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许氏屋兽艺术研究
摘 要:屋兽是中国古建筑中用于保护土木结构的重要构件,屋兽艺术同时也是重要的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中屋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其造型多样,形态优美,装饰感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装饰体系。许氏屋兽是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在造型和题材上与传统屋兽有一些差别,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本文通过对许氏屋兽造型和文化内涵的分析与研究,提取其造型特点,从中挖掘设计元素,探究其造型和文化内涵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从传统中寻创新,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更多素材,设计出有助于非遗项目传承的作品。
关键词:许氏屋兽;艺术特征;视觉传达设计
1 屋兽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屋兽也称屋脊兽,位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正脊和垂脊之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双重特性的建筑构件。
中国传统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用木质柱子和大梁撑起整个建筑营,屋顶以瓦片覆盖。屋檐檐角最外端的瓦片需要承受整条脊上所有瓦片共同向下的合力,常出现瓦片掉落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古代人民想出了用瓦钉来固定瓦片的方法。简单的瓦钉无法满足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所以一些具有装饰性的瓦钉开始出现,在不断的美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造型,有了特定的称呼——屋兽。
随着屋兽的不断发展,屋兽的使用也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在记录施工规范的《营造法式》中,就记载着当时社会对屋兽类型、数量、规格的严格要求。到了明清时期,建筑中的屋兽数量增多,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以“骑凤仙人”为领队的一排动物的规模。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屋兽是传统建筑中的点睛之笔,“脊兽使本来极为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各种动物造型美观性与实用性兼顾。除此之外,这些屋兽还被赋予了划分等级的功能,只有皇家才能够使用琉璃制的屋兽,才能使用高配置的屋兽。
2 许氏屋兽
许氏屋兽与砖雕制作技艺是兰考县许河乡许氏人家首创并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于传统美术类。[1]许氏屋兽艺术产生于清末,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兰考县许河乡农民许家强是第六代传人。许氏屋兽是一种民间美术,仅在当地建筑上出现,无论是从造型上还是制作技艺上看都具有农村所特有的朴实之感。民国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许氏屋兽常见于当地及周边建筑上;“文化大革命”时期,屋兽被当作是一种封建迷信物品消失了一段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建筑代替了传统建筑,建筑缺少了载体,许氏屋兽也随之衰落。
2.1 形制
成长于民间的许氏屋兽有不同于传统屋兽之处。传统建筑上的屋兽的领头者为仙人,后面带着一连串传说中的神兽,一般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它们都是驱逐魔邪、逢凶化吉、防灾灭火的能手。[2]屋兽的数量也有规定,受佛教中奇数寓意清白影响,屋兽均以奇数数量出现;除骑凤仙人以外,其余按照三、五、七、九的个数排列。清朝时期曾有关于屋兽使用的规定,皇室建筑可用七兽或九兽,而寺庙、官府仅可用三兽或五兽。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等级划分之明显。许氏屋兽是小范围、地方性的产物,其形制自然不及皇室规范。
许氏屋兽以动物形象为主且多为真实可见的动物,主要有大售(龙头)、仙人鸡、金鸡、分脊鱼、马、獅子、麒麟、鸽子、孔雀、凤凰等,一共有十几种。古籍中,“禽”与“兽”的两个不同的意思常一起混用,所以导致了民间屋兽也会出现飞禽,如鸽子、孔雀。这些屋兽的“领队”叫仙人鸡,也就是骑凤仙人。仙人鸡是民间叫法,关于这个仙人还流传着两个不同的传说,虽故事情节不尽相同,但都包含着吉祥寓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同的屋兽——分脊鱼,它之所以被列为屋兽是因为河南洛阳、开封一带水生动物和飞禽走兽统称为兽,大体上将它们看作一类。
2.2 制作技艺
许氏屋兽从民间孕育而生,其制作技艺也透露着朴实之感,不论是从制作屋兽所使用的材料还是工具来看,无一不是就地取材,有着天然的乡土气息。整体的制作流程是先捏再刻最后烧制。
制作许氏屋兽的原材料是黄河胶泥。胶泥其实就是一种黏性极强的黄土,经河水漫长的沉积逐步形成,具有细密、紧实、黏性强、可塑性强的特点。黄河河水泥沙量大而细腻,沉积的胶泥黏性好,少有杂质,非常适合制作泥塑。河南浚县的泥咕咕、山东聊城的泥人等均以黄河胶泥为原材料。从黄河河滩挖取胶泥后,还要筛泥、晾泥、和泥,经反复的捶打糅和才可使用。许氏屋兽对泥的干湿程度也有所要求,太湿的泥不易成型,太干的泥容易开裂,为保证屋兽质量通常是一次性制好本次制作所需的泥。制作时将还未使用的泥用塑料包好,以保证其干湿程度的稳定。
屋兽共有十几种,每种动物的肢体结构有所不同,但都必须按照许氏家族祖传的捏制顺序来制作。整个造型过程主要是依靠手工捏制,成型后,用木刀进行下一步对细节的处理和对屋兽身体上线条的刻画。用木刀刀锋画线,主要刻画例如尾部这种面积相对较大的位置;用刀尖画点,主要是用来制作屋兽的眼睛以及一些小面积区域的装饰。
屋兽造型塑造完后,需放入土窑烧制,最后晾凉才算最终完成。许氏屋兽是在自建的土窑中烧制的,用火要先小后大,逐渐达到烧制所需的高温,烧制者通过烟和火的颜色变化判断窑内温度。烧制好的屋兽抗风化、结实耐用。
3 许氏屋兽的艺术性
