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下从“港式合拍”到“华语合拍”
吉瑞霞
摘要:“港式合拍片”是现今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今创作出的港式合拍片时常在丢失原有香港味道的同时又很难满足内地观众的审美取向,这使得港式合拍片的问题呈现和瓶颈效应越发显著。影片《湄公河行动》以良好的口碑和近12亿元的票房成为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获满意度最高的电影。这也使其成为合拍片成功的典范之一,其市场导向下内地故事为核心的“华语合拍”为未来的内地香港的合作提供了新方向。
关键词:《湄公河行动》 港式合拍 华语合拍
内地香港合拍片在现今的华语电影作品中占有较大比重,但由于电影审查等多种因素的存在,现今的合拍片早已经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香港电影了。出于迎合内地观众喜好或为了通过内地电影审查,近几年的合拍片既不能像纯粹的香港电影给予观众最单纯的快乐,又面临难以真正融入内地的现实处境,无力感充盈着现今的港式合拍片。尽管香港内地合拍片近几年在创作数量、创作形态等方面依旧呈现出较为良好的态势,但在“量”的增长和市场扩展的同时,业界评价、传媒舆论、观众口碑每况愈下以及市场收益的日趋严峻都让人为其未来担忧。2016合拍片中高口碑和高票房的影片《湄公河行动》有着“开阔的国际视野、恢弘的大国气派、前沿的专业探索、精到的工匠精神”,①让人们看到了优势资源整合下所创作出来的精品,也成为内地香港合拍片成功的典范之一,而市场导向下内地故事为核心的“华语合拍”也为未来内地香港合拍片的创作提供了新方向。
经济利益是动力,观众认同为结果
经济利益是香港电影人投身内地影视市场的一大动力。对于商业电影来说,电影人准确定位创作方向与目标市场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在合拍片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一味的追求商业利润希望在多个地区获利往往是行不通的。影片《湄公河行动》从一开始的受众定位就是瞄准内地观众,故事的核心就是内地观众熟知的湄公河事件,事件本身的真实元素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电影震撼人心的力量。
影片《湄公河行动》的线索较为清晰,方新武的女友因沾染毒品而自杀身亡,历经伤痛的他下定决心打击毒品犯罪。他与特别行动小组队长高刚联手调查湄公河惨案真相,两人识破重重阴谋揪出案件的幕后黑手,惩恶扬善成为本片最显著的主题。以往香港警匪片时常关注人性阴暗面的深刻揭露,使得一段时间内的香港警匪片没有纯粹的正与邪,但这次的湄公河案件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案件,真实的案件就是这样简单并且纯粹,影片进行了一场关于正义的诠释。片中赋予了方新武区别于以往内地警察的形象和做事手法,在英雄塑造上不仅没有拔高反而做了降格处理,并且通过增加感情戏的方式,突出人物的爱与责任这些基本的人格品质,加深了观众的认同感。方新武在政治立场上处于灰色地带,不同于以往影片中的内地公安形象,却更加富有人性,这种两极化的对立的处理,不但造成了观众在观影时的剧烈情绪波动还让观众进一步理解和接受人物,可以看得出影片试图突破政治模式而强化惩恶扬善主题的努力。“其實好的商业电影,一般都注重在规定时间内最大程度表达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大多通过情节冲突的设置完成主人公性格、命运等的翻转,这种技巧的高低,也是我们一般讨论商业电影艺术性的主要标准。”②因而在保持影片改编的真实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影片的艺术性。尽管在创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受制,但从观众的视角来看,影片终究达到了平衡。
自身特色是优势,平衡融合为策略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警匪片一直是其引以为傲的类型片种。香港警匪片之所以能繁荣多年,很大程度上源于拍摄的自由、题材内容的无禁忌,以及不断的类型模式突破等因素。内地警匪电影则更多是主旋律意识形态的呈现,所以内地警匪电影在创作之初就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以往香港与内地所合拍的警匪片时常因为迁就内地的现实状况而显得不伦不类,一方面考虑到大陆的审查制度,许多内容不敢涉及,传统的港味往往消失不见;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香港导演和制作团队对内地生活及现实状态不了解,内地元素的接入往往较为生硬,因而无法较好地达成文化认同,影片在最终呈现上容易给人以四不像之感,这都使得合拍片中的警匪题材鲜有成功之作。
