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鼠胃经腧穴的神经节段性分布实验研究
李瑞午 李翠红 郭 莹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形态室,北京100700)
摘 要 应用HRP神经示踪法对乳鼠胃经不同部位腧穴和相同部位不同经脉腧穴的节段性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胃经与胃相关其不同部位的腧穴联系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腹部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主要在外周神经,头面部和下肢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可能在更高的神经系统。相同部位不同经脉的腧穴在脊髓的节段性分布大致相同又略有差异。同神经节段的不同经脉腧穴其功能有差异也有共性,腧穴的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
主题词 脊神经 穴位,胃经/神经支配 辣根过氧化物酶以往很多学者曾经对体表穴位的神经节段性分布进行了研究和报道[1,2],但主要是对单个穴位进行研究。有关胃经腧穴的研究主要是从足三里后根节的节段性分布进行[2~5],本项研究主要从(A)胃经不同部位的腧穴入手,观察整个胃经的神经节段性分布;(B)观察交感链上胃经腧穴的节段性分布的特点;(C)观察胃经的神经节段性分布与其他相关经穴的节段性分布的异同点。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中国中医研究院动物室提供的新出生3~4天大白鼠36只,体重25~30g,雌雄不拘。动物随机分为两组,胃经组23只:"足三里"穴区(包括"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7只,"梁门"穴区(包括"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天枢")6只,"四白"穴区(包括"承泣"、"四白"、"巨")10只。非胃经组13只:"阳陵泉"穴区(包括"阳陵泉"、"阳交"、"外丘")7只,"胃俞"穴区(包括"脾俞"、"胃俞"、"三焦俞")6只。
1.2 药物及注射方法辣根过氧化物酶(HRP)Pz=6.0为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产品,四甲基联苯氨(TMB)、硝普钠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其他多聚甲醛、戊二醛、硫酸二氢钠、硫酸氢二钠、过氧化氢、铬明矾、明胶等均为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产品。
取HRP的10%生理盐水溶液10μl,应用微量注射器,根据比较解剖学的测量方法,按照穴区的范围进行缓慢注射,注射深度为肌层。注射后动物存活72h。
1.3 灌流取材动物用1%戊巴比妥钠过量麻醉后,经主动脉插管灌流,依次注入4%枸缘酸钠少许,0.9%氯化钠溶液10ml,1%多聚甲醛+1.25%戊二醛的磷酸盐缓冲液50ml和10%的0.1M(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20ml,固定液灌流时间不少于20min,灌流后选取整个脊柱和脑干及周围组织,分别放入20%的蔗糖0.1M(pH7.4)磷酸盐缓冲液,贮存过夜。
连续整体冰冻切片40μm,切片裱于涂有铬明矾明酸的玻片上,切片经蒸馏水冲洗后,经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6],中性红复染,上行脱水后二甲苯透明,树脂胶封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2 观察和结果标记细胞的确定:标记神经元的胞浆内充满黑蓝色的小圆形颗粒,其胞核区无标记物存在形成中空的圆形缺损,未被标记的细胞胞浆内有中性红复染后可显粉红色颗粒。
(1)"足三里"穴区组(包括"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在L5~S2的脊髓前角、L4~S2的后根节见到大量的标记细胞,交感链的神经节未见。
(2)"阳陵泉"穴区组(包括"阳陵泉"、"阳交"、"外丘"):同样在L5~S2的脊髓前角、L4~S2的后根节见到大量的标记细胞,交感链的神经节未见。其标记细胞出现的高峰比足三里偏于尾侧,多见于S1~S2。(3)"梁门"穴区(包括"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天枢"):在T6~T9的脊髓前角、T6~T10的后根节见到大量的标记细胞,交感链的神经节(T6~T11)。(4)"胃俞"穴区组(包括"脾俞"、"胃俞"、"三焦俞"):在T9~T11的脊髓前角、T9~T12的后根节见到大量的标记细胞,交感链的神经节(T9~T12),其标记细胞的数量明显不同,膀胱经的标记细胞数量明显多于胃经。
