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冻疮64例临床观察
孙治安 王凤艳
(安阳市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河南455000;┖幽鲜“惭粑郎学校)
笔者从1990~1992年采用火针刺中脘穴,治疗冻疮64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在64例中,男23例,女4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38岁,11~17岁有48例;病程短者2周,长者8年(连续8年冬季患之)。冻疮部位:手部21例,足部15例,手足共患者20例,颜面及耳郭患者8例;病损:红肿者52例,糜烂者12例。
2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中脘穴处皮肤常规消毒,然后将20~22号粗针(即火针)尖部在酒精灯上烧红,快速直刺入中脘穴(深约0.8~1.2寸),立即出针,用消毒敷料包扎,3日内禁止洗浴以免感染。注意事项:(1)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其畏惧心理。(2)进针和出针要迅疾果敢,用力要适中。(3)习惯性冻疮患者宜在立冬前刺治1~2次,每周1次。做到防治结合;仅有肿块者一般针刺1次即愈,皮肤糜烂者一般刺2~3次可愈。
3治疗效果
以针刺后冻伤处皮肤肿块消失,糜烂愈合,且无疼痒感为治愈。其中1次治愈者48例,占75%;3次治愈者10例,占16%;针刺后症状略轻或第2年复发者6例,占9%。
4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寒冷刺激,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不良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冻疮与先天禀赋不足、元气虚弱有关,主要病理为阳气不达,寒气侵袭,气血凝滞所致。
中脘是奇经八脉之一任脉上的穴位,又为足阳明胃之募穴和八会穴之一的腑会穴,故中脘穴处阴经而汇阳经之精气,对人体气血阴阳之平衡和脾胃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火针刺治中脘穴,具有刺激量大,作用时间持久,针感深透之特点,可达益胃健脾、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效。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中脘穴,可使胃蠕动加强和空肠粘膜皱襞增厚、增密,从而加强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以利于冻疮的痊愈。
(收稿日期:19990603,齐淑兰发稿)
(安阳市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河南455000;┖幽鲜“惭粑郎学校)
笔者从1990~1992年采用火针刺中脘穴,治疗冻疮64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在64例中,男23例,女4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38岁,11~17岁有48例;病程短者2周,长者8年(连续8年冬季患之)。冻疮部位:手部21例,足部15例,手足共患者20例,颜面及耳郭患者8例;病损:红肿者52例,糜烂者12例。
2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中脘穴处皮肤常规消毒,然后将20~22号粗针(即火针)尖部在酒精灯上烧红,快速直刺入中脘穴(深约0.8~1.2寸),立即出针,用消毒敷料包扎,3日内禁止洗浴以免感染。注意事项:(1)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其畏惧心理。(2)进针和出针要迅疾果敢,用力要适中。(3)习惯性冻疮患者宜在立冬前刺治1~2次,每周1次。做到防治结合;仅有肿块者一般针刺1次即愈,皮肤糜烂者一般刺2~3次可愈。
3治疗效果
以针刺后冻伤处皮肤肿块消失,糜烂愈合,且无疼痒感为治愈。其中1次治愈者48例,占75%;3次治愈者10例,占16%;针刺后症状略轻或第2年复发者6例,占9%。
4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寒冷刺激,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不良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冻疮与先天禀赋不足、元气虚弱有关,主要病理为阳气不达,寒气侵袭,气血凝滞所致。
中脘是奇经八脉之一任脉上的穴位,又为足阳明胃之募穴和八会穴之一的腑会穴,故中脘穴处阴经而汇阳经之精气,对人体气血阴阳之平衡和脾胃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火针刺治中脘穴,具有刺激量大,作用时间持久,针感深透之特点,可达益胃健脾、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效。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中脘穴,可使胃蠕动加强和空肠粘膜皱襞增厚、增密,从而加强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以利于冻疮的痊愈。
(收稿日期:19990603,齐淑兰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