区别于以往警匪片案件发生在内地,本片中的湄公河事件发生地点在境外,这对于不熟悉内地公安生活的香港导演林超贤无疑是有益的。他可以将影片完全当做一部商业片来拍,发挥其擅长拍摄警匪片的优势,实现了港式人文理念和内地主流价值观的有效对接,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又能使内地观众理解的电影作品。香港电影在镜头运用上一直都独树一帜,不断突破传统形式,寻求视觉冲击,带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林超贤对传统的警匪片有着狂热追求,在影片《湄公河行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擅长制造大场面来满足观众视听需求的显著特点。例如在水面上的追逐戏,采用了许多的航拍手段和远景镜头,将湄公河的壮阔、两岸森林的繁茂在银幕上一一呈现,在带给观众良好视觉体验的同时又使观众感受到警匪追击战的激烈与残酷。电影中蕴含丰富的场面调度,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面部特写和整体环境的远景镜头,使电影画面更加丰富,体现了导演林超贤懂得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影片《湄公河行动》同样带有香港警匪片特有的暴力元素,但暴力不是其最大卖点,导演既通过场面来体现湄公河案件的残酷与真实,又不让观众感觉血肉横飞,低级粗暴,更多的是给人以一种热血沸腾之感,这是导演寻找到了一个介于其中的微妙平衡点。同时,影片注意到主人公是缉毒警而非特警的身份,动作和打斗场面也使得影片在事件的反映上更加真实,是导演充分平衡和融合的表现。
香港电影人在内地拍片的最高境界是找到内地市场和自身特色、优势之间的融合点。香港导演和制作团队在与内地合作的过程中,势必会碰到文化审美、创作思路、精神气质等种种问题,所以适应内地市场并调整原有的创作策略和电影风格是必然的,但如何达到平衡和融合值得未来电影人思考。
精良制作是要求,“华语合拍”为方向
香港内地合拍片要想长足发展在于精品意识和品质提升,要坚决摒弃粗制滥造。《湄公河行动》就是这样一部精品电影,“《湄公河行动》创作团队还在电影的细节、真实性上深入挖掘。导演、监制和编剧团队为了还原当时的办案现场,深入到老缅泰的湄公河流域村落、毒枭的藏匿点和交易场所去观察拍摄环境。导演回来以后又进行了剧本的再创作。影片90%的细节都是来自于缉毒警察的真实介绍。”③影片先后提交了二十余稿剧本,经过了层层审批,这份对商业精神的坚守实质是对市场的尊重,更是影片精品意识的体现。
在CEPA协议中规定,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在进入内地市场前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的,但内地电影有着比香港电影严苛的内容控制和道德规则,“合拍片要么因文化裂隙无法契合内地观众,要么被审查制度斩落马下,最后不得不因为迁就迎合内地市场,而成为‘身份和特色不详的‘不伦不类的代名词。”④《湄公河行动》不但为未来合拍电影的审查限度提供了借鉴,而且在内地主旋律电影的表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部电影是林超贤首次与内地电影公司合作拍摄的警匪片,片中身为警察的方新武为给女友报仇而私下射杀毒贩,警察高刚向被毒贩蛊惑的小孩开枪等,这些主旋律电影中主人公灰色地带的设置也是对内地电影审查的一定突破。正如导演本人在采访中谈及审查所说:“因为大家都没有想到在中国,这样一个警匪片能够有这样的空间,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坚持和沟通使得电影在完好保留导演想法的同时下又顺利呈现在观众面前。虽然现今的内地电影审查制度仍需完善,但对于香港导演来说,保持自身创作态度和对作品的精品意识的坚持十分重要,为通过审查而过分的折中必然无法诞生优秀的作品。
市场导向下,传统的香港电影被大陆所“吸收和融合”,导致内地香港合拍并非大陆电影“走出去”,更多是香港电影“走进来”。同时,现今“港式合拍片”已不再是绝对卖座的保证了,而以内地故事为核心,精良制作的“华语合拍”,才是现今市场导向下内地香港合作的新方向,不能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要向与自己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背景相似的整个亚太市场辐射,加强巩固有传统市场积淀和观众接受习惯的“南洋电影市场”,也要将彼此存在竞争又有共同诉求的日、韩等东亚国家作为电影外销的目标市场,用更精良的影片提升整个亚太市场对华语合拍片的接受度。
注释:①③王 刚:《国产主流商业电影的新标杆——电影〈湄公河行动〉研讨会综述》,《当代电影》,2016(12)。
②孙佳山:《香港现实与未来的影像博弈——以〈寒战〉系列为例》,《当代电影》,2016(9)。
④王 亮,徐嘉遥:《〈毒战〉:杜琪峰警匪片修辞策略的内地化调节》,《文艺争鸣》,2014(9)。
