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籍90后大学生戏曲接受情况调查研究

    安静

    【摘 要】河南省历来是戏曲文化大省,地方戏曲品种繁多,特点鲜明。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豫剧、曲剧和越调,其他剧种有二夹弦、怀梆、大平调、道情、宛梆、汉二簧等。本文以河南籍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南籍90后大学生戏曲接受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关键词】河南籍;90后大学生;戏曲接受

    中图分类号:J8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19-02

    一、绪论

    戏曲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饱含着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目前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多达300余个,其中已有123个传统戏剧项目,36个曲艺项目被文化部列为需要重点保护和传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戏曲艺术始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危机,原因是一方面它的舞台性、完整性、规范性、写意性、综合性等这些特点使它的演出、受众群体、传播方式等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生活内容及方式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对戏曲的传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如卫星电视、多媒体电脑、英特网为代表的荧屏文化迅速成为年轻人尤其是90后大学生生活的中心,这些文化现象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对戏曲的影响和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曾经被誉为“国人娱乐”的戏曲艺术成为戏曲工作者和老年人无奈的自娱自乐,日益呈现出步履维艰的老态,发展前景堪忧。

    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的大众化,90后开始跨进大学并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生活在社会转型、网络覆盖、信息畅通的时代,在特定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比前几代人更加开放独立,呈现出人际交往依赖电子产品、浅生活等行为特点,审美对象更加直观、前沿、时尚化,审美呈现另类、个性和非主流等审美特点,这种审美断裂与本身就缺少顺应时代变革发展的多重准备的戏曲艺术格格不入,导致戏曲音乐在90后大学生中一直备受冷落。

    二、河南戏曲概述

    河南地方戏曲品种繁多,特点鲜明。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豫剧(河南梆子)、曲剧和越调。其他剧种有其他剧种有二夹弦、怀梆、大平调、道情、宛梆、汉二簧等。其著名演员如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陈素真、阎立品、申凤梅、张新芳、毛爱莲、马琳、王秀玲、王善朴等。河南曲艺以河南坠子最为流行,其次是大鼓书、三弦书和鼓词儿。豫剧又名河南梆子,是河南最大的地方剧种,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之一。豫剧产生年代较早,距今约有三百年历史。明末清初,昆腔衰落,代之而起的是遍及各地的地方剧种。豫剧即是在河南地方小调的基础上,逐渐吸收了罗罗腔、秦腔、弋阳腔等,经过相互的结合、渗透、嬗变而形成的剧种。豫剧是以弦索和打击乐器伴奏的,其中主要是二胡、板胡、二锣、大锣、唢呐、手钹、鼓板,以梆子决定节奏,配之以其他弹拨、吹奏乐器,如三弦、月琴、笛、笙等。

    豫剧的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豫剧的角色主要有生、旦、黑脸、花脸、丑等。豫剧擅长表演各种悲、喜剧。豫剧在声腔上主要分为两大流派,通常称为豫东调、豫西调。豫东调以开封、商丘为中心,以假声为主,行腔真假相间,男声激越、清脆,女声欢快活泼,常用花腔。豫西调多用真嗓,男声深沉、浑厚、悲壮,女声清幽、缠绵、委婉。由于唱腔上的差异,演出内容也有所不同。豫东调多演文臣武将,金戈铁马,豫西调多唱婚姻家庭、世俗生活。豫剧园地百花争艳,有传统剧目六百五十个左右。豫剧涌现了许多著名演员,最为蜚声的是“五朵金花”,她们是常香玉、马金凤、陈素真、阎立品、崔兰田。

    三、河南籍90后大学生戏剧接受情况抽样调查

    为了更好地掌握90后打学生对河南戏曲的接受和认同情况,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这一传统剧种的认同及其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课题成员组织了调查小组。共发放调查问卷305份,以河南籍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回收的有效问卷共294份,本调查采取随堂抽样调查方法,没有刻意选择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抽样调查属性,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研究价值。下面将对调查情况详细讲解。

    在294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所有人都表示通过音像资料、广播电视、互联网或者现场表演等方式接触过戏曲。在“你家乡传统戏曲是什么”选项,选择“豫剧”195人,选择“曲剧”87人,选择“越调”6人、选择“二夹弦”、“大平调、汉二簧、”各1人,未选者2人,选择“道情”1人。这个情况说明,接受调查的河南籍同学大多数对家乡戏曲艺术所有涉猎。豫剧稳站河南省戏曲艺术第一的位置,在90后大学生中也影响深远。

