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管并重 规范发展 全力推动现代农机合作社提档升级
李凌杰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把其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和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重要措施,摆上重要日程,按照扩充数量、提高标准、规范发展的建设思路,自2009年建成首个千万元农机合作社以来,到目前发展到21个,合作社总投资达到2.92亿元,拥有大型农机具895台(套)。有1家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2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规范社。2014年又成功申报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规范社6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抢抓机遇,深挖潜能,全力实现农机合作社总量递增
一是成立组织,强化领导核心
县里专门成立了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合作社布局、组建、规范、发展等各项工作任务。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二是科学规划,明晰发展路径
本着“科学布局、先建后配、稳中求进”的原则,全县制定了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综合考虑各乡镇土地面积、种植结构,以及合作社的发展潜力、辐射能力等因素,在全县范围内科学设定建设区划,划分服务半径,明确了原则上每乡建一个,每镇建两个的建设目标。
三是集聚力量,实现数量倍增
在现代农机合作社组建上,依靠各界能人投资带动,部门扶持、群众自筹、集资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多元投入机制,涌现了种粮大户联合型、农村能人带动型、企业建设引带型、场县共建兴办型、农村集体创办型等多种组建模式。在组建过程中,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12年垫资2000多万元作为合作社建设启动资金,积极对上协调贷款指标,创新抵压担保方式,及时提供贷款2000多万元,一次性争取合作社建设指标15个,2013年又对上申报19个。
二、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全力实现农机合作社规范运营
一是整章建制,促进规范发展
县里经多次研究,反复讨论,制定出台了《青冈县农机合作社管理办法》,对合作社组建、经营、管理等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个农机合作社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了农机合作社章程,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了资产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
二是落实责任,促进规范发展
农机部门负责从业务角度对合作社机务管理、经营管理、收入分配等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财政、监察、审计、经管等部门将合作社纳入监管范畴,履行对国家投入资产所有权的监管责任,定期对合作社的财务账目、资产运营、分配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各乡镇政府作为合作社的具体监管主体和主要责任部门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监督。
三是精细管理,促进规范发展
在合作社内部管理上坚持从细、从优、从严。财务管理从细,县经管站为各合作社配备了专职会计,健全明晰了各类账目。机务管理从优,建立健全了机具档案,所有机车都安装了GPCS智能终端系统,机具日常维护与检修严格执行农机合作社农机具技术保养规程(长期停放机具达到“净、齐、垫、松、卸、涂、封、美、全、好”十字标准,动力机械保养达到五净、四不漏、六封闭、一完好)。安全管理从严,所有驾驶操作人员和机车证照齐全,配齐配全消防设施。
三、政策倾斜,多元驱动,全力实现农机合作社标准提升
一是增加投入,以政策优势引导提升
资金上,我县优先安排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整地补贴等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扶持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项目上我县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高产攻关、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打捆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积极争取农机、职教、劳动等部门培训项目,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过硬的驾驶操作人员。以合众农机合作社为例,2012年合作社成立以来,已获得总投资近1000万元的项目支持。
二是因地制宜,以模式创新推动提升
2013年,我县打造合众农机合作社典型。合众农机合作社入社农民237户,入社土地16 359亩。每亩兑付土地保底金450元,经过两次分红后,入社农户亩均获得效益635.23元,比农民自己种地多收入235元。根据县情实际,探索实践了合作社“五统五分”统分结合管理模式,即统一项目申报、分组装备选型;统一资产管理、分组维护保养;统一生产调度、分组订单作业;统一财务制度、分组单车核算;统一两金两费、分组盈余分配。
三是扩大规模,以增加效益保障提升