摘要:“港式合拍片”是现今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今创作出的港式合拍片时常在丢失原有香港味道的同时又很难满足内地观众的审美取向,这使得港式合拍片的问题呈现和瓶颈效应越发显著。影片《湄公河行动》以良好的口碑和近12亿元的票房成为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获满意度最高的电影。这也使其成为合拍片成功的典范之一,其市场导向下内地故事为核心的“华语合拍”为未来的内地香港的合作提供了新方向。
关键词:《湄公河行动》 港式合拍 华语合拍
内地香港合拍片在现今的华语电影作品中占有较大比重,但由于电影审查等多种因素的存在,现今的合拍片早已经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香港电影了。出于迎合内地观众喜好或为了通过内地电影审查,近几年的合拍片既不能像纯粹的香港电影给予观众最单纯的快乐,又面临难以真正融入内地的现实处境,无力感充盈着现今的港式合拍片。尽管香港内地合拍片近几年在创作数量、创作形态等方面依旧呈现出较为良好的态势,但在“量”的增长和市场扩展的同时,业界评价、传媒舆论、观众口碑每况愈下以及市场收益的日趋严峻都让人为其未来担忧。2016合拍片中高口碑和高票房的影片《湄公河行动》有着“开阔的国际视野、恢弘的大国气派、前沿的专业探索、精到的工匠精神”,①让人们看到了优势资源整合下所创作出来的精品,也成为内地香港合拍片成功的典范之一,而市场导向下内地故事为核心的“华语合拍”也为未来内地香港合拍片的创作提供了新方向。
经济利益是动力,观众认同为结果
经济利益是香港电影人投身内地影视市场的一大动力。对于商业电影来说,电影人准确定位创作方向与目标市场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在合拍片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一味的追求商业利润希望在多个地区获利往往是行不通的。影片《湄公河行动》从一开始的受众定位就是瞄准内地观众,故事的核心就是内地观众熟知的湄公河事件,事件本身的真实元素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电影震撼人心的力量。
影片《湄公河行动》的线索较为清晰,方新武的女友因沾染毒品而自杀身亡,历经伤痛的他下定决心打击毒品犯罪。他与特别行动小组队长高刚联手调查湄公河惨案真相,两人识破重重阴谋揪出案件的幕后黑手,惩恶扬善成为本片最显著的主题。以往香港警匪片时常关注人性阴暗面的深刻揭露,使得一段时间内的香港警匪片没有纯粹的正与邪,但这次的湄公河案件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案件,真实的案件就是这样简单并且纯粹,影片进行了一场关于正义的诠释。片中赋予了方新武区别于以往内地警察的形象和做事手法,在英雄塑造上不仅没有拔高反而做了降格处理,并且通过增加感情戏的方式,突出人物的爱与责任这些基本的人格品质,加深了观众的认同感。方新武在政治立场上处于灰色地带,不同于以往影片中的内地公安形象,却更加富有人性,这种两极化的对立的处理,不但造成了观众在观影时的剧烈情绪波动还让观众进一步理解和接受人物,可以看得出影片试图突破政治模式而强化惩恶扬善主题的努力。“其實好的商业电影,一般都注重在规定时间内最大程度表达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大多通过情节冲突的设置完成主人公性格、命运等的翻转,这种技巧的高低,也是我们一般讨论商业电影艺术性的主要标准。”②因而在保持影片改编的真实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影片的艺术性。尽管在创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受制,但从观众的视角来看,影片终究达到了平衡。
自身特色是优势,平衡融合为策略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警匪片一直是其引以为傲的类型片种。香港警匪片之所以能繁荣多年,很大程度上源于拍摄的自由、题材内容的无禁忌,以及不断的类型模式突破等因素。内地警匪电影则更多是主旋律意识形态的呈现,所以内地警匪电影在创作之初就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以往香港与内地所合拍的警匪片时常因为迁就内地的现实状况而显得不伦不类,一方面考虑到大陆的审查制度,许多内容不敢涉及,传统的港味往往消失不见;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香港导演和制作团队对内地生活及现实状态不了解,内地元素的接入往往较为生硬,因而无法较好地达成文化认同,影片在最终呈现上容易给人以四不像之感,这都使得合拍片中的警匪题材鲜有成功之作。