(5)"四白"穴区组(包括"承泣"、"四白"、"巨"):在交感神经的颈上节、上颈髓的前角(副神经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咀嚼核、三叉神经中脑核和三叉神经半月节。
实验中发现乳鼠的神经系统发育要早,尤其外周神经和植物神经。外周神经节和脊髓大小的比例乳鼠明显大于成年鼠,星状神经节的大小比例也明显大于成年鼠。星状神经节在乳鼠期间异常发达,跨越3~4个脊柱节段(C8~T3)。3 讨论以往我们对胃经的研究主要从单个腧穴后根节的研究入手,观察腧穴和脏腑的神经节段性分布,来研究经脉脏腑的相关联系。本实验的目的是从整个胃经入手来观察胃经的腧穴与胃的神经节段性分布情况。实验采用乳鼠作为实验动物,主要是乳鼠的骨骼尚未发育,可以进行整体切片,有利于对脊神经节与交感链上的神经节进行观察。其结果提示:(1)胃经的腧穴能够治疗胃部疾患的机理,不同部位可能有所不同。腹部的梁门穴区与胃的神经节段性分布有明显的重叠现象。因此,梁门穴区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可能主要在外周神经,而足三里穴区和四白穴区的神经节段性分布与胃的神经支配节段无重叠现象,因此,这些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可能主要在更高部位的神经系统,而不是在外周神经。
(2)相同部位的不同经脉的腧穴在脊髓的节段性分布大致相同又略有差异。胃经的足三里穴区与胆经的阳陵泉穴区的神经节段性均出现在L4~S2节段,但是,胆经阳陵泉穴区的标记细胞出现的高峰比足三里穴区的更偏于尾侧。因此,同样神经节段的腧穴其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虽有差异也有共性。足三里穴区和阳陵泉穴区侧重面有所不同,一个是胃经,一个是胆经,但均属消化系统。腹部的胃经和背部膀胱经腧穴,虽治疗胃的疾患侧重面有所不同,但均可治疗胃的疾患。
(3)在梁门穴区组交感链上的标记细胞可见于T6~T10节段与膀胱经胃俞穴区的T9~T12节段大致相同。对讨论胃经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是否在交感链的交感神经节上形成交会,还有待于对以后的胃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本实验足三里穴区的研究未能在交感链上见到标记细胞,主要因为在腰骶部的这段交感链位置不太固定,远离于脊髓和后根节,也易于脱落。
(4)乳鼠外周神经节的大小与中枢神经的脊髓比例明显与成年鼠不同。其外周神经更为发达。这是否能解释经络的有些功能在婴幼儿时期表现更为明显,因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低级中枢神经活动尚未受到来自高级中枢的控制,因而低级中枢的神经活动则更能显现出来。这种现象有待进一步证实。
4 小结胃经与胃相关联系途径的研究中,其不同部位的腧穴联系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腹部的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主要在外周神经,而头面部和下肢的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可能在更高的神经系统。
相同部位的不同经脉的腧穴,其在脊髓的节段性分布大致相同又略有差异。同样神经节段的不同经脉的腧穴其功能有差异也有共性,腧穴的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
5 参考文献1 陶之理,席时元,张祖萍."间使"穴区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针刺研究,1986;(11):402 陶之理,等.足三里穴区感觉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
针刺研究,1983;(2):1363 张家驹,等.家兔"足三里"穴与盲肠传入神经元节段性分布---HRP研究.针刺研究,1992;(3):1234 李瑞午,陶之理.胃副交感内脏运动节前纤维的发端---HRP法研究.针刺研究,1983;(8):1825
MesulamMM:TracingNeuralConnectionwithHorseradishPeroxidase,IBROHandbookSeries:MethodsintheNeurosciences,NewYork,JohnWileyandSons,
