钛产业人才政策的对策。
关键词:钒钛产业 人才政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攀枝花钒钛资源储量占我国钒钛资源的85.53%,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技术和资金等的支持,攀枝花钒钛产业迅速发展,成效颇好。但近年来,相较于国外钒钛产业来说,攀枝花钒钛产业发展愈加艰难。核心竞争力的匮乏致使攀枝花钒钛产业发展明显受限:资源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工艺流程长;企业分散、规模偏小,高端产品缺乏。要解决钒钛产业当前高能耗、粗加工的发展方式,形成核心竞争力,人才是关键。人才是实现钒钛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钒钛产业技术人才的储备、培养以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企业的发展水平和潜力。随着攀枝花钒钛企业的规模增长,对钒钛技术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政府和企业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条例,但由于执行效率、奖励机制、政策保障等的影响,结果不尽如人意。研究分析现有的人才政策,找出人才政策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科学的、有价值的完善钒钛产业人才政策的措施刻不容缓。
1 攀枝花钒钛产业人才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抓住攀枝花地区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契机,在人才政策方面深入研究,密集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2010年3月至2017年10月攀枝花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在其官网上挂出的人才政策性文件多达375件,其中与钒钛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人才政策性文件200余件。这些人才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为建设“中国钒钛之都”提供了坚强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1.1 在体制机制方面,参与产业人才开发联动机制
在体制机制方面,坚持钒钛产业人才开发机制优先构建,出台《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人才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钒钛产业人才发展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重大举措等;单列100个事业编制,预算了超1000万的经费,重点用于钒钛产业紧缺和急需人才的领域,引进培养;把钒钛产业人才开发纳入急难险重任务中,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50多个,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钒钛产业人才开发联动机制。
1.2 在创新政策方面,开创钒钛产业人才聚集新局面
坚持钒钛产业人才政策优先创新,颁布《攀枝花市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暂行办法》《攀枝花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稳定培养办法》等,对引进人才在科技研发、融资担保、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重,派专人赴中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等地开展“双招”工作。攀枝花政府首次列出19个钒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面向世界招标,引进了4个海外高层次的人才团队。举办中国攀枝花钒钛产业博览会,吸引上百余名海内外知名钒钛专家来攀枝花献计献策。创建专家工作站2个,新聘政府顾问、特聘专家48名,20余名院士和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全年引进的紧缺急需人才同比上升48%。
1.3 在创新培养模式上,促进钒钛产业人才素质新提升
坚持钒钛产业人才事业平台优先建设,组建了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39个,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机构近20家,省级专业型钒钛科技孵化器1个。探索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系统,在市、县人才服务中心专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窗口”,提供办公用房、注册办照、政策咨询、融资申报等“一条龙”服务,为钒钛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发放专利资助资金近30万元,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及团体上百万元,兑现高层次人才津贴两百多万元,在全市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有效激发钒钛产业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为了发展攀枝花钒钛产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才吸引、使用、培养和激励。人才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攀枝花钒钛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总量有所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内部高技术人员有所增加,钒钛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规模比较宏大,人才种类比较齐全,人才队伍整体实力较强的队伍。
但是,由于人才政策量多、散落、面广,除了专门从事人才工作的工作人员了解外,基层单位都不甚了解,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线人员无法下手的情况。人才制定的单位较多,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协调的力度比较大,政策真正实施下去的时间较长,其实施效果不明显。
2 攀枝花钒钛产业人才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政府能力的有限性,钒钛产业人才政策滞后于产业的发展
政府能力被理解为是政府在管理社会过程中所实际拥有的能量和能力。政府职能的实现以政府的能力为基础,缺乏有效能力的政府即使法律上有廣泛的职能[1],实际的作为也会有限;事实上,全能政府是不存在的,政府能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预先制定完美的人才政策。
2.2政府与企业关注重点的差异性,钒钛产业人才政策可操作性有限
政府侧重关注宏观政策层面,强调政策面上的公共性;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策略,寻求最切合它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谋求最大企业效益。
2.3钒钛产业人才政策执行的制度因素,钒钛产业人才政策执行受阻
钒钛产业人才政策执行权利配置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由于简政放权缺乏法律规范和制度约束,市政府与基层政府之间权力配置缺乏规范,人才政策具体实施受到基层政府权力的扩张, 本位利益垄断化、 地方主义迅速滋长、经济行为短期化等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宏观政策的有效执行。
2.4钒钛产业人才政策执行的手段和方法不当
一是政策执行机构间的沟通机制不健全;二是企业对人才政策执行有偏差;三是缺乏政策执行和反馈的监督机制。
3 完善攀枝花钒钛产业人才政策的对策
3.1提升政府能力,加强人才政策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对人才政策执行的监督反馈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策是否完善或修正,其次是政策是否科学合理,最后是政策实施是否有利于钒钛产业企业获得所需人才。
3.2同步政府与企业的关注方向,加强政府人才政策的可操作性
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关注力度,注意企业的利益诉求,明确企业所需的和将要需要的人才政策,为企业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坚持政策原则性在政策执行活动中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盲目地按章程工作,千篇一律,“一刀切”则是错误的。要在充分理解了政策表达的精神情况下,对于那些只提供了政策思路和一般原则的政策条款,就要从企业的现实出发,做出能够执行的、完善、补充规定,充分发挥企业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而对于那些有明确要求并且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政策条款,应该制定贯彻实施细则,大力组织实施;[2]要遵从政府的宏观指导,结合政府的政策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忠于政府政策的基本精神,努力谋求自身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
3.3 科学、合理地配置钒钛人才政策执行权力
政策执行权利横向配置不足方面主要表现在各部门、各机构,在设立执行机构时想到什么就是设立什么,导致执行机构重叠,职责不分,造成政府资源浪费,执行机构冗多,各机构抱着侥幸心理偷懒。这就需要在设立机构、增设机构时要思前想后,尽量明确各机构职责,裁简多余机构,科学合理地设置权利配置机构。
3.4 改进人才政策执行的手段和方法
加强执行者之间沟通,搞好协调是必要的手段。改变多头执行,协调执行的主管部门的状况。攀枝花钒钛产业人才目前主要属攀枝花市委人才部管,同时组织部、教育部、人社部乃至基层政府也在参与管理,很容易形成多头执行,容易使某些执行部门发生懈怠。为此,市委人才部要牵头建立政策执行协调机构,在重大政策问题上可吸收钒钛产业人才代表参加,逐步形成“多元一体”的执行主体。
改变政策执行机制,实现政策递增效应。政策制定时公开制定信息,鼓励相关企业领导人甚至是社会人提出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政策执行后,实行信息开放,在企业、各政府部門、社会之间做好思想宣传,健全信息沟通传播机制,争取做到在政策执行时,企业、政府各部门、社会都已经知道并了解政府制定的政策,了解政策的精神所在,要为政策的执行创造良好执行环境,争取获得政策执行最大效益的机会。
攀枝花钒钛产业人才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得到钒钛产业高水平、高技术人才,这支队伍建设的好坏是衡量钒钛产业人才政策的重要标准。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人才政策实施的反馈机制,人才政策实施以后,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反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政策实施的跟踪服务,及时根据反馈的信息更改和修订钒钛产业人才政策,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争取使政策的效应得到最大的发挥,让企业得到所需人才,为企业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宋依佳.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审计研究,2012(6):10- 14.
[2] 刘淑影,于芳.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兰州学刊, 2006,22(6):39-42.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