合作社健康良性发展,核心是扩大规模经营面积。为此,我县通过“四推进”,实现了合作社服务区域逐年扩大。即鼓励农民入社,带地推进;扩大自营耕地规模,租地推进;深化耕作制度改革,统一耕作模式推进;合作社进入示范园区,共建推进。目前,全县农机合作社使10 872户农民受益,规模经营面积达到75.2万亩,合作社年实现收益3177万元,切实增强了合作社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把其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和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重要措施,摆上重要日程,按照扩充数量、提高标准、规范发展的建设思路,自2009年建成首个千万元农机合作社以来,到目前发展到21个,合作社总投资达到2.92亿元,拥有大型农机具895台(套)。有1家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2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规范社。2014年又成功申报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规范社6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抢抓机遇,深挖潜能,全力实现农机合作社总量递增
一是成立组织,强化领导核心
县里专门成立了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合作社布局、组建、规范、发展等各项工作任务。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二是科学规划,明晰发展路径
本着“科学布局、先建后配、稳中求进”的原则,全县制定了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综合考虑各乡镇土地面积、种植结构,以及合作社的发展潜力、辐射能力等因素,在全县范围内科学设定建设区划,划分服务半径,明确了原则上每乡建一个,每镇建两个的建设目标。
三是集聚力量,实现数量倍增
在现代农机合作社组建上,依靠各界能人投资带动,部门扶持、群众自筹、集资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多元投入机制,涌现了种粮大户联合型、农村能人带动型、企业建设引带型、场县共建兴办型、农村集体创办型等多种组建模式。在组建过程中,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12年垫资2000多万元作为合作社建设启动资金,积极对上协调贷款指标,创新抵压担保方式,及时提供贷款2000多万元,一次性争取合作社建设指标15个,2013年又对上申报19个。
二、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全力实现农机合作社规范运营
一是整章建制,促进规范发展
县里经多次研究,反复讨论,制定出台了《青冈县农机合作社管理办法》,对合作社组建、经营、管理等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个农机合作社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了农机合作社章程,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了资产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
二是落实责任,促进规范发展
农机部门负责从业务角度对合作社机务管理、经营管理、收入分配等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财政、监察、审计、经管等部门将合作社纳入监管范畴,履行对国家投入资产所有权的监管责任,定期对合作社的财务账目、资产运营、分配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各乡镇政府作为合作社的具体监管主体和主要责任部门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监督。
三是精细管理,促进规范发展
在合作社内部管理上坚持从细、从优、从严。财务管理从细,县经管站为各合作社配备了专职会计,健全明晰了各类账目。机务管理从优,建立健全了机具档案,所有机车都安装了GPCS智能终端系统,机具日常维护与检修严格执行农机合作社农机具技术保养规程(长期停放机具达到“净、齐、垫、松、卸、涂、封、美、全、好”十字标准,动力机械保养达到五净、四不漏、六封闭、一完好)。安全管理从严,所有驾驶操作人员和机车证照齐全,配齐配全消防设施。
三、政策倾斜,多元驱动,全力实现农机合作社标准提升
一是增加投入,以政策优势引导提升
资金上,我县优先安排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整地补贴等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扶持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项目上我县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高产攻关、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打捆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积极争取农机、职教、劳动等部门培训项目,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过硬的驾驶操作人员。以合众农机合作社为例,2012年合作社成立以来,已获得总投资近1000万元的项目支持。
二是因地制宜,以模式创新推动提升
2013年,我县打造合众农机合作社典型。合众农机合作社入社农民237户,入社土地16 359亩。每亩兑付土地保底金450元,经过两次分红后,入社农户亩均获得效益635.23元,比农民自己种地多收入235元。根据县情实际,探索实践了合作社“五统五分”统分结合管理模式,即统一项目申报、分组装备选型;统一资产管理、分组维护保养;统一生产调度、分组订单作业;统一财务制度、分组单车核算;统一两金两费、分组盈余分配。
三是扩大规模,以增加效益保障提升
合作社健康良性发展,核心是扩大规模经营面积。为此,我县通过“四推进”,实现了合作社服务区域逐年扩大。即鼓励农民入社,带地推进;扩大自营耕地规模,租地推进;深化耕作制度改革,统一耕作模式推进;合作社进入示范园区,共建推进。目前,全县农机合作社使10 872户农民受益,规模经营面积达到75.2万亩,合作社年实现收益3177万元,切实增强了合作社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