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欧阳昌勇 向永胜 欧阳静 欧阳英

    摘要:介绍了某兔场兔巴氏杆菌病发病情况、临床和剖检变化以及诊断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并建议对兔巴氏杆菌病予以高度重视,实行综合防治。

    关键词:兔;巴氏杆菌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40-02

    兔巴氏杆菌病又名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型性、散发性、地方流行性细菌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2]。该病多在春秋季发生,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临床主要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3种,具体可表现为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结膜炎、中耳炎、生殖器官感染和脓肿等。家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十分敏感,发病率高达60%以上,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易引起大量发病和死亡[3];慢性病例则导致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以及防治费用增加等,给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应引起养殖户高度重视。2012年7月,宁远县某兔养殖场发生幼兔和青年兔急性死亡现象,场主请求协助诊治。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场为规模兔场,共存笼兔4 886只(其中母兔468只),均按常规程序进行了兔瘟及巴氏杆菌病的免疫。2012年6月下旬以来,当地持续降雨,多为阵雨或大到暴雨,最低气温22 ℃,最高气温35 ℃,昼夜温差7~9 ℃。后陆续出现鼻炎、斜颈症状病兔,并有急性死亡现象。截至7月28日,累计发病474只,死亡92只(其中母兔15只,35日龄至3月龄幼兔48只,3月龄以上青年兔29只)。

    2 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未见明显症状就突然发病,尖叫,全身抽搐,迅速死亡。急性病例开始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呼吸急迫,体温升高,死亡前体温下降,病程1~3 d。亚急性病例最初患兔出现打喷嚏、咳嗽症状,用前爪抓挠鼻部,厌食,精神沉郁,继而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有时伴有腹泻和关节炎,病程多在1~2周。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初起流浆液性鼻液,后鼻液逐渐变为黏液性、脓性,甚至形成结痂,堵塞鼻孔,有时伴有结膜炎和皮下脓肿;有的病兔表现为斜颈,严重的导致饮食困难,体重减轻。慢性病例病程可以长达数月乃至1年以上。经逐一检查,该场存栏兔中有鼻炎症状兔288只,有结膜炎症状兔22只,有斜颈症状兔18只,有皮下脓肿兔2只,其中有的患兔几种症状同时存在。

    3 剖检病变

    笔者对当天上午刚死亡的3只兔进行了剖检,其中1只未见到病变,其余2只可以见到肺实变、脓肿和小的灰色结节病灶,肺实质有出血;胸、腹腔内有淡黄色积液,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变化;心包粘连,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有化脓灶;肝脏有白色的坏死灶,脾脏和淋巴结肿大出血。

    4 实验室检验

    4.1 涂片镜检

    无菌取3只刚刚死亡病兔心血作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分别进行瑞氏及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可见到单个或多个短杆菌散在排列。瑞氏染色细菌呈蓝色的短小杆菌,两极着色,周边有淡红色的荚膜;革兰氏染色呈两极着色的阴性短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1)无菌取病兔心血和肝脾,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37 ℃培养24 h,结果麦康凯平板上无任何菌落,而鲜血琼脂平板上可见许多淡灰色、圆形湿润、露珠样的小菌落,菌落周围不溶血。取典型菌落做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两端钝圆,有荚膜的短杆菌。然后,挑取镜检后的菌落进行纯培养,制得分离菌株。

    (2)将分离菌株接种到普通琼脂上生长出灰白色、针尖大小的菌落。

    (3)将分离菌株接种于血清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37℃培养24 h,长成直径2~3 mm,呈淡灰色,表面光滑闪光、边缘整齐、露珠样小菌落,有臭味。将该血清琼脂平板放于显微镜下,于45°折光观察,菌落呈蓝绿色带金光,边缘有窄的红黄光带,为Fg型菌落。

    (4)将分离菌株接种于肉汤,37℃培养24 h,培养物呈轻度混浊,管底部生成黏稠沉淀,表面灰白色形成菌环。

    (5)将分离菌株接种到三糖铁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 h,其底部变黄。

    4.3 动物回归试验

    取分离菌株制备的细菌纯培养液,接种家兔4只,每只皮下注射0.5 mL,24~48 h全部死亡。其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均与自然发病兔相同。取心血、肝组织进行接种培养,可见典型菌落,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4.4 药敏试验

    将分离的菌株用纸片法作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高敏,对庆大霉素、土霉素、诺氟沙星中敏,对四环素、青霉素不敏感。

    5 诊断

    综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诊断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巴氏杆菌病。

    6 治疗

    对病兔使用阿莫西林钠肌注,10~15 mg/kg体重,1次/d,连用3~5 d;对鼻炎症状的病兔,用链霉素滴鼻,2万IU/mL,2次/d,连用5 d;对眼结膜炎用链霉素眼药水滴眼,1次3~5滴,2次/d,连用3 d;对局部脓肿病兔施行外科疗法,切开成熟的脓肿排脓,用0.1%新洁尔灭冲洗,再撒布消炎粉,或冲洗后以0.1%利凡诺灭菌纱布引流。同时,全群使用0.1%诺氟沙星拌料饲喂,连用3~5 d。

    在治疗的同时对病兔实行隔离,对病死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栏舍及环境坚持每天清扫,并彻底消毒。1周后,该场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未再发生兔只死亡。

    7 小结与讨论

    (1)巴氏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常存在于健康兔的呼吸道及环境中,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则可导致家兔发病。当地连续高温高湿天气,以及较大的昼夜温差是该场疫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2)在诊治过程中通过筛选敏感药物,选用敏感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治疗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发挥最佳效果,也可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3)该场疫情发生后,病兔死亡率达19.41%(92/474),给场主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养殖场户对此病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有条件的,应通过技术手段逐步淘汰感染种兔,建立无巴氏杆菌种兔群。

    (4)尽管该场进行了兔巴氏杆菌病的免疫,但也未能避免该病的发生,提示该病的免疫效果不够理想。养殖场户应对该病实行综合防治,在做好疫苗免疫的同时,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严防应激发生,对病死兔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严控场内外人员及动物流动[4]。

    参考文献:

    [1] 张达纪.兔巴氏杆菌病的防制[J].中国养兔杂志,2006(3):9-11.

    [2] 杨树华,杨维成.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J].中国兽医杂志,2002(4):55.

    [3] 王永刊.兔病防治[M].上海: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 兔巴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1(7):32-33.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