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产业经济 助推农村面貌改善

    蔡家勇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工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期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解决了全民的温饱问题,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然而,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深加工程度不高,农业经营比较分散,机械化产业化大生产的局面尚未形成。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加快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需要从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和副业、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创造条件,并为农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等方面去努力。

    关键词:农业产业经济;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科技投入;乡镇企业;金融服务

    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农业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了13亿人口,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也在逐步推进。然而,我国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农户自身的问题,迫切需要转变思路,实现农业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营比较分散,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偏低

    党的十七大会议提出农业经济要实现高度的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在专业化和相互协作的基础上,通过合同、入股分红、建立合作社等方式,实现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上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商业化、社会化、规模化,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我国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化的程度还比较低,仍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体,产出效益偏低,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差。“经营模式小型,生产品种单一,手段传统、落后,简单粗放,导致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大部分是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二)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不高

    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是各个家庭独立经营,田块较为分散,规模不大,基于这个特点,大部分家庭靠人工进行播种和收割。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土地不够平坦,农业机械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机械化程度并不高。在庄稼的病虫害防治、新作物的引进方面,农民由于文化程度较浅,大多依靠传统经验,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偏低。

    (三)农业用地被占用的现象较普遍,并且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较缺乏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近十年来发展的非常快,城市郊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农业用地往往被占用,用来建设商品房或作为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学城。农用土地不断缩小,被改为商业用地,这种现象在很多省份都比较普遍,已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2015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预报结果,截至2015年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20.25亿亩,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450万亩,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351万亩,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99万亩。全国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78亿亩,新增建设用地760万亩。国土资源部门已采取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并在100多个重点城市周边开展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此外,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农忙时节全年只集中在三四个月内,农闲时间比较长,并且粮食作物价格低廉,收入非常有限。因此,农村青壮年大多选择进城务工,两三个月的收入基本能与在农村全年的收入相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增长0.4%;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增长2.7%。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建设,另一方面若人口流动打破了均衡,由农村走进城市从业的人口太多而忽视农业生产,则农业产业会受到影响。

    新一代的青年农民很多人已不知道农作物的种植方法。留守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小孩,农村土地抛荒闲置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国家土地资源的浪费。这些现象制约了我国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

    (四)农业多功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和挖掘

    农用资源及农产品本身具有多种功能,除具有提供农副产品的功用外,还具有促进维护社会稳定、传承历史文化、调节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功能,且各功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形成了有机整体。比如经济作物、特色农作物、渔业牧业等,不仅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农副产品,还具有观赏效果,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体验自然服务。开办农家乐餐厅、垂钓园、采摘园、无公害蔬菜种植园都是发展农村产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应该从这方面去挖掘潜力。

    (五)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的检验检测标准的贯彻落实力度不够

    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通常是农场式机械化大生产,农田水利设施也比较完善。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满足不了需求。很多地区农产品的收成是靠气候靠天气,遇到旱灾或洪水灾害,则损失很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引水、蓄水措施严重滞后,有的地区在播种时节,甚至发生农户之间争抢水源的情况,在乡镇政府、村级自治组织无力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时,有的农户甚至自己掏钱购买抽水设备自己从附近河流抽水灌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现象反映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脆弱性,离集约化、产业化大生产还存在距离。

    我国农村地区,在庄稼种植、蔬菜种植过程中,遇到病虫害就根据传统经验用农药杀虫。由于农业科技知识没有实现普及,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因此,在化肥、农药的用量、使用周期方面多数情况下都是靠估计靠经验去实施。这种情况下,在进行农产品出口贸易时,时常满足不了国际标准,产品被退回,另外我国居民自身的食品安全、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影响。

    二、加快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面貌改善,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很多工业企业尤其是轻工业企业的原材料来源于农业,利用农产品进行再加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经济,能为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农业为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支撑,为众多的工业部门、商业及服务部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为城乡经济融合提供了广阔天地。”此外,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产业化,能够大量解放农村劳动力,从而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二)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

