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钳工实习多元化评价模式
黄健
摘 要:本文总结中职技能实习常见的评价模式并对它们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尝试以自评和他评的方式将评价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建立适合于课程改革的新的评价模式。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技能实习;指正性评价;激励性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其实,无论是理论课程的学习还是技能实习的训练,单一的考试为评价的最终形式,已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技能实习本身偶然性就比较大,如果仅凭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还会造成严重的不公平和结果的不真实。如何在技能实习中建立适合我校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对动手能力的提高,是值得中职技能实习老师研究的问题。
1 当前中职技能实习中比较流行的评价形式
(一)实践考试评价
鉴于技能实习学科特点,大部分院校在技能实习的评价主要以实践考试为主。所谓实践考试,就是动手操作考试。例如钳工技能考试,发一张图纸,配备成套的工量具,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件的加工,老师对工件的精度进行评分,评分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二)理实一体化评价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开始后,越来越多的技能实习老师意识到操作性的课程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是很有必要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技能实习,最终既要理论知识的评价又要有操作技能的评价,理论与实践成绩结合的评价学生。该评价模式虽然对学生的能力评价更加全面,但更多的体现的是结果性评价,缺乏学习理论和平时实践操作的过程性评价。
(三)过程与结果结合的评价
由于技能考核学生操作失误率较高,一次考核不能公平全面的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因此不少院校将平时每一个课题都加入了评价。我校一个学期的钳工实习每一个学生需完成12个课题,老师将平时12个课题的总得分占40%,最后一次的考核占60%,这样的评价避免了一些技能水平较好的学生因一次失误影响最终的评价。
上述三种比较流行的技能实习评价方式,只注重学科成绩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用工单位的评价;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成长阶段的过程评价和跟踪评价。
2 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通过实践提高技能教学
笔者就我校钳工技能实习的实际情况,成立课题组专门研究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建立与实施,开展了中职学生在技能实习中多元化评价的研究。
(一)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综合要求是构建学生钳工评价模式的基本前提。
新的评价模式必须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综合要求,不仅要能体现学生在钳工实习中的技能水平,还要能综合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纪律素质以及个体修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我校钳工实习为例,实习的每一个课题都设计了一张评价表。
由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评分表时不像传统钳工实习评价仅考虑学生工件完成质量,我充分考虑了在工作过程中学生的完成时间和工艺安排,以此培养学生在加工的工艺意识和时间意识。为了加强过程管理,体现素质教育,与工厂对生产纪律的要求接轨,我对学生在实习中的劳动纪律、职业素养也进行了评分,这两项占总分的30%。钳工在考工顶级和技能高考中,规范姿势要占较大的分值比例,因此在评分项目也设计了规范姿势项目,占总分的20%。综合来看,新的设计评分表工件所占分值大幅下降,更全面的考察了学生在实习中的综合素质。
(二)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坚持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是科学的评价观与传统的评价观的根本区别,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定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相互结合的评价方式。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翻新和变化,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生教育的主体,让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才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发展变化的动态个体,这是搞好学生评价的前提。
(三)要处理好激励性评价和指正性评价的关系。
学生处于成长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和正常的。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我们一味的批评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单一的指正性、批评性评价肯定不行,我在钳工实习中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融入激励性评价。在开展激励性评价时,也不能忽视指正性、否定性评价的作用。如果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而忽视给学生适度的挫折、指正,那这种评价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完整的。新世纪的学生需要教师不断给予成功的激励,同时也不能忽视培养其面临挫折时的坚毅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生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含一系列环节,好的评价模式能给学生提供机会和希望,而不合理的评价模式比没有评价更加糟糕。探索合理的学业评价模式时构建科学的中职评价生态,形成职业学校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孝玲编著.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斌兴主编.新课程学生评价.开明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