3.1 装饰性
许氏屋兽主要在兰考县及其周边县市出现,北方传统建筑的屋檐不像南方那样具有鲜明的特点,屋脊大多都很平直,灰色的砖瓦、平直的线条常常会显得单调乏味,这时屋兽就赋予了房屋活力。在达官贵人眼中屋兽是冰冷森严的等级象征,而在寻常百姓的眼中屋兽却是十分安逸的,劳苦的农民会羡慕这些悠闲的屋兽并将美好的寓意赋予它。屋兽经漫长演变,如今已经成为以装饰为纯粹目的的建筑构件,甚至说已经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装饰性工艺品进行制作了,其美感不亚于常见的瓷瓶、绣作这类工艺品。
3.2 造型特征
从整体上来看,许氏屋兽的造型简练大方,不过分深入地刻画细节,充满朴实之感。许氏屋兽的线条没有那么繁杂,它与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线条的特征有相似之处,常用粗线条大胆刻画,以简代繁,往往几条刻线就表示了屋兽身上大片的毛发。线条的形态也是较为随性的,偶尔会出现深浅不一的情况。屋兽面部的刻画较为柔和,少了几分神兽的凌厉和威严,甚至有一点点憨态,形象生动传神。
3.3 文化内涵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儒家思想对我国人民的影响巨大。直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儒家思想中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包含多个层次的内容,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但这一理念的基本含义则是“万物一体”“天人相参”,强调人与自然具有内在统一性。[3]我国人民自古对自然就有敬畏之心,既依赖于天,又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命运。在这样的思想中,可以窥探出古代人民对自然极为敬畏,也从侧面解释了屋兽艺术产生的原因。人们将自己心中的神兽进行艺术加工,将其置于房屋上,祈求神兽可以帮助自己趋福避祸。与此同时,人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要以平等的姿态对待自然,各种植物动物都被人赋予了吉祥的寓意,无论是在古代书画还是器物上,都可以看到具有隐喻意义的吉祥图案。
屋兽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从造型、形式等要素传达出人们渴望平安幸福的心理诉求,逐步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兰考县深受黄河影响,其西北部就是黄河最后一处转弯处,历史上黄河在此频繁改道,导致了兰考人民生活上受到了极大的困扰,被迫屡次逃荒。正因如此,当地人民对过上风调雨顺的生活更加迫切、向往,并将这些美好愿望寄于屋顶的屋兽上。从金鸡、分脊鱼、马、狮子、麒麟、鸽子等屋兽可以看出,兰考人民不仅仅是敬畏神话中的神兽,对于生活的动物也如此。他们尊重现实生活的环境,尽管时常有灾害发生,但仍对生活抱有希望。许氏屋兽背后的文化正是当地人民对过上物资充沛的日子,对幸福美满平安喜乐的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当地人民内心的渴望,显示出当地人民的樸实。
4 许氏屋兽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启发
许氏屋兽作为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其造型与刻画的线条都可提炼出设计元素。
4.1 设计元素的提取
许氏屋兽可以从它的外部轮阔、造型特征、线条特点、整体质感、文化内涵等方面探索设计的突破口。从造型来讲,每一个屋兽的造型都是具有鲜明特点的,可以将这些造型通过3D建模的方式制作成小挂饰,或是将其进行动画处理让屋兽动起来,赋予其生命力。从线条特征来讲,这种线条头重脚轻,可找寻其中特点表达最完整的线条,将其转化成辅助图形,在相关品牌识别中应用。此外,还可以将许氏屋兽进行解构,从局部出发进行分析,激发设计者的灵感,创造出更好的设计。除了对浅层次表面性的元素直接提取外,还可以挖掘更深一层的文化,从中提取出意象符号。许氏屋兽所传达的是当地农民的美好愿景,那么可以从农民的心愿出发,通过明快的色彩和粗犷的表现手法去传达信息,借助各种不同的媒介进行传播。
4.2 文化创意产品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其中不乏一些艺术性与实用性并重的精品出现,文创之风愈刮愈大。目前,我国文创产品开发最为成功的是故宫博物院,其新产品的出现常会引起热议,热门产品常会出现脱销的情况。故宫文创的共生创新体现为故宫文创产品的功能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兼顾统筹。[4]故宫利用其优越的自身条件,深入挖掘珍贵藏品,打破沉闷的形式,使其更贴近现代生活;抓住现代人求新、求美、求异的心理,利用新技术和现代的表现方式,开发了上千种文创产品。故宫曾将太和殿上的屋兽设计成文创产品,它提取垂脊屋兽侧面剪影,将其制作成脊兽尺,既实用又美观,既传播了文化又具现代特点。此外,故宫还直接提取屋兽的造型,将屋兽制作成跳棋棋子,开发了脊兽跳棋。许氏屋兽可借鉴故宫对文创产品的开发方式,从物品的实用性和文化的传播性出发,寻找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平衡点。例如对屋兽IP形象的开发,由此打造兰考自己的文创产品,借助现代新媒体的优势进行传播。
5 结语
许氏屋兽是成长于民间的艺术,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需要受到合理保护,需要传承和发展。不论是通过现代平面设计还是数字媒体传播,都可进行大胆的尝试,让许氏屋兽艺术完整地保留下来。许氏屋兽承载着过去劳动人民的愿望,也包含着更深的文化内涵,值得更深入地发掘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崔为工.河南文化文物年鉴2012[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
[2] 杨小岚.屋脊神兽造型及文化内涵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湖南包装,2018(1):17-20.
[3] 徐春.儒家“天人合一”自然伦理的现代转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1):41-47.
[4] 向勇.故宫文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锋实验[J].人民论坛,2019(9):124-126.
作者简介:谭梦宇(1996—),女,河南开封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