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鱼精养池塘套养黄颡鱼技术要点
刘影爽 史增奎 杨爱娟 张栓琴
黄颡鱼,俗称嘎鱼,为底层小型温水性经济鱼类,我国除西部高原外,各地区自然水域均有分布,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肌间刺少,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良水产品。目前,本地销售的黄颡商品鱼基本来源于自然水体中的野生资源,市场价格已上升至40~60元/kg,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根据两湖、两广和江浙等南方养殖主产地的经验,近年来笔者利用规范的四大家鱼成鱼精养池塘小规模适量套养黄颡鱼,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前提下,具有减少或清除池塘中野杂鱼虾,避免与主养鱼类争食争氧、摄食水体中锚头鳋和桡足幼体等浮游生物,减少侵袭性鱼病发生的优点,可以有效构建池塘立体生态结构、提高水体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践表明,成鱼精养池塘套养黄颡鱼,能够成为渔业增产增收、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生产方式。现将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套养池的选择与必备条件
本地区的成鱼精养池塘基本均可用作套养池,一般都具备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生长旺季配备增氧机的基本条件。选择长方形、水面0.2~0.67 hm2、进排水方便、水深1.5~2.0 m、池底平坦淤泥10 cm左右的鱼池较为理想。黄颡鱼要求水体水质清新、溶氧4 mg/L以上、pH 7~8.5,小鱼虾、水生昆虫等饵料生物丰富。
2 套养规格和密度
购进的黄颡鱼鱼种个体为3 cm以上(10 g左右)为好,密度不宜过大,800~1 500尾/hm2,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游泳活泼、体色鲜艳。鱼种入池前须用浓度15~20 mg/L的聚维酮碘或1%~3%的食盐水浸浴5~10 min。另外由于10 cm以上黄颡鱼雌雄生长速度差异明显,雄性生长速度快于雌性,因此购苗时宜选全雄黄颡鱼。
3 鱼池混养模式和搭配品种
黄颡鱼为肉食性底栖鱼类,主要摄食小鱼虾、水生昆虫和浮游动物,因此不能与罗非鱼、鲤、鲫等摄食能力强、食性相近的争食对象混养,以主体养殖鱼类为鲢、鳙、草鱼的池塘更适宜套养黄颡鱼,但更不能与鳜鱼、乌鳢等底栖肉食性凶猛鱼类共同套养,以免产生争食和伤苗,影响鱼类生长和养殖整体效益。
4 套养的日常管理技术
4.1 水质调节
套养池日常管理在做好池塘主养鱼的常规管理基础上,要着重注意水质调控,做好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水体溶氧丰富。特别是6-9月份夏秋高温季节,要经常加注新水或换水,一般每隔5~7 d加水或换水一次,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 cm左右。定期泼洒生石灰,既可维持水体pH值稳定又可调节水质。同时每天适时开动增氧机,防止鱼类浮头,以确保鱼类快速生长。
4.2 病害防治
黄颡鱼是无鳞鱼,药物较容易直接从皮肤浸入体内,耐药性较弱。在日常的病害防治过程中,要尤其注意观察黄颡鱼的反应,施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急性和慢性中毒死亡。多采取药物挂袋、挂篓、鱼种浸洗、工具、食场消毒等常规措施预防。只要防治措施到位,套养的黄颡鱼发病率一般很低,偶有车轮虫等原生虫病发生,造成病鱼鳍条、鳃上、体表粘液增多,反应迟钝,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5∶2)0.7 g/m2,对水体全池泼洒即可治愈。
4.3 饵料投喂
天然水域饵料生物必定有限,要保证黄颡鱼生长速度,生长旺季可以适当补充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但一定要控制好总量。为符合黄颡鱼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惯,一般19:00以后投饵,日投饵量维持在1%~2%,控制在一小时吃完,投喂时尽量往深水区域投。还可安装照明灯诱捕昆虫,以缓解天然饵料的不足。
4.4 把握时机适时开展休闲垂钓
黄颡鱼群居性强,较其他鱼类更容易上钩,达到100 g以上的商品规格后,即可进行黄颡鱼的休闲垂钓。在保证生产期正常生长的同时,发展垂钓的前景非常可观。
成鱼精养池塘套养黄颡鱼,在不增加投饵施肥成本的情况下,可获尾重100~200 g的商品黄颡鱼400 kg/hm2左右。因为黄颡鱼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耐鲜活运输、不受气温和季节的影响、可灵活出塘销售等诸多有利条件,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本地区的黄颡鱼养殖产量会有较快增长,养殖区域会不断扩大,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会更加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