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邵式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陶杨

    [提 要]邵式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自身的教育阅历为源头活水,在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形式等都有独到系统地阐述,并为当下的教育改革提供理念上注重内涵、方式上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路径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邵式平;社会主义教育;现实启示

    [作者简介]陶 杨(1988—),女,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江西南昌 330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的艰辛探索——以江西‘共大为例”(YC2014-S189)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国化的历程中,邵式平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以其问题意识之强烈、教育探索之深度、联系社会实际之紧密等对中国教育产生深刻影响。总结提炼邵式平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探讨其当代价值,有助于新时期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与“如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邵式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邵式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围绕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形式等诸多方面而展开的。

    (一)社会主义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简而言之,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的规定,即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的归宿,决定了整个教育活动的性质和方向。邵式平在他的《关于社会主义教育学的若干问题》、《社会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召见共大总校负责同志谈话要点》等讲话讲义中,从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有阶级性等的分析阐述出发,指出“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在他看来,教育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教育从来都是阶级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既然封建社会的教育为封建社会服务,资产阶级社会的教育为资产阶级服务,那么社会主义教育理所当然地要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服务。邵式平给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阶级属性赋予了具体的制度内容:一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由党来领导,没有党的领导是不可设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绝对不能放弃教育这块阵地,反而需要大力加强巩固。二是教育就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生产服务,应该把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加强起来、巩固起来。三是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学习、劳动和休息制度,保证做到有合理的休息,有节奏的劳动,有效率的学习。”[2]

    (二)社会主义教育对象

    邵式平认为,教育对象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社会性质不同,教育对象也不同。奴隶社会只有奴隶主有受教育的权利,封建社会的教育对象是地主阶级,广大劳动群众长期被排除在学校大门之外。而我国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坐第一排的是工人,第二排的是农民,其它的都坐后排,我们办学校也一定要这个原则”[3]这就是说,工人农民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工农子弟”[11]。为了满足工农群众受教育的要求,一方面,他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为广大工农群众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另一方面,还通过改革招生制度,实行“劳动资格第一,文化第二”,降低入学要求,来消除农民受教育的障碍;第三,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工农子弟进大学开辟道路。

    (三)社会主义教育内容

    社会主义教育不仅要有自己的教育目的、教育对象,而且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内容,缺乏科学、严谨、富有吸引力的教育内容,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因素。邵式平向来重视社会主义教育内容。邵式平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的教育内容之后,揭露了阶级社会教育内容的等级性和欺骗性,认为在旧中国“它的教育内容,不外乎礼仪、乐、射、御、书、数…都是用来麻醉人民思想的东西”,而且能接受这种教育内容的是统治阶级的子弟,广大被压迫阶级只能“在生产实践和生活环境中得到父兄和周围的人们指导而已”[4],因此,社会主义教育内容从根本上是不同于以往阶级社会的。至于社会主义教育具体教什么内容,他在《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中指出:“一是上政治课,要教给学生应该如何生活,到底是人支配社会还是社会支配人…再一个内容就是生产课,技术课,专门课。应该是做什么就学什么。”总之,社会主义教育内容“一定要和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起来,要结合生产,结合群众,结合社会发展,着重实践教育”[5]。

    (四)社会主义教育途径

    教育途径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得以顺利实现的又一关键因素。对于这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多次提及。他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在资产阶级所主张的教育途径中得以实现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无产阶级教育必有自己的实现途径,那就是教劳结合。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这一经典论述,在邵式平那里得到继承和发展。他认为工农群众在旧社会被关闭在教育大门之外,文化水平很低。而要让工人农民掌握文化技术,使工农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能手,唯一的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为此,他猛烈批判旧中国教育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所导致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病,强调新中国的教育要采取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认为理论来自实践,不生产就不知道是怎样生产的,不种田就不知道稻禾是怎样长大的;实践是基础,要从实践中站稳脚跟;我们的大学是要学习理论的,但我们所要学习的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理论,目的是要用它进一步指导实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样才能合乎实际工作的需要。与此同时,他还批评了教劳结合中的一种错误倾向——“机械结合”,即教劳结合就是“几个月全学习,几个月全劳动”、“要学习就不能生产,要生产就不能学习”、“学习不是生产,生产就不是学习”主张“辩证结合”,即“生产中有学习的部分,学习中也有生产的部分”、“要做到学习者就是劳动者,劳动者就是学习者”[6]。邵式平的这些论述,凸显了他对教劳结合教育的重视与肯定,把实践教育的地位拉升到与理论教育相匹配的位置。