    农业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农产品丰富才能确保人们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农村当前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绝大多数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民长期以来是社会阶层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实现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使农户脱贫致富,能够有效降低基尼系数,防止两级分化加剧,有助于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有利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扩大内需

    通过实现农业产业化,用科学手段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能够使土地利用更加集约化、规模化,最终实现机械化大生产。大量农村青年从农业领域转向工业领域,从农村走向城市,进城务工并在城市安家,能够推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化率。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7.5亿人,城镇化率年均提高约1个百分点,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3个。“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目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9%,未来还要提高5个百分点,相当于要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而实现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让农民有机会在城市落户生活。在加快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巨大的住房、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文化需求,释放出大量内需。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内需的扩大最终会带来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

    三、发展农业产业经济促进农村面貌改善的政策措施

    实现农业产业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农户、社会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并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

    1.扩大支农资金投入,资金要用在刀刃上

    实现农村产业经济发展,需要靠国家加大支农投入。支农资金应主要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领域,或者用于购买农业机械、农田水利、新作物的研发、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业防灾减灾等。把支农资金用在刀刃上,能起到长远效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土地确权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为抓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2013年1月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确权是指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简称确权。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范围内的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的内容。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农村“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从贷款对象、贷款管理、风险补偿、配套支持措施、试点监测评估等多方面,对金融机构、试点地区推进落实“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明确了政策要求。

    土地确权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政策的实施,将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自由流转,农民也将可以用通过住房抵押取得贷款,用于投资其他产业。这两项政策的实施,将为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开创条件,也将为打破不同农户之间的农田界限实现农业机械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性。“集约化土地流转是指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民把土地小块合并大块形成一定规模,再通过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的企业化运作,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合理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3.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鼓励科技人才和大学生返乡创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是实现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我国在农业科技投入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鼓励农民运用先进的耕作机械、培育种植优质高产的农产品,还需要进行农业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比如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向农民普及播种、杀虫、灌溉、除草、收割知识。

    我国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大多集中在城市,真正在农村从事农业工作的科技人才和大学生并不多。然而,农业是一个基础性行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吃饭、穿衣,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国家应在政策层面扶持农业,通过在纳税、补贴、任职、个人发展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在农村地区建功立业。

    4.发展乡镇企业,就近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增收问题,同时也应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乡镇企业离农户地理位置较近,农村青年甚至可以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一方面在乡镇企业工作,做到两不误。相比农民工远离家乡务工,乡镇企业则可以就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户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季节性较强,农忙时节比较集中,农闲时又存在着大量劳动力剩余,与之相反的现象是,我国江浙一带工业发达的地区,近几年时常出现用工荒,劳动力缺乏。基于上述原因,我国应尽量打破户籍限制,引导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离农户最近,与农民接触的也最多,应多搜集用工信息,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进城务工提供信息服务,从而有助于实现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二)农户自身应转变思路和观念

    1.广开源路,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注重发展农村副业

    我国各地区的地形条件、土壤条件、降水条件存在着差异性。山地适宜发展林业、草原适宜发展牧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河网密布的地区适宜发展渔业。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农业产业化。林业、牧业、渔业都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应局限于种植业。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养猪、养鸡、承包鱼塘等方式来实现增收,具备条件的,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让副业形成一种产业,形成一种品牌,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

    2.运用互联网等先进工具,为农产品提供销售路径;与工业企业相结合,大力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

