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疗效观察

米建平 蒙昌荣等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广州510120)
摘要根据脊髓病损的机理,采用交替取穴法深刺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50例,同时与取四肢穴治疗对照观察,结果,在肢体功能改善、大小便及肢体皮肤感觉水平下移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P<0.05)。
主题词截瘫/针灸疗法穴,夹脊穴,背俞
截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外伤、炎症、肿瘤、手术等)造成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肢体运动障碍、皮肤感觉障碍及大小便障碍的病症。由于长期卧床不起产生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褥疮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带给病人及家属极大痛苦。自1993年开始,笔者师从郑宗昌主任医师用交替取穴法深刺夹脊穴、背俞穴的方法为主,治疗截瘫50例,并与对照组34例比较,差异显著,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84例截瘫患者按入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分组,单数为治疗组50例,双数为对照组34例。
1.1治疗组
50例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年,多数在2~5个月内。经CT或MRI确诊。其中高处坠落致伤21例,车祸20例,外力打击1例,手术后(肿瘤摘除术、椎间盘切除减压术等)3例,脊髓病变(炎症、脊髓出血、脊髓血栓形成)5例;病变部位在颈椎3例,胸椎11例,胸腰椎联合12例,腰椎19例,马尾神经5例。不完全性瘫痪39例,完全性瘫痪11例。出现泌尿系感染2例,褥疮感染5例,膝关节畸形1例,二便控制障碍13例。
1.2对照组
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年。亦经CT或MRI确诊。高处坠落11例,车祸10例,外力打击4例,手术后7例,脊髓病变2例;病变部位在颈椎4例,胸椎9例,胸腰椎联合8例,腰椎10例,马尾神经3例;不完全性瘫痪26例,完全性瘫痪8例;出现泌尿系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褥疮感染1例,二便控制障碍17例。
两组情况经统计学处理χ2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1)主穴:在受损脊髓平面上两个椎体开始针刺,右侧取夹脊穴,左侧取背俞穴,或右侧取背俞穴,左侧取夹脊穴,每一个针刺平面只进1针,穴位呈"之"字形分布(见图1)。每一个穴位针刺至横突骨膜近神经根处,由上至下到第五腰椎为止点。将两个电极分别连接两侧夹脊穴高点和背俞穴低点,或背俞穴高点和夹脊穴低点,然后接通电流,痉挛性瘫以密波为主,弛缓性瘫以疏波为主,电流强度以引起肌肉收缩,患者能够耐受为准,或以患者诉有酸、麻、胀、触电样感觉为主,强度不能过大,以免引起脊髓再损伤。
(2)配穴:秩边、关元、次、涌泉,涌泉穴宜强刺激,其它配穴常规针刺。
(3)穴注:当归Ⅰ号、Ⅱ号各2 ml(为本院制剂),在受损脊髓平面棘突下0.5~1寸选两个穴位(右夹脊、左背俞或右背俞、左夹脊交替),每个穴位注射2 ml。
(4)辅助疗法:根据病人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程度,配合按摩、功能锻炼等进行全面康复。
针刺每次治疗30分钟,均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休息2天,再进行第2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2.2对照组
取穴:双侧肢体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曲池、合谷、风市、梁丘、足三里、丰隆,均取双侧。若双上肢活动自如,可不取曲池、合谷穴,而穴注、辅助疗法、配穴均如前治疗组,疗程、所选穴位、接通脉冲电流的波形、电流强度、通电时间亦同治疗组。
3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
3.1观察项目
(1)肢体功能分级[1]Ⅰ级:卧;Ⅱ级:坐;Ⅲ级:站;Ⅳ级:架双拐行走;Ⅴ级:架单拐行走;Ⅵ级:自己行走。
(2)小便功能分级[1]Ⅰ级:滴尿遗尿不能控制,间隔时间小于30分钟,残余尿量大于100 ml;Ⅱ级:有模糊尿意,能控制1分钟左右,间隔时间大于1小时,偶有滴尿遗尿现象;Ⅲ级:有尿意后能控制2分钟以上,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无滴尿遗尿现象。
