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兰州市区段秋季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贾秋红等

    

    

    

    摘要:于2014年秋季在黄河兰州市区段设置7个采样断面对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鱼类有13种,隶属于4目5科。其中鲤科鱼类占优势,有9种,占总种类数的69.23%。鲤科鱼类中鲦数量最多,占总渔获物数量的28.41%,鲤鱼的体重最大,平均为312 g/尾,占总渔获物重量的83.78%。黄河兰州市区段鱼类区系具有5种区系复合体特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黄河兰州市区段鱼类种类明显减少,渔获物中小型鱼类数量占很大优势。建议加大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适时进行经济鱼类的增殖放流。

    关键词:黄河兰州市区段;鱼类资源;调查

    鱼类是水生态系统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对所处的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其捕食作用通过下行效应对整个水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以及小型鱼类等,通常被用来作为评价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健康影响的重要指示因子[1]。此外,鱼类种群结构组成的变化是对人为影响及其生境变化的直接响应,其相关演变过程不但可能导致渔业功能的退化,而且也可能使河流生态系统失去重要的自我调控功能,最终导致生态平衡失调[2]。黄河渔业资源全面调查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兰州段区域性调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污水和工厂废水的大量排入,黄河兰州段水质受到严重污染,鱼类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此外黄河河道无节制的采砂以及在鱼类繁殖季节偷捕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鱼类资源量已呈下降趋势。此次黄河兰州市区段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旨在调查清楚该河段区域内渔业资源现状,为下一步黄河兰州段渔业资源恢复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区域概况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的陇中高原区,位于北纬35°51′至38°,东经102°30′至104°30′之间,城区海拔1 520 m,黄河自西向东纵贯整个城区。兰州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温差大,降水少,冬季冷而长,夏季热而短,秋季低温,霜冻较早。年降水量360 mm,年平均气温10 ℃,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 446 h,无霜期180 d以上[3]。兰州市区段黄河河道全长78 km,流经西固区、安宁区、七里河区、城关区和什川镇,沿途接纳了湟水河、庄浪河、宛川河等支流[4]。

    1.2采样时间和采样地点

    于2014年11月,根据黄河兰州市区段的地势地貌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在研究区域(刘家峡水库至什川镇)共选择7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断面(H1~H7)(见图1)。

    1.3样品采集方法和种类鉴定

    根据黄河兰州段河岸的具体情况,鱼类资源调查采用现场捕捞为主,辅以市场调查、走访当地渔民和渔业主管部门等形式,了解鱼类资源现状及相关的历史资料。现场捕捞采用的渔具有流刺网(网目为2 cm、4 cm、6 cm)、定置刺网、地笼、拉网、电鱼机、钩钓等,网具使用时间控制在7~8 h,电鱼时间3~4 h。所有渔获物现场用10%甲醛溶液固定后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5],依据相关文献[6-8]进行种类鉴别,统计数量,记录体长体重等参数。

    2结果与分析

    2.1鱼类种类组成

    本次鱼类调查显示,黄河兰州市区段有鱼类4目5科13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9种,占总的渔获物种类的69.23%;鲑科1种,占种类数的7.69%;鳅科1种,占种类数的7.69%;鲇科1种,占种类数的7.69%;塘鳢科1种,占种类数的7.69%。

    2.2渔获物组成分析

    本次调查共获得各种鱼类共88尾,总重量为3.58 kg,渔获物有鲦、鲤鱼、麦穗鱼、黄河鮈、鲫鱼、鲇鱼、黄黝鱼、棒花鱼、鲢鱼、池沼公鱼、甘肃高原鳅、拉氏鱥、高体鰟鮍。

    从数量上看,鲦数量最多,有25尾,体长平均为6.46 cm。数量占总种类数量的28.41%,其次是麦穗鱼和鲤鱼,分别占总种类数的12.50%和11.36%。在重量上,通过实地捕捞及走访调查,鲤鱼的体重最大,平均体重为312 g/尾,总体重占总渔获物重量的83.78%。重量最小的是高原鳑鲏,占总渔获物重量的0.06%(见表1、2)。

    2.3鱼类区系组成

    根据尼可尔斯基(1960)区系复合体的概念,本次调查区域鱼类的区系可分为5种区系复合体,池沼公鱼、拉氏鱥属于北方山麓复合体,鲢、棒花鱼等属于中国平原复合体,麦穗鱼、黄河鮈等属于第三纪早期复合体,甘肃高原鳅属于中亚高山复合体,黄黝鱼属于印度平原复合体(见表3)。

    3讨论

    此次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黄河兰州段人口的增加、石化工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滥捕、滥放等因素的影响,严重破坏了该河段水域生态平衡,使得鱼类原有的生境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此河段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和区系组成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河流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种类组成及群落分布主要依赖于河流环境中的生境多样性和稳定性。调查显示,黄河兰州市区段由于工业污水排放严重,河道及河床开发和扰动频繁,生物赖以栖息的生境稳定性遭到破坏,使得鱼类的种类组成趋于单一,主要表现在以鲤科鱼类为主。此外调查的鱼类获物数量占优势的主要是一些小型鱼类,如鲦、麦穗鱼等。这一调查结果与袁永锋[9]等调查的黄河干流中上游鱼类资源现状和沈红保等[10]调查的黄河上游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较一致。已有研究表明,河道的开发和河床的扰动改变了水流、泥沙以及一些营养物质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从而影响了某些特殊物种(主要是一些土著种)的时空分布格局。此外,人为引种和不合理放流(放生)对原有土著鱼类产生一定的威胁,不但限制了土著鱼类的生长空间,还破坏了原有水域生态系统结构。最重要的是区域水环境污染加剧,部分河段常年或者部分季节水质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影响了鱼类的生存与繁衍,从而导致了鱼类资源的减少以至于个别物种出现灭绝。

    综上所述,影响黄河兰州市区段鱼类资源结构变化的因素不是单一的,是多种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及时采取减少水质污染、禁止河道采挖、进行适度增殖放流等措施,对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及流域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武玮,徐宗学,殷旭旺,等.渭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5):1298-1308

    [2] 侯文华,胡梦红,刘其根.千岛湖刺网渔获物中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23(6):826-833

    [3] 李毅华,张国珍,杨改强,等.黄河兰州段市区段水资源价值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3):41-45

    [4] 朱延盛.黄河兰州段水环境质量的模糊评判[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4,7(2):13-16

    [5] 孟伟,张远,渠晓东,等.河流生态调查技术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92

    [6] 张春霖.中国鱼类志[M].北京:科技出版社,1960

    [7] 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陕西省鱼类志[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 蔡文仙.黄河流域鱼类图志[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9] 袁永锋,李引娣,张林林,等.黄河干流中上游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09,2(6):15-19

    [10] 沈红保,李科社,张敏.黄河上游鱼类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河北渔业,2007(6):37-41

    (收稿日期:2015-05-26)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