1982;2:36(收稿日期:19991229,成平发稿)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形态室,北京100700)
摘 要 应用HRP神经示踪法对乳鼠胃经不同部位腧穴和相同部位不同经脉腧穴的节段性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胃经与胃相关其不同部位的腧穴联系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腹部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主要在外周神经,头面部和下肢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可能在更高的神经系统。相同部位不同经脉的腧穴在脊髓的节段性分布大致相同又略有差异。同神经节段的不同经脉腧穴其功能有差异也有共性,腧穴的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
主题词 脊神经 穴位,胃经/神经支配 辣根过氧化物酶以往很多学者曾经对体表穴位的神经节段性分布进行了研究和报道[1,2],但主要是对单个穴位进行研究。有关胃经腧穴的研究主要是从足三里后根节的节段性分布进行[2~5],本项研究主要从(A)胃经不同部位的腧穴入手,观察整个胃经的神经节段性分布;(B)观察交感链上胃经腧穴的节段性分布的特点;(C)观察胃经的神经节段性分布与其他相关经穴的节段性分布的异同点。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中国中医研究院动物室提供的新出生3~4天大白鼠36只,体重25~30g,雌雄不拘。动物随机分为两组,胃经组23只:"足三里"穴区(包括"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7只,"梁门"穴区(包括"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天枢")6只,"四白"穴区(包括"承泣"、"四白"、"巨")10只。非胃经组13只:"阳陵泉"穴区(包括"阳陵泉"、"阳交"、"外丘")7只,"胃俞"穴区(包括"脾俞"、"胃俞"、"三焦俞")6只。
1.2 药物及注射方法辣根过氧化物酶(HRP)Pz=6.0为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产品,四甲基联苯氨(TMB)、硝普钠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其他多聚甲醛、戊二醛、硫酸二氢钠、硫酸氢二钠、过氧化氢、铬明矾、明胶等均为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产品。
取HRP的10%生理盐水溶液10μl,应用微量注射器,根据比较解剖学的测量方法,按照穴区的范围进行缓慢注射,注射深度为肌层。注射后动物存活72h。
1.3 灌流取材动物用1%戊巴比妥钠过量麻醉后,经主动脉插管灌流,依次注入4%枸缘酸钠少许,0.9%氯化钠溶液10ml,1%多聚甲醛+1.25%戊二醛的磷酸盐缓冲液50ml和10%的0.1M(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20ml,固定液灌流时间不少于20min,灌流后选取整个脊柱和脑干及周围组织,分别放入20%的蔗糖0.1M(pH7.4)磷酸盐缓冲液,贮存过夜。
连续整体冰冻切片40μm,切片裱于涂有铬明矾明酸的玻片上,切片经蒸馏水冲洗后,经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6],中性红复染,上行脱水后二甲苯透明,树脂胶封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2 观察和结果标记细胞的确定:标记神经元的胞浆内充满黑蓝色的小圆形颗粒,其胞核区无标记物存在形成中空的圆形缺损,未被标记的细胞胞浆内有中性红复染后可显粉红色颗粒。
(1)"足三里"穴区组(包括"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在L5~S2的脊髓前角、L4~S2的后根节见到大量的标记细胞,交感链的神经节未见。
(2)"阳陵泉"穴区组(包括"阳陵泉"、"阳交"、"外丘"):同样在L5~S2的脊髓前角、L4~S2的后根节见到大量的标记细胞,交感链的神经节未见。其标记细胞出现的高峰比足三里偏于尾侧,多见于S1~S2。(3)"梁门"穴区(包括"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天枢"):在T6~T9的脊髓前角、T6~T10的后根节见到大量的标记细胞,交感链的神经节(T6~T11)。(4)"胃俞"穴区组(包括"脾俞"、"胃俞"、"三焦俞"):在T9~T11的脊髓前角、T9~T12的后根节见到大量的标记细胞,交感链的神经节(T9~T12),其标记细胞的数量明显不同,膀胱经的标记细胞数量明显多于胃经。