(3)大便功能分级[1]Ⅰ级:无便意,要用手抠,药物排便或失禁,解不尽;Ⅱ级:有模糊便意,能定时排便,较费力,不用或偶尔用药物排便;Ⅲ级:有便意,自解,1~2日一行。
(4)感觉平面下移分级[2]Ⅰ级:感觉平面下移2~3 cm;Ⅱ级:感觉平面下移4~6 cm;Ⅲ级:大部分感觉恢复;Ⅳ级:仅局部感觉障碍;Ⅴ级:完全恢复。
(5)运动指数(Motor index score)
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1991年费城会议制定的运动功能指数,我们选用C5:曲肘;C6:伸腕;C7:伸肘;C8:屈指(包括中、远端指节);T1:五指外展;L2:屈髋;L3:伸膝;L4:足背屈;L5:大趾伸展;S1:足屈。以上10种运动,每一种动作分为六级,左右两侧满分各50分,共100分。
3.2疗效标准[1]基本治愈:大小便功能达Ⅲ级,肢体运动功能达Ⅴ级,运动功能指数提高50%以上;
显效:二便功能达Ⅲ级,肢体运动功能达Ⅵ级,运动指数提高30%;
有效:二便功能达Ⅱ级,肢体运动功能达Ⅲ级,运动指数提高20%以上;
无效:二便、肢体功能、运动指数无明显进步。
4结果(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比较,χ2=8.37,P<0.05,说明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5讨论
截瘫,脊椎骨受损为现象,而损其督脉为实质。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总督一身之阳气,为损,阳气不达肢体,故出现肢体麻木,不能活动;阴阳开阖失司,气化不利,腑气不通,则大小便失常。《素问》曰:"治病必求其本"。华佗夹脊穴、背俞穴靠近督脉,针刺直接作用于脊髓,又避免直接针刺督脉所产生的脊髓损伤和脊髓炎症之虞,具有安全性。根据解剖学分析,每一条神经由椎间孔发出后分成两条神经纤维,隔穴而针,可避免重复刺激,以减少病人痛苦。所采用交替取穴法可将针刺刺激逐一传送,具有创新性。
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刺激脊髓和神经干使神经组织恢复功能,通过针刺穴位促使休眠的神经组织早日苏醒,促使受损神经元蛋白合成与纤维再生,激发非神经元细胞的代偿作用,防止脊髓损伤处瘢痕组织产生[3];又有人认为针刺可改善患病部位的微循环与组织代谢,减轻受损组织的水肿和脊神经细胞功能,提高脊神经细胞对病变造成的压迫、缺氧等耐受性[4]。由此为交替取穴法深刺华佗夹脊穴、背俞穴治疗截瘫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因此,以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较针刺双侧手足阳明经穴更能激发受损脊髓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更显著地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其疗效优于治疗组。
在截瘫治疗中,长期的功能锻炼甚为重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遵循"卧→床上体位转换→倚物坐→扶坐→独立坐→站→扶行"顺序,逐步锻炼运动功能,不但提高了机体耐受性,而且也促进患肢肌群的血液循环,以保证肌肉正常代谢活动,维持肌力,防止肌萎缩,从而使部分功能重建。
综上所述,交替取穴法深刺华佗夹脊穴、背俞穴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但对高位截瘫疗效欠佳,仍需临床进一步探讨。
6参考文献
1王洪忠,等.益髓助气通络法对脊髓损伤后期康复疗效的评价.中国针灸,1998;18(1):19
2张广发,等.单纯电针神经干与合并药物治疗截瘫131例分析.中国针灸,1990;(5):5
3吴永刚,等.针刺对抑制脊髓损伤早期继发性损害最佳时间讨论.针灸临床杂志,1995;11(7):29
4胡吉元,等.针刺透穴治疗痿证.四川中医,1987;5(6):48
(收稿日期:19990813,齐淑兰发稿)
相关文章!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李欣【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50237例处方,分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

  • 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

    王春妍丁莹莹吕凌楠郭东青[摘要]目的 探討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

  • 数字化正畸平台在正畸学临床教

    王菲 黄倩倩 李海振 郭昱成 王爽 侯玉霞[摘要]目的:探讨Ortholink优领数字化正畸平台对正畸学临床教学效果的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