区别于以往警匪片案件发生在内地,本片中的湄公河事件发生地点在境外,这对于不熟悉内地公安生活的香港导演林超贤无疑是有益的。他可以将影片完全当做一部商业片来拍,发挥其擅长拍摄警匪片的优势,实现了港式人文理念和内地主流价值观的有效对接,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又能使内地观众理解的电影作品。香港电影在镜头运用上一直都独树一帜,不断突破传统形式,寻求视觉冲击,带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林超贤对传统的警匪片有着狂热追求,在影片《湄公河行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擅长制造大场面来满足观众视听需求的显著特点。例如在水面上的追逐戏,采用了许多的航拍手段和远景镜头,将湄公河的壮阔、两岸森林的繁茂在银幕上一一呈现,在带给观众良好视觉体验的同时又使观众感受到警匪追击战的激烈与残酷。电影中蕴含丰富的场面调度,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面部特写和整体环境的远景镜头,使电影画面更加丰富,体现了导演林超贤懂得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影片《湄公河行动》同样带有香港警匪片特有的暴力元素,但暴力不是其最大卖点,导演既通过场面来体现湄公河案件的残酷与真实,又不让观众感觉血肉横飞,低级粗暴,更多的是给人以一种热血沸腾之感,这是导演寻找到了一个介于其中的微妙平衡点。同时,影片注意到主人公是缉毒警而非特警的身份,动作和打斗场面也使得影片在事件的反映上更加真实,是导演充分平衡和融合的表现。
香港电影人在内地拍片的最高境界是找到内地市场和自身特色、优势之间的融合点。香港导演和制作团队在与内地合作的过程中,势必会碰到文化审美、创作思路、精神气质等种种问题,所以适应内地市场并调整原有的创作策略和电影风格是必然的,但如何达到平衡和融合值得未来电影人思考。
精良制作是要求,“华语合拍”为方向
香港内地合拍片要想长足发展在于精品意识和品质提升,要坚决摒弃粗制滥造。《湄公河行动》就是这样一部精品电影,“《湄公河行动》创作团队还在电影的细节、真实性上深入挖掘。导演、监制和编剧团队为了还原当时的办案现场,深入到老缅泰的湄公河流域村落、毒枭的藏匿点和交易场所去观察拍摄环境。导演回来以后又进行了剧本的再创作。影片90%的细节都是来自于缉毒警察的真实介绍。”③影片先后提交了二十余稿剧本,经过了层层审批,这份对商业精神的坚守实质是对市场的尊重,更是影片精品意识的体现。
在CEPA协议中规定,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在进入内地市场前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的,但内地电影有着比香港电影严苛的内容控制和道德规则,“合拍片要么因文化裂隙无法契合内地观众,要么被审查制度斩落马下,最后不得不因为迁就迎合内地市场,而成为‘身份和特色不详的‘不伦不类的代名词。”④《湄公河行动》不但为未来合拍电影的审查限度提供了借鉴,而且在内地主旋律电影的表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部电影是林超贤首次与内地电影公司合作拍摄的警匪片,片中身为警察的方新武为给女友报仇而私下射杀毒贩,警察高刚向被毒贩蛊惑的小孩开枪等,这些主旋律电影中主人公灰色地带的设置也是对内地电影审查的一定突破。正如导演本人在采访中谈及审查所说:“因为大家都没有想到在中国,这样一个警匪片能够有这样的空间,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坚持和沟通使得电影在完好保留导演想法的同时下又顺利呈现在观众面前。虽然现今的内地电影审查制度仍需完善,但对于香港导演来说,保持自身创作态度和对作品的精品意识的坚持十分重要,为通过审查而过分的折中必然无法诞生优秀的作品。
市场导向下,传统的香港电影被大陆所“吸收和融合”,导致内地香港合拍并非大陆电影“走出去”,更多是香港电影“走进来”。同时,现今“港式合拍片”已不再是绝对卖座的保证了,而以内地故事为核心,精良制作的“华语合拍”,才是现今市场导向下内地香港合作的新方向,不能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要向与自己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背景相似的整个亚太市场辐射,加强巩固有传统市场积淀和观众接受习惯的“南洋电影市场”,也要将彼此存在竞争又有共同诉求的日、韩等东亚国家作为电影外销的目标市场,用更精良的影片提升整个亚太市场对华语合拍片的接受度。
注释:①③王 刚:《国产主流商业电影的新标杆——电影〈湄公河行动〉研讨会综述》,《当代电影》,2016(12)。
②孙佳山:《香港现实与未来的影像博弈——以〈寒战〉系列为例》,《当代电影》,2016(9)。
④王 亮,徐嘉遥:《〈毒战〉:杜琪峰警匪片修辞策略的内地化调节》,《文艺争鸣》,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