    互联网营销是一种先进便捷的营销方式,能够迅速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并且受众较广,能够面向全球销售。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运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农产品做广告的意识还不强,大部分农民销售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仍然是采用拉着车到集市去卖的方式或者卖给国家粮食采购部门。在农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营销的作用,为农产品的销售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农产品加工程度不够也制约了我国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落后,现代农业多功能载体建设不足。广东农产品加工量只占生产量的20%~30% ,农业加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之比为1.72∶1,而发达国家分别为60%~70%及3:1以上。”水果如果加工成罐头,葡萄如果加工成葡萄干则后者的价格会比前者贵很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说明了一个问题,农产品的深加工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我国应鼓励农村地区引进机器设备,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靠近原材料的产地,各种农产品的供应比较方便,非常适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3.摆正心态,克服“等、靠、要”的心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力更生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归结到底要靠农民自身的努力,需要农户克服“一等、二靠、三要”的心理,国家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植、提供各种补贴起到的是引导和鼓励的作用,而要从根本上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面貌的改善需要靠农村地区人民自身去努力,一是学习先进的农业机械操作技能,二是要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三是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树立企业化经营管理理念以及在更广阔市场销售农产品的营销理念,将农产品的销路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市,而要敢于跨省甚至搞出口贸易。

    (三)发挥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

    长期以来,农民在我国处于弱势群体,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低、收入低、缺乏抵押担保物品,因此农民贷款难。然而,购买农业机械、农民子女读书求学、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疾病都需要大额资金,否则难以实现农村生活面貌的改善,更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在开展土地确权和进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贷款试点的背景下,我国应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一方面通过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针对农业较为脆弱的特点,金融机构应开发保险产品,专门针对我国农业尤其是农村地区,比如提供保险产品,让农户能够针对承包林地、鱼塘以及畜牧业养殖进行投保,以免遭遇大额亏损。发挥农业保险的托底作用,农村产业化的实现才更具备可行性。

    四、发展农业产业经济促进农村地区面貌改善应注意的问题

    政策措施是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具体实现路径,除此以外,在工作实践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确保农民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及相关附属权益。土地资源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最重要资源。土地问题也是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我国应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障农村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此为基础,研究和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流转以及农户之间的互助合作。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程度较低,文化知识也比较欠缺,缺乏谋生的专业技能,大多数农民唯一可依靠的只有所承包的土地,用以解决吃饭穿衣问题。然而,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很多地区都在建大学城、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征地时开发商一次性向农户支付补偿款,廉价从农民手中获取土地,甚至强行购买或租用。农民失去了土地,变成了无业游民,如果不能再就业,就只能坐吃山空。侵占农民土地承包权的行为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农村致富。

    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的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业。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质土壤、气候、水分条件,因此不同的省市往往适合栽种不同的作物,不必追求雷同的经济结构,应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以湖北省宜城市为例,流水镇西瓜远近闻名,“流水西瓜甜万家”的口号在宜城周边县市几乎家喻户晓,而汉江以东王集镇、南营镇则盛产花生。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发展农业产业经济,要争取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多业”的良好局面,提高农产品的异质性。放眼全国,内蒙古的牧业、东北三省的大米、新疆的葡萄和长绒棉、海南的椰子都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为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应有本地区的品牌和特色,同时也不要生搬硬套强行引进其他地区的农作物,而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

    三是要构建六大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六大体系是指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体系;构建投融资担保体系;构建开放的招商引资体系;构建市场信息流通体系;构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四是要发挥农业与工业、信息产业之间的互助,依托其他产业的优势,为农业服务。农业与工业关系密切,尤其是与轻工业关系密切。很多工业企业的原材料来自农业,依照这个特点,农村地区可以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供产销的一体化运作模式。信息技术则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品牌宣传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国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目前还很脆弱,农村作为最广袤的地区依然存在着诸多落后现象,农民作为社会阶层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尚不够富裕。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农业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靠政府、农户、社会各阶层的携手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丽,曹文元.城固县农业产业经济形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02).

    [2]郑国龙.发展绿色农业经济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J].福建农业科技,2013(06).

    [3]瞿志印.广东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分析与对策[J].南方农村,2011(01).

    [4]李威.广西隆安集约化土地流转的实践及启示[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01).

    [5]黄秋艳.贵州省平塘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14(10).

    [6]王凡一.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及现状研究[J].山西农经,2015(06).

    [7]王春妹.文化创意与农业产业经济价值创造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04).

    [8]王永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16(03).

    [9]陈怀德.试论酉阳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J].南方农业,2010(09).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