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发展与跨文化传播研究

袁泉
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中,语言文化和文学发展的研究通常是最直接的部分。在当今时代,对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已经不仅仅是本国文化和文学的传承问题,而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它的跨文化传播和发展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语言文化起点。由中国人民大学在2009年至2011年间的40多场语言文化类讲座文稿选编而成的《语言文学发展与跨文化交流》(201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囊括了现代最新的中国语言文学发展的研究成果,以及跨文化语境下中国语言文学的境外传播研究成果。
《语言文学发展与跨文化交流》全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名为“语言本体篇”,集结了汉语语言词汇、语法、书面语、现代翻译等语言性研究成果;第二篇名为“语言教学篇”,这部分是以现代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为基础,展开研究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误区、教学经验、教学创新思路和国际化趋势;第三篇名为“文学篇”,主要就中国古典文学、近现代文学、文学翻译交流、作家作品的境外传播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一篇名为“文化篇”,讨论的是跨文化语境下,中国民间文化、对外交际、文化交流障碍、艺术实践等的发展情况。整本书都是从鲜活的名师讲座中獲取的文稿,展示了最新的中国语言文学发展和跨文化传播研究现状,不仅在学术上具有显著价值,而且全面地启发和指导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习者和从业者,有利于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实践和跨文化传播实践。
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字形,以及语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都与其他国外语言差别较大,给汉语语言的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从过去文言文的跨文化传播,到今天普通话的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挑战是不同的。不仅如此,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外国的语言习惯也影响着中国汉语语言新的变化。正如五四时期傅斯年提出的用欧化的语言理论来改造中国白话,推动了中国汉语语言的大跨步发展。而立足当前,外国语言文化对汉语语言的影响作用也仍在持续中。因此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汉语语言的研究和发展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增进汉语语言本体的相关认知的对外传播,帮助汉语更好地传播到他国,促进世界对中国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就是充分认识其他语言对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影响,并从中挖掘有利于语言文字发展的因素,以推进现代汉语的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汉语语言文字和印欧语体系之间的差异和沟通,真正融入当前的跨文化语境当中,为中国与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从跨文化语境下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角度来说,语言、文学和文化通常是三位一体的概念。语言作为媒介,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而中国的文化是中国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有形的文化,也有无形的文化,既有文字载体的文化,也有无文字载体的文化,这些文化也是当前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语言文学发展和跨文化传播的研究不能缺少对中国文学、思想和物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研究,在语言文字的背后,在文学文本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这一点在中国语言文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在讨论中国语言文学发展的同时,不能只局限于语言的跨文化传播和文学的跨文化传播,同时也要善于去挖掘和传播文字和文学背后的中国历史文化根源,真正地达到跨文化之间的深度交流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和他国文化必须相互尊重,使得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是温暖的,而不是冰冷的、压制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语言文学的跨文化传播。
总之,《语言文学发展与跨文化交流》一书给现
代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和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方向,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正越来越国际化,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学的交流正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语言文字方面,我们要着重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的变化发展;在文学创作方面,我们要注重现代文学理论实践和中外文学理论对比的研究;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流意识,让中国的文学思想和历史文化能够走出国门,向世界讲述中国人的故事,阐释中国的文化精髓,让中国的文化被理解、被尊重、被传播以及被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