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利州区:探索农村产权扶贫新模式
王建宏
一年之计在于春,利州之春更喜人。沐浴着初春的第一缕阳光,利州人民豪情满怀地投入了新一轮的“战斗”中,牢牢锁定2017年如期摘帽的总目标,从区领导到普通干部群众,人人精神振奋干劲十足。利州新年奋进的号角由此吹响。
率先脱贫看利州
开局即决战。“誓要率先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誓要向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上脱贫‘摘帽的优异成绩!”1月5日,广元市利州区脱贫“摘帽”誓师大会上的铮铮誓言,拉开了2017脱贫攻坚大幕。利州区铺开作战图,落实工作部署,吹响集结号,率领全区干群背水一战。
广元市扶贫移民局总工梁应龙告诉记者,利州区今年要实现54个贫困村退出,1596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3%左右。
非常之战,当用非常之策。利州区以区乡两级脱贫攻坚指挥部、5个脱贫攻坚指挥协调小组、15个行业扶贫指挥部、区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作战中心为抓手,牢牢锁定2017年如期摘帽的总目标,倒排工期、正排工序,節点管控、挂图作战,一月一研究,半月一调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目标导向、高效运转的作战格局。
利州区率先将干部包带和驻村帮扶长效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六个一”帮扶机制,第一时间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入支撑力量。截至目前,全区43名县级干部、97个帮扶部门、54个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农技员,3127名帮扶干部进村入户,构建了全员动员、力量统筹、全民参与的大格局。
同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构建清晰明确并且可以追溯的责任体系。具体细化设置“帮扶联系卡”,对帮扶干部姓名、身份、电话号码、帮扶对象、帮扶内容、措施、工作职责实行“七公开”,在贫困户家中挂牌上墙,压实干部责任。
最严执行脱贫攻坚考核问责办法,利州区对未完成减贫任务所涉及的村支“两委”、乡镇、部门和联系领导坚决予以处分;认真实行驻村干部“召回”制度,对不能胜任、无法完成目标任务和违反纪律的帮扶干部,坚决予以调整。截至目前,全区共召回调整第一书记4人,问责处理干部19人。
盘活产权促增收
“我虽然是贫困户,但我也是股东!”广元市利州区工农镇小岩村贫困户赵金元拿着手里的“股权证”,觉得这就是自己脱贫的“依靠”。去年10月,他首次领到420元分红,今年有望得到更多。 利州区是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首批10个试点县区之一。该区通过“产权扶贫”,为贫困户脱贫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确权”是产权扶贫的第一步。2012年以来,利州区相继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含农村房屋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集体资产所有权“七权”确权颁证。40389农户领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证率95%,发放集体土地所有权证1195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5200本,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1991处,完成了158.47万亩集体林权确权登记,让农村各类产权有了“身份证”。“确权”后,则要着力实现产权的市场价值。利州区整合农业、林业、国土、住建等部门要素平台,搭建了涵盖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2015年以来,全区贫困户累计登记、发布农村各类产权交易信息600余条,签订意向性交易协议200余份,累计实现农村土地流转6.67万亩(含非耕地),增加了贫困户家庭财产性收入。
在产权扶贫过程中,利州区一方面引导贫困户带着资产入股龙头企业,让贫困户在同等条件下获得更多股息和分红收入;一方面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基地,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以此为依托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贫困户的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通过“折股量化、分股入户”等模式,将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土地、林地等生产资料折股量化,由新型经营主体统一管理和经营,按投入进行分股入户,实现收益分红,使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目前已实现3200余名贫困群众年人均收入增长400元以上。
龙潭乡金谷村就是如此,利用当地自然优势和集体闲置资产,该村返乡创业的胡晓全发起成立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肉牛养殖,蔬菜、牧草种植等,带动全乡80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路。
小岩村则利用全村资源资产成立了广元市首家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在2016年10月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大会上,合作社负责人谭德恩介绍,“去年1至9月合作社总收入13.06万元,除去开支共分红5.84万元,其中贫困户每股比普通股东多分得10元钱。”
进一步盘活产权价值,助推脱贫攻坚。利州区还相继开展农村集体林权、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和扶贫小额贷款、特色农产品保险等试点工作。利州全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直接抵押实现融资近4000万元,带动周边7个贫困村、1200余户贫困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