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及发展的思考
龚中+龚榆茜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粮食安全问题正逐步突显,农机合作社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农机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机合作社建设中的办法。
关键词 农机合作社 建设 思考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断增多,稻田抛荒现象日益严重。种田效益的低下,原有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要发展,农业是基础;农业要发展,构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大力发展机械化种植技术已迫在眉睫。
1 农机合作社建设的重要性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的要求,把分散经营的农机户和农机大户组织起来,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章程,依法成立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它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组织所无法替代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经营主体。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看,现代农业装备代表先进生产力,合作社代表着先进生产关系,农机合作社是先进生产关系和先进生产力的高度、有效统一,因而是破解国问“谁来种地”的关键钥匙。将农机合作社建设好、发展好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农机合作社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照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的要求,以及湖南省杜家豪省长对建设农机合作社的“小(型)、精(良)、坚(固)”的定位。目前,农机合作社的建设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认识统一难。土地承包责任制到户以来,中国农村各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但单打独斗的思想也逐步扎根农户脑海里;自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十多年来,农机大户不断涌现,这些农机大户依托有利资源,各有地盘,各自为政,同行生嫉妒,欺行霸市等不良竞争的事时有发生;加之留守农村青壮劳力素质不高,目光短浅,要想联合起来组成农机合作社确实不易。
(2)土地流转难。农村土地难以流转原因有三:一是农村到户稻田不多,以沅陵县来说,每户多则7亩,少则2、3亩。水源好、交通方便的田,60~70岁老人还能劳动,还能对付。二是种田效益低,外出打工相对收入高。稻田流转出去几百元无所谓,而外出打工不稳定,说回来就回来继续要种田,所以不愿租出去。即使流转出去也要按每亩500~700元大众价,稻田流转费过高制约了流转。三是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政府激励土地流转的措施不到位,影响了土地的流转。
(3)农机合作社用地难。农机合作社不同于其他合作社,农机合作社除了需要办公场所外,还需要机库棚,机库棚少则几百平方米,多则上千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农村村庄、集镇建设基本成型,可用于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土地几乎没有,农机合作社建设也没有纳入乡村建设规划之中。而且由于所需用地面积较大,办理规划、用地手续复杂,导致农机合作社用地十分困难。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位难。这个问题在丘陵山区尤为突出,农机合作社是利用农业机械进行规模粮食种植,稻田不进行整理,机耕道不建设好,水渠不修好,机械下不了田,不能发挥优势,势必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5)政府扶持到位难。不可否认,农业是弱势产业,而且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都不会改变这一客观现实。但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它是更需要国家扶持的产业。扶持要有针对性,要有引导性,不是撒胡椒面。抛荒的可得到粮食综补,而真正种粮的却享受不了;公交车、渡船渔船可享受燃油补贴,真正种粮的却又享受不了。农机合作社要购买农机具、生产资料更是无处筹款,农机具不能在银行作抵押,利息又高。不仅如此,而且要直接面对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
(6)管理难、技术推广难。管理出效益,技术是生命线,管理和技术贯穿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农机合作社与工厂企业不同,与其他合作社也有区别,在粮食生产各个环节中所需的劳力有多有少,它需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用工方式;在用水、用电谁先谁后上,与当地农户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资金困难,机械下田需要加油、农作物需要打药、施肥的时候若不能及时购买或请不到人,便注定失败。由于农业是辛苦的职业,待遇低,受歧视,农机农艺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而且长期不进人,老龄化日益严重,能有实际经验、能下到农业一线指导者寥寥无几;由农民组织而成的农机合作社,受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的影响,能很快接受农机农业新技术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3 解决农机合作社建设中的办法
(1)加强宣传,算好账,统一认识。首先,要加强党的政策宣传,要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徐守盛书记、杜家豪省长对发展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要指示,要宣传省政府的《关于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其次,要帮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算好“四笔账”,要算好“单打独斗”与“抱团战天下”的优劣账;要算好资源与农机合理配置,吃不饱与吃不下的账;要算好两败俱伤与一起致富的账;要算好眼前与长期持续发展的账。精神领会了,账算明白了,思想就统一了。
