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
刘科 贾宵艳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内在关系,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意义,即有利于高中生培养人文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又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效果、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关系民族振兴的大事。高中是文化传承过程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1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关系
高中思想政治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主体主要是统治阶级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主要是青年和高中生进行思想和行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文化延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
高中阶段是人们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启蒙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善于利用传统文化的内容,对高中生进行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理想信念等方面引导,开拓高中生的文化视野,实现高中生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自我更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只有将中国现代化思想融入进高中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形成互补,才能有助于高中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我国《教育法》早就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学者认为:"伴随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已由传统单一性功能向多元化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逐步拓展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管理功能等,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管理功能等的基础。"[2] 可见,高中政治课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帮助高中生认同民族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交融的意义,使其自觉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 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意义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正如某中学校长所说:"中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教,而是真正要在一代代学生心中播撒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使得我们的下一代在世界舞台上竞争时,身上带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烙印。"[3]
(1)有利于高中生增强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塑造高中生完美人格的基础。高中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渐突出,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问题。但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导致了整个社会忽略了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教育被搁置,忽视了道德观和生命观教育。高中生普遍重视知识、技术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素养的提高,智与德的不均衡发展使不少高中生形成了"有才无德""有知识没修养"的不健全人格。例如,有的高中生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因学习压力、感情挫折等原因造成过度焦虑、空虚、颓废,部分高中生因缺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导致了精神滑坡。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高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宝贵素材,必将影响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最为鲜明,对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影响深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开始盛行,彰显出高中生人文素质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缺失这个教育短板。加强高中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信心,提升其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为高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2)有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中华民族文明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整体主义精神,强调个人对国家的服从和奉献,整体主义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在高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爱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基本国情教育,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自觉地履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规范标准。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他们的基础素质教育,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将起到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高中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对社会和人生持正确认识,才能保持乐观心态,才能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精深的中国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以了解和感悟为主要形式,教育和引导高中生认识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规律,认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道德素质
我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汲取营养,培养高中生健全的道德人格。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观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晶,也是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道德境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观念,有助于高中生陶冶情操,提升道德境界。同时,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能让高中生增强重塑民族美德,唤起道德良知,激发进取向上的奋斗精神,启发他们体会人生的真谛,完善人格。
(4)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效果
其一,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着每一位公民的个人修养和行为意识,构成了特有的民族心理。如不能正确认识到它的存在和产生的影响,那么就不能汲取传统文化中育人的思想精髓,思想境界也就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从高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情况来看,社会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崇尚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从儒学思想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秉持全面提升高中生和自身整体素质的原则,适当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
其二,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效果。以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偏重理论学习,再加上应试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结构、内容、目标、要求等大大地限制了教师教学方法和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因此,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效果受到限制,教育效果不佳。一些学者将高中阶段的学校比喻为"教育工厂",偏离了教育的初衷,违背了高中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意愿,造成了高中生个人素质与知识水平背道而驰。因此,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和育人性,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对所学内容价值认可,内化至他们的心理并转化为现实行动,力求通过文化形态来修养和熏陶自身,培养和谐理念,提升心灵觉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以其丰富独特的哲学内涵和优美生动的典故,加上非概念化的特点,更容易被高中生所接受,引起高中生的共鸣。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教育,利用格言来传承文明,利用经典来渗透人生,不仅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效果,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植根于生命,净化人的心灵,更能培养高中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5)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其一,有利于增强高中生的文化安全意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中,各种意识形态也开始了不同程度的交流与碰撞,为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文化发展的全球化同样存在着消极影响。某些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优势将自己国家的价值观强行灌输给别的国家和民族,搞 "文化霸权",不断地侵蚀着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影响人民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心理,对其民族文化的个性起着消解作用,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没有了传统文化依托,会造成国民迷茫,当代高中生普遍缺乏精神目标。没有了精神追求会失去奋斗的动力。我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道思想、人格风范、爱国思想等内容,对培养高中生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思想大有帮助。另外,我国传统文化里蕴藏着大量治国安邦的思想还有待发掘并提炼,只有我们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将其潜在价值运用到当今社会中,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在高中阶段,对高中生进行多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清醒地认识到维护我国传统文化的紧迫性,自觉地提高对外来文化的分辨能力和过滤意识,主动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其二,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只有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周恩来就说过:"只要凡是从我们民族的特点出发,打定自力更生的主意,我们不是排外,但必须提倡民族化,以民族的教育激发民族的无限活力和创造力。"[4] 可见教育我们的后代继承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今天的现代化事业十分有意义。引导高中生赏析民族文化的精华,懂得文化交融与文化传承在文化创新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发现并善待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辨析各种文化现象,找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我们要坚持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全面认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首先要对高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只有让他们逐步了解和认同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渐渐形成整个民族共有的文化认知心理,才能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才能真正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
[2]陆岩.文化传承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
[3]曾国华.高中学校研讨传统文化教育[J].中小学管理,2013(6).
[4]赵民.周恩来关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思想[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