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化生态下河北省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创新研究

摘要:河北传统音乐艺术历史悠久、音乐资源丰富,是河北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多元文化元素的不断渗透,当前文化生态环境对河北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文化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对河北传统音乐艺术a产生的影响,为河北省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河北传统音乐艺术 文化生态现状 传承与创新
河北人民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传统音乐,早在《诗经》中就记载了古燕赵的特色民歌。如十五国风中的《邶风》、《鄘风》、《卫风》等篇目,反映的正是古燕赵南部地区的风土民情。
同时,河北传统音乐资源极为丰富,具有极为浓郁的地域特色,种类也极为丰富。例如,冀中的笙管乐、燕子古乐、承德轻音会、抚宁鼓吹余乐、常山战鼓、河北梆子、昌黎三歌(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昌黎吹歌)、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等音乐文化资源。这些内涵深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音乐艺术,早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河北人民的性情智慧,展现着河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是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和意义。
一、当前文化生态下河北传统音乐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快速腾飞、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前文化生态下,河北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其他传统文化现象一样,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今时代,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文明相互交流,互相融合,相互影响,彼此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放宽了对外来文化、思想的准入标准,一时间思想解放了,眼界开阔了,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意识没有加强,许多珍贵的民间传统音乐艺术在受到外国文化的强大的冲击和刺激后,如傩戏、吹歌、鼓词等等都渐渐被遗忘了,甚至消逝在现代文明的大潮中。
(二)生存坏境的破坏
河北许多传统音乐艺术的生存和发展都与当地的风俗、礼仪、节庆密不可分,是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活的载体,是当地民众在特定的历史传统、文化氛围中根据当地风情,开展的集体文化活动或社交行为。传统音乐艺术的存在和传承,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唱腔调、背诵歌词那么简单了,同时还离不开它所依附的仪式或仪式化环境条件,即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管是常山战鼓、河北梆子、昌黎三歌还是冀东三枝花,它们之所以能够存在、发展、传承,与各地区相对固定的表演场所和集体活动是分不开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大鼓、唢呐日渐稀少,麦克音响、广场舞日益增多。各地区的祭祀、礼仪活动基本消失,许多悠闲从容的乡村社戏、庙会歌舞不见了,民间传统音乐的生存和发展也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三)传承模式落伍
河北传统音乐在几千年发展中,始终秉持家族传内不传外,师徒口传心授的传承体制。这种传承体制基于陈旧的传统观念,和现代音乐教育相比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传承渠道狭窄、受众面小、缺乏自主意识。同时,由于许多传统音乐曲目,在传承过程中缺乏文字记录,演奏技艺又很有难度,再加上许多老艺人只会传唱音乐,并不通曲理,观念陈旧保守,死守旧制,既不愿改革创新,也不肯真传实教,致使许多优秀的传统音乐既得不到关注和认可,也得不到很好的传承和创新,沦落到越传弟子越少,越传曲种越少,甚至到了无曲、无人可传的地步。
(四)经济支撑不够
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推动社会的融合,由于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不够,使得原本处于弱势的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淹没和替代;另一方面,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撑。目前河北省很多地区民间音乐文化发展就处于这样双重的困境之中,农民无经济来源,地方财政收入又极为有限,拿不出足够的资金用于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许多传统音乐活动的开展,没有资助资金,纯是靠相间民众及热心人士的自愿捐献,多年来乐器得不到更新,音乐班子也少有演出报酬,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二、河北传统音乐艺术传承创新策略
(一)提高保护意识,加强经济投入
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保护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从政府到民间,大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上了,致使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同步。音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不只是少数音乐家和音乐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更是我们全民族人民的责任。我们应该全力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巨大财富。广大人民,特别是文化主流——青少年们中间提高认识,从社会经济文化中定位探索,从生活中找寻灵感和情感,学习和传承传统音乐;同时政府和社会也要加强重视力度,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项目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注重学校教育,革新传承模式
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不能再单一依靠老艺人的家族传承模式,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应当承担起这份责任。基础要从娃娃抓起,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对传统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们了解河北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有意于将河北传统音乐传承下去;在高等教育阶段,尤其是专业音乐院校和各高校音乐院系,更要秉承专业的精神,合理安排课程,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革新思想,将新技术、新文化融入传统音乐艺术当中,着力打造精品,培养有思想、有创新的传承人,促进河北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三)创造良好生存环境,实现与时代接轨
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传承人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为其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在现代化的大潮中,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风俗习惯,将发展经济与传承文化相结合,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保文化、传文化,使两者相得益彰。传统音乐艺术的发展一方面要谨遵古老传统的原汁原味,保持本身风貌;一方面又要与时代适度结合,融入积极健康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D145010。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传统与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刘纯.通过传统音乐现状看待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J].黄河之声,2010,(10).
[3]任经纬,金鸣娟.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学术探讨,2012,(09).
作者简介:
张欣,文学硕士,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