(5)"四白"穴区组(包括"承泣"、"四白"、"巨"):在交感神经的颈上节、上颈髓的前角(副神经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咀嚼核、三叉神经中脑核和三叉神经半月节。
实验中发现乳鼠的神经系统发育要早,尤其外周神经和植物神经。外周神经节和脊髓大小的比例乳鼠明显大于成年鼠,星状神经节的大小比例也明显大于成年鼠。星状神经节在乳鼠期间异常发达,跨越3~4个脊柱节段(C8~T3)。3 讨论以往我们对胃经的研究主要从单个腧穴后根节的研究入手,观察腧穴和脏腑的神经节段性分布,来研究经脉脏腑的相关联系。本实验的目的是从整个胃经入手来观察胃经的腧穴与胃的神经节段性分布情况。实验采用乳鼠作为实验动物,主要是乳鼠的骨骼尚未发育,可以进行整体切片,有利于对脊神经节与交感链上的神经节进行观察。其结果提示:(1)胃经的腧穴能够治疗胃部疾患的机理,不同部位可能有所不同。腹部的梁门穴区与胃的神经节段性分布有明显的重叠现象。因此,梁门穴区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可能主要在外周神经,而足三里穴区和四白穴区的神经节段性分布与胃的神经支配节段无重叠现象,因此,这些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可能主要在更高部位的神经系统,而不是在外周神经。
(2)相同部位的不同经脉的腧穴在脊髓的节段性分布大致相同又略有差异。胃经的足三里穴区与胆经的阳陵泉穴区的神经节段性均出现在L4~S2节段,但是,胆经阳陵泉穴区的标记细胞出现的高峰比足三里穴区的更偏于尾侧。因此,同样神经节段的腧穴其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虽有差异也有共性。足三里穴区和阳陵泉穴区侧重面有所不同,一个是胃经,一个是胆经,但均属消化系统。腹部的胃经和背部膀胱经腧穴,虽治疗胃的疾患侧重面有所不同,但均可治疗胃的疾患。
(3)在梁门穴区组交感链上的标记细胞可见于T6~T10节段与膀胱经胃俞穴区的T9~T12节段大致相同。对讨论胃经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是否在交感链的交感神经节上形成交会,还有待于对以后的胃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本实验足三里穴区的研究未能在交感链上见到标记细胞,主要因为在腰骶部的这段交感链位置不太固定,远离于脊髓和后根节,也易于脱落。
(4)乳鼠外周神经节的大小与中枢神经的脊髓比例明显与成年鼠不同。其外周神经更为发达。这是否能解释经络的有些功能在婴幼儿时期表现更为明显,因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低级中枢神经活动尚未受到来自高级中枢的控制,因而低级中枢的神经活动则更能显现出来。这种现象有待进一步证实。
4 小结胃经与胃相关联系途径的研究中,其不同部位的腧穴联系的途径可能有所不同。腹部的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主要在外周神经,而头面部和下肢的腧穴与胃相关的联系途径可能在更高的神经系统。
相同部位的不同经脉的腧穴,其在脊髓的节段性分布大致相同又略有差异。同样神经节段的不同经脉的腧穴其功能有差异也有共性,腧穴的功能具有相对特异性。
5 参考文献1 陶之理,席时元,张祖萍."间使"穴区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针刺研究,1986;(11):402 陶之理,等.足三里穴区感觉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
针刺研究,1983;(2):1363 张家驹,等.家兔"足三里"穴与盲肠传入神经元节段性分布---HRP研究.针刺研究,1992;(3):1234 李瑞午,陶之理.胃副交感内脏运动节前纤维的发端---HRP法研究.针刺研究,1983;(8):1825
MesulamMM:TracingNeuralConnectionwithHorseradishPeroxidase,IBROHandbookSeries:MethodsintheNeurosciences,NewYork,JohnWileyandSons,
1982;2:36(收稿日期:19991229,成平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