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参与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史禹
一、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公民参与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发展历程
不同的时代赋予公民参与基层治理不同的特点,公民参与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轨迹。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建立了家天下,百姓是臣民,不是公民,在这种强硬的制度下,他们对国家有强烈的依附性,总是屈从于统治者的权威之下,没有独立的人格,压抑自己的个性。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沿用了新民主革命时期采用的形式,调动广大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不仅巩固了共产党的政权,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也强化了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初步实现了全国人民当家作主。
到改革开放时期,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公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参与到治理活动中来,越来越多的公民要求实现自己的发言权,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参与方式也不再拘泥于选举,逐渐变得多样化,还包括听证,协商等,随着网络的应用,公民们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监督。另外在依法治国的环境下,国家为公民参与治理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当前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现状
1. 参与主体意识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较低层级的需求被满足之后,才需要追求更高层级的需求。当自身衣食住行基本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开始关心政治治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可以说明,经济越发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公民要求参与政治治理的热情和意愿越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总体来看,农村地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热情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农村发展不平衡,在一些较为落后,文化水平不够高,经济发展缓慢的农村地区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水平仍然很低。这样就造成了政治冷漠的现象,而且这其中不乏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公民。
2. 公民参与基层治理涉及范围广
由于公民利益诉求和争取政治权利动机的多样化,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涉及范围也不单单限于投票选举,在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大到集体利益,小到个人利益。经济方面如参加价格听证会等。政治生活方面如参加政府决策、选举人民代表、选举基层干部、选举社区管理人员、举报违法违章行为等;文化方面如参与环境保护治理、组织爱心公益活动、小区公共设施建立问题等。很多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公民的参与,政府才能更好地为公民服务。
3. 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形式多样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为公众参与提供了便利,公民可以通过电话热线、邮箱留言、论坛等在第一时间进行参与。一般情况下,公民都会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参与,不过当下社会发展速度快,问题矛盾也同样突出,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极易产生非正常不合法的参与形式,常见问题就是因为个人利益村民向村干部进行贿赂,进行金钱物质交易,取得方便,严重者公民更会对村干部进行打击报复。
二、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参与主体的问题
1. 农村公民本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公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对于政治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与公民参政程度有必然的联系,文化素质越高,对于政治的关心度也越高。2004年“农民培训暨中国农民大学发展研讨会”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3年,而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还不足7 年,相差近一倍。素质水平的低下限制了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发展程度,尽管我国法律已经明确公民有参政的义务和权利,但是公民本身对于自己是国家主人的角色没有认同感,民主意识不够成熟,顺从的思想使他们即使参与治理往往是被动式的参与。公民参与热忱度不高,公民不愿意在参加基层治理上面花费精力和时间,只对与自身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感兴趣,如房屋拆迁等,而对那些公共事务决策和不能从中快速直接获得利益的问题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即使有一些热衷于参与治理的公民,但是在整体大众漠不关心的大环境下,也会逐渐变得消极,导致其失去热情。第三方面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大多以个体形式参与,每个个体的立场和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没有属于农民自己参与政治的载体,难以统一力量和行动。
2. 基层管理组织的问题
第一方面是我国基层管理组织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于基层组织领导的选拔一般是择优选取,但是很多都是农民出身,总体的文化素质水平不够高,缺乏有真正带头管理能力的人。最近几年,我国招收大学生村官到地方参与治理,但是由于环境艰苦,待遇差,使得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真正留下来的人很少。第二方面是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矛盾,政府仍将村民自治组织看作被管理的对象,实际上控制管理着村委会的事务,干涉村务活动,使基层组织的独立性受限,让村委会变成为政府服务的下属,遇到政府利益与村民利益冲突时,就会产生矛盾。
(二)参与环境的问题
1. 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也会提升,要求参与政治的意识就越强,归根究底,解决经济发展,就是解决其他问题的根源。邓小平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2. 公民参与制度的问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的一切活动都与制度有关,如果失去制度的约束,人们的行为活动就会混乱。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来自利益团体多方面博弈最后达到平衡的结果,合理的制度可以避免政策执行中出可能出现的失误。当前我国农村公民参与治理的制度仍然不是很健全,限制了农村公民表达想法和利益诉求。还有很多地区连基本的选举活动不能保证合法的进行,村党员为竞选职位贿赂选票的现象时有发生,以金钱或者请吃饭等形式拉票,比如2014年11月,临汾市霍州市大张镇下乐坪村党员段军军在换届选举期间拉票贿选,向村民发放名片,并赠送香烟,后经霍州市纪委发现研究,决定给予段军军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取消其村“两委”换届候选人资格,相似的事件各地还有很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