    (五)社会主义教育形式

    邵式平认为社会主义教育形式应有多样性。邵式平指出:“我们是唯物论者,认为宇宙是物质构造的…应承认物质还是不够的,问题是要承认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而且物质运动是多样性的”。所以,“教育是多样性的,学校也有多样性,大学也是多样性。不承认多样性,就是唯心主义,而且是主观唯心主义。”[7]因此,可以办江西共大、工业劳动大学,人民公社可以办大学,工厂也可以办大学,学校是多样的,教育也是多样的。他经常对共大师生说,社会主义各国之间可以大同小异,各校之间也可以大同小异。“苏联教育制度讲国家性原则和统一性原则,可是我们却要讲两条腿走路,国家办学与群众办学相结合。”[8]教育上的“单一性与多样性是辩证的统一”“人都叫人,但具体到一个人,就有男有女,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张三也有李四”[9]。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多样的,我们江西有多大,学校就有多大。

    二、邵式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只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关键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这些可以看出,邵式平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理念上注重内涵办学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邵式平在探索和思考社会主义教育时,格外重视教育理念的转变,力主办社会主义教育一定要转变教育理念,不照搬照抄他国的经验。他曾说:“各国有各国的教育,中国有中国的教育,外国有外国的教育”[10]“不能完全照搬外国的,我们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有我们中国的特点”[11]。他反对建国初照搬苏联模式的风气,并指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都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各国情况不同,中国有中国自己的特点,不能照抄。照抄就是教条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建设需正确处理借鉴国外经验与立足本国实际这一关系,这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建设中首先要树立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我国的教育要根据自身的教育传统和教育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参考与借鉴国外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

    (二)方式上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涉及的不只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它关系到人才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坚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即培养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就需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等相结合,在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方面下功夫,真正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提供支撑。需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基层,学会正确的观察社会,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需把实践教学与专业学习密切结合,完善专业实习和创新实践体制机制,理论联系实际是学校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而邵式平对这个问题的强调,尤其是用教育与生产劳动“辩证的结合”来展示其重要性,学校教育如果理论脱离实际,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也无法实现。

    (三)路径上实施素质教育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根本的价值目标,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邵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邵式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邵式平对“衡量江西共大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可以看出他的人才培养标准是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因此,在当代社会主义教育中,教育教学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书本,而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将实践教学与专业学习密切结合,完善专业实习和创新实践体制机制,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本领和职业能力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根本教育方针。突出德育、坚持体育和智育并重发展,使学生得到较完善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而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四)宗旨上面向“三农”

    邵式平对江西共大办学的支持和指导,实际上是在探索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的模式问题。换句话说,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模式就是江西共大办学模式。从深层意义上讲,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模式既包括反映学校培养过程、培养目标、办学层次等要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模式,还包括体现学校日常管理与政府、社会之间关系的体制模式。而邵式平关于江西共大办学的管理体制、办校方针、系科专业设置、教学体制、招生分配制度等的探索和分析,无疑为当前我国高等农林教育提供了一个服务“三农”的非常有效和具体的思路和模式。邵式平关于江西共大办学的有关论述,给我国提供了一个衡量和评价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的示范。

    [参考文献]

    [1][4][5][6][7][8][9][10][11]李国强.邵式平教育文选[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2][3]邵式平同志关于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指示和讲话[C].南昌:江西农大档案馆,1966.

    [责任编辑:刘忠林]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