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丝路行
徐敏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当中,甘肃除了“黄金段”的优势外,还具有着明显的地缘优势,即“一带连两头”、“一桥架两洲”、“一廊通三亚”。
要建设好“黄金段,必须加快顶层设计,再不能无序地掠夺式增长;还要注重层次阶段,破除体制和机制干扰,让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真正活跃起来。
4月5日清明节,本刊记者从西安出发,一路向西。车出陕西宝鸡陈仓区后,进入甘肃境内。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处于西北五省中间位置的甘肃省力图打造黄金段。有关专家认为,甘肃是整条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关键环节,古丝绸之路贯穿境内1600多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通道优势。利用这一优势,甘肃就可以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抢得先机。
文化大运河
天水是甘肃省的第二大城市,古称成纪、秦州,地处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交汇处。早在8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就在天水清水县一带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形成部落,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也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
天水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著名的麦积山石窟、水帘洞拉梢寺石窟已被列入丝绸之路申遗名单。
几年前,随着关天经济区的设立,天水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快捷的交通优势就已彰显出它的巨大活力。
就整个甘肃而言,敦煌、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天水、平凉等众多丝绸之路节点城市,也都在旅游和文化产业方面显现出发展优势和巨大潜力。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并成曾将丝绸之路比喻为中西文化使者开凿出的一条世界文明史上的“文化大运河”。而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日前则表示,发展丝绸之路旅游开发,对推动甘肃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对甘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影响深远。
2013年8月,在甘肃敦煌召开的世界旅游组织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大会上,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建议,丝绸之路沿线国共同推介丝绸之路旅游线路,使之形成全球品牌。同时,加大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目的地管理,促进旅游便利化,让游客在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更加顺畅。
有当地专家指出,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的旅游业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甘肃应该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大做文章,办好旅游节会,将其早日打造成为千亿元的大产业。
然而,记者在采访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罗哲时,他对这一思路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甘肃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虽说意义重大,但绝不能作为‘主业。”
罗哲认为,甘肃在坐拥1600多公里的古老丝绸之路上,旅游资源分布十分稀散,不像西安、北京等地,旅游资源以块状分布,便于旅游者集中消费。而甘肃从麦积山到敦煌,相距千里,往往会让旅行者望而生畏。
兰州新区“且走且看”
记者此次仅在兰州停留了短短的一天,但留下的印象却是天蓝了,水清了,楼高了,空气清新了,街道干净了,治安变好了,市民礼貌了。
自从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的建设便备受各界关注,被期待为“未来之都,千湖之城”。所谓未来之都,其顶层设计的终极定位是,将其树立为发展新兴产业的旗帜。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保产业等,将成为兰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以北的秦王川盆地,位居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新区距兰州市区40公里,规划面积达806平方公里,辖永登、皋兰两县的五镇一乡,现有总人口10万人。
2012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建设兰州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2012年9月13日,兰州市政府与碧桂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老城新区。
记者在兰州新区走访发现,目前新区开发建设在很多地方仍处于“圈地状态”,但其区位优势已有所显现。据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福生介绍,兰州新区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土地和水利资源丰沛,地势开阔,适宜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建设。未来还会引入水利工程横穿新区,水资源完全能满足新区的发展需求。
“这里的交通也及其便利,京藏高速、连霍高速以及仅距几公里的中川机场,将构成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目前,中石油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和吉利汽车、三一重工等一批大型优质产业项目已经入驻新区,产业集聚效应初露端倪。”王福生院长说。
记者了解到,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兰州新区开发建设高度重视,计划举全省之力,在5到10年内,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中东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向西开放的重大战略平台。按照王福生院长的描述,“在不久的将来,兰州新区将以崭新的面貌,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聚集、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然而,在对兰州新区的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相关人士坦言:兰州新区基本按照BT或BOT模式建设(BT即建设—转让,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一方面企业在圈地,但真正进驻的好的企业和产业链很少,许多企业都是在浑水摸鱼。
“另一方面,这种BT或BOT模式让政府所欠账目数量大得惊人。新区还要搞高档楼盘,建全欧式建筑,等等,指望国家和甘肃投钱,有多少是个够?新区建设要搞,但我们一定要对国家和百姓负责,哪能这么瞎整?”该人士忧虑地说。
地缘优势
甘肃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金张掖,银武威。”不过,记者多年前初到张掖、武威采访时,留下的印象就像是两个大集镇,满大街经营的小摊,高音喇叭此起彼伏。如今,这两座城市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市和市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古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早已不复存在。如今,这个概念被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和国际发展的层面重新提起,得到知识界、经济界和沿线国家广泛认同,从而形成为21世纪促进亚欧合作共赢的战略构想。
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范鹏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当中,甘肃除了历史“黄金段”的优势外,还具有着明显的地缘优势,具体表现为:其一,“一带连两头”,陕西是源头,新疆是桥头,甘肃一带连着这两头;其二,“一桥架两洲”,欧亚大陆桥最核心的铁路就是兰新线和陇海线,这两线与甘肃息息相关,甘肃这座“桥”,架通了亚洲和欧洲;其三,“一廊通三亚”,河西走廊连通了东亚、中亚和西亚。
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又该如何利用,才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效用呢?范鹏表示:“我们要在政策沟通中先行先试,在货币流通中先行先试,在民心相通中构架大舞台,在贸易畅通中搭建大平台。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使道路畅通,使交往更加频繁,使贸易更加繁荣,使政策沟通,营商环境更好,更加便利。”
范鹏自豪地说:如今的甘肃,正在积极、快步地向前发展。来甘肃可以看自然的伟大、历史的厚重、文明的积淀,可以看到人类未来重新回归自然的原生态情况。如此一个魅力十足的甘肃,绚丽多彩的甘肃,怎能不令人动心来造访一遭呢?!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罗哲告诉记者,就甘肃而言,归根结底,贫困是最大的问题,加之河西走廊水资源的短缺,也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历史上,甘肃一直是“保疆援藏,拱卫中原、护翼宁青”的重要战略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段”。“要真正建设好甘肃丝绸之路这一黄金段,我个人以为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加快顶层设计,再不能无序地掠夺式增长;第二要冷静从容对待,每一个时期扎扎实实做好一个时期的工作;第三要注重层次阶段,转型发展的重点还是要依托与东部的合作,破除体制和机制的干扰,让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真正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