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闫海鹰
【摘? ?要】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促进农民增收又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本文选取影响山西农民收入的9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用化肥折纯量、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农民受教育时间对山西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较大。基于此,提出了促进山西农民增收的建议。
【关键词】 农民增收;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山西省
2004—2019年,中共中央连续16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于“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说明农村发展对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也得以提升。然而,农民收入增长极其有限,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极大地影响了山西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三农”工作的整体进程。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总体放缓,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研究山西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旨在较为准确地找出影响山西农民收入的关键性因素。
1? 模型构建、变量选择以及数据来源
1.1? 模型构建
1.2? 变量选择
为了较好的的反映出对山西农民收入增长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本文借鉴已有文献,从可能影响山西农民收入的多种因素中,按照数据可得、指标可量化的原则,选取了以下九个有代表的指标作为影响山西农民收入的因素变量:
粮食产量(X1):指一年内大豆、小麦、玉米、高粱、谷物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
农用化肥折纯量(X2):指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百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
机动脱粒机(X3):指每年拖入到农业生产的机动脱粒机数量。
地区生产总值(X4):本地区所有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之和。
农业机械化水平(X5):样板区内各年机耕播种面积占当年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其农业生产效率也越高,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财政支农力度(X6):样板区内各年政府用于农林水预算支出占总预算支出的百分比。用财政支农力度来表示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各项事务中,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从而为农民增收提供稳定的环境。
城镇化率(X7):样板区内各年城镇人口占该区域当年常住人口的百分比。城镇化率越高,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多,农村劳动力就越少,由于农村土地是一成不变的固定资产,因此每个农民分到的土地也随之扩大,提了升农业生產率,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机会。
农民受教育时间(X8):人均受教育年限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受教育水平最为契合的指标。具体来说是6岁及以上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平均数。
小型拖拉机数量(X9):指每年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的拖拉机数量。
1.3? 数据来源
为了准确反应山西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变化发展趋势,本文所涉及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1978-2017年《山西统计年鉴》,经过相关标准化处理和计算而得,本文所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22.0。
2 主成分分析
影响山西农民增收的因素是多样的,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如果直接对这些因素量化后进行回归分析,不仅计算量大,而且其结果容易受到变量间共线性问题的影响,难以找到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选择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山西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为了消除数据因量纲不同而给结构带来影响,本文在对原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到以下结果:KMO值为0.791,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值小于0.001,综合两大指标,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见表1)。
本文采用特征值大于1的经验法则来选取主成分。由表2可知成分1和成分2的特征值均大于1,分别为7.007、1.039,它们可以解释的累计方差率达89.393%,这说明主成分1和2提供了原始数据9个变量表达的89.393%的信息。其中,主成分1的方差率是最高的,为77.851%(见表2)。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法计算得到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在主成分1中指标X1、X2、X4、X5、X6、X7、X8的载荷比较大,都在0.85以上,而这些变量都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本文把这些因素归为地区经济发展因素。机动脱粒机与小型拖拉机在成分1上的载荷最小,在成分2上载荷最高[2],将这个指标归为农用生产工具因素。
3 因素贡献率分析
从上式可知,小型拖拉机与机动脱粒机对山西农民增收弹性为负值,说明这两个指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低。其余的指标都为正值,说明这些指标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对山西省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的贡献率排名可得:农用化肥折纯量>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农民受教育时间>农业机械化>粮食产量>财政支农力度>小型拖拉机>机动脱粒机。
4? 结论及建议
农用化肥折纯量排名第一,说明现阶段山西农民主要通过提高化肥使用量来实现产量的提升,进而实现农民增收。排在第二、第三的是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说明地区经济大环境对于农民增收起到了宏观导向的作用。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民可在农闲时通过打工获得一部分经营性收入,表明发展地区经济对于农民增收的作用是深远的。排名第四的是农民受教育时间,说明提高农民受教育时间、增强农民教育质量,对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排在第五位的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部分手工农具被取代,由此解放的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镇进行就业,农村人口相应减少,机械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因此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有助于农民增收的实现。排名第六的是粮食产量,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为正相关关系。排名第七的是财政支农力度,说明农民收入的增加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离不开财政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排名最后的为小型拖拉机与机动脱粒机,说明其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未来农民增收的源泉。
以上实证分析结果说明,农用化肥折纯量、城镇化率、农民受教育时间等因素对山西农民增收影响是较大的。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农民增收:(1)倡导化肥减量增效,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2)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农民创业创新;(3)加强农村人才培养规划,提升农民综合素质;(4)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开拓投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 雷平,詹慧龙.新形势下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6):641-647.
[2] 李洪成,姜宏华.SPSS数据分析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