    “你家乡的人经常看戏吗?”这个选项,254人选择“经常”,占86.39%,17人选择“不经常”,占5.78%,21人选择“一些人喜欢一些人不喜欢”,占7.14%,2人选择“不知”,占0.68%。接受调查的同学表示,家乡人看戏基本上是在红白喜事、社交娱乐、重大节日等场合。填写演出地点者多为戏台戏场、祠堂、公园、老人院、神庙、临时搭棚等地点。

    在对河南地方戏的特点描述中,受调查的同学普遍认为,最大的特点是曲艺性与地方性相结合。69位同学着重提及亲切的河南方言,12位同学认为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7位同学提到地方曲艺特色,其中3位提到地方戏曲可以反映当地民俗。在地方戏剧目方面,55位同学认为地方戏情节生动,在现实生活中提取元素,17位同学认为对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宣传有益处。在艺术表演方面,45位同学认为演员技艺纯熟、精湛,19位同学认为地方戏唱功深厚,8位同学认为伴奏乐器优美动听,125位同学认为地方戏服饰独特,机具中国特色,9位同学说舞美精细、有地方特色。基本上都是肯定的意见,也见解独特的。例如连晨辉同学概括所见家乡戏的特点是:“色彩、布料较为艳丽,以日常生活细节表现为主,有帮腔。”李娜同学说,豫剧唱腔高亢有力,极具激情;舞美设计具有地方特点。苗涛同学认为家乡戏曲“符合农村生活习俗和民间心理特点。”也有一些同学反映,“老人特别喜欢,年轻人不喜欢”有同学提出它“表演煽情,表现力强,但是太拖沓”。还有同学说看戏“闷”,“与时代脱节”。这些意见也都非常真实、中肯的反应了当代大学生对地方戏曲的看法。

    在接受调查大学生观看戏曲经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幼年时期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观赏戏曲,主动观看戏曲的占少数。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同学的第一场戏曲是在家中老人的带领下观看的。

    上述情况显示,河南省戏曲活动底蕴深厚,青少年很早就受到戏曲启蒙。这种情况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通过对90后大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描述,我们把他们的意见总结如下:

    (一)90后大学生眼中戏曲艺术的益处

    1.河南地方戏曲表演感情深厚,极具地方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河南地方戏曲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中可以了解民俗、民风。

    3.河南地方戏曲艺术性强,特色突出、又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

    (二)90后大学生眼中戏曲艺术的缺点

    1.河南地方戏曲节奏缓慢,唱词过长,略显沉闷。

    2.河南地方戏曲表演形式与剧目和时代脱节导致看不懂、情节单调枯燥。

    3.河南地方戏曲看戏环境简陋、表演方式陈旧,道具服饰落后、缺乏吸引年轻人的亮点。

    年轻人天性充满活力,喜欢接受新鲜、高科技、刺激感强的艺术形式,而河南地方戏曲艺术在这几个方面都不占优势,这是戏曲艺术在90后大学生日渐衰微的原因。但是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接受调查的294名同学中,有181位同学(近三分之二)同学认为地方戏曲艺术不会消亡,而在不久的将来反而会发扬光大。有的同学认为国家在重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有的同学认为戏曲艺术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值得年轻人来传承与保护,有的同学认为人们正在追求精神享受,而地方戏曲与各地区广大民众生活紧密相连,之所以现阶段没有很好的受众,主要还是因为艺术的陈旧,缺乏创新等等。从这些见解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河南籍90后大学生还是不排斥戏曲艺术的,并且在热切盼望这种艺术的更新换代,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结论

    (一)河南地区戏曲民间基础深厚,具备良好的戏曲氛围

    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地区戏曲活动频繁,民间基础良好,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和青少年爱国、爱土、爱乡思想观念的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接受调查的河南籍大学生无一例外都在家乡接受过戏曲熏陶,从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相当多的同学也培养起对家乡戏曲的深厚感情。这在现代社会里,更显得难能可贵。

    (二)传统戏曲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尽管河南地方戏曲基础扎实,但是这种古老的戏曲仍然面临着传承、延续的压力。观众在缩减,社会环境在变迁,年轻一代与戏曲越来越隔膜。如何求生存,求发展,是摆在传统文化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三)年轻人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也是戏曲的希望和未来

    我们的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有足够的知识、素养和热情,去担当此重任。

    参考文献:

    [1]郭瑞芳.网络青少年心理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汪人元.戏曲音乐的现代转换[J].艺术百家,1997(3).

    [3]汪人元.中国戏曲音乐发展中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从“双重乐感”谈起[J].艺术百家,2012(4).

    [4]管建华.在中国的音乐学院中设立“戏曲音乐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2010(4).

    [5]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安 静(1977-),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学历,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研究。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