(2)转变观念,多措并举,保证用地。在中国,一件事情要得到落实,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政府重视了,下发了优先保证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的文件,事情就好办了。在此基础上,农机部门还要主动积极地与国土部门、建设部门协调,力争优先保障农机合作社用地需求,在乡村规划、建设用地等方面向农机合作社倾斜。我县原来有8个区、54个乡镇,2005年撤区并乡成23个乡镇后,原来乡镇政府所在地生活、办公楼大部分闲置;加之原来村级小学的撤并后,也有几十所闲置,若能善加利用,对此处环境卫生、保护房屋、合作社建设等都有好处,可谓一举多得。另外,还可以采取租赁方式。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目的就是要保证农机具“出得了门、下得了田、回得了家”。
(3)落实措施,分类扶持,共同发展。发展农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不同程度地制定了各类措施,但效果不佳,“三农”问题成了老大难。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措施欠落实,没有针对性。就农机合作社建设来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建办公室、机库棚需要资金,购买农业机械需要资金,购买燃油、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需要资金,请工需要资金,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农业效益低下,粮食生产环节众多,还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钱投进去了,不一定能收回成本。所以我们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不仅要扶上马,而且要送一程,不仅要大力扶持平原地区,还要兼顾丘陵山区,农机合作社需要什么我们扶持什么,农机合作社有什么困难,我们就尽量解决什么困难,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想当然。若每个乡镇能发展10~20个农机合作社、20~30个家庭农场或农机大户,那么全乡镇的种田问题也就解决了。
(4)适度规模,积累经验,蓄势待发。农机合作社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框架下的,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一种新型土地经营制度,它将这些分散的土地资源和单一的农业机械有效整合起来,覆盖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形成规模化土地经营。由分散经营土地变为一定规模经营土地,由单个农户变为小集体,技术是否熟练掌握,管理是否科学,都需要一个磨合期,需要一个摸索期。开始规模不宜过大,技术熟练了,管理 科学了,经验丰富了,基础打牢了,再考虑下一步的发展。毋庸置疑,目前我省的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空架子成分多,缺少农机农艺技术精兵强将,技术人员也不能得到与政策相适应的重视,基层技术人员的断代已指日可待。新旧不能有一个好的帮带,不能有一个好的传承,农业发展必是一句空话。
(5)整章建制,落实政策,规范流转。农业要产生效益规模化生产是必要的前提。土地流转制度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补充和完善,加快、规范土地流转,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加快、规范土地流转中,各级政府要唱主角,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责,当好参谋,做好帮手,本着规范、方便、快捷的要求,主要在县乡两级确定人员职责,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要建立土地流转抵押低息贷款机制和办理机构。不仅如此,而且还要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对农业保险制度的运行要加强监管,对理赔拖延、推诿的保险公司要进行有效惩罚,确保按规定理赔到位。从事土地流转的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搞好服务,让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放心种田,种田放心,种田舒心。
(6)制定规划,整合资金,加速建设。农业需要办理的事太多,近几年来对农业的投入正逐步增多,怎么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放在首位。县委、县政府要科学制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整合涉农资金,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每年建设好3~5乡镇,用6年时间完成。在实施过程中要保证质量,要多听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意见,不断修正规划。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抓好建设的同时,还要指明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方向。发展方向清晰了,可解决茫然、盲从以及盲目问题,可少走弯路,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实际、合作社实际和目前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既不能贪大求洋,又不能固步自封,学小脚女人走路。我们认为大致可分四步走:首先,要立足现有或适度规模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在合作社内部培养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队伍,购置与农作物种植基本匹配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做到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逐步树立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农机合作社文化。其次,向周围逐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和作业服务面积,与此同时,要考虑建立粮食烘干基地和储备基地,将粮油加工基地同时规划好。再次,建立粮油加工基地,以乡成立粮油生产、加工、销售集团公司。最后,农机合作社的粮油集团公司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入到其他有实力的农业科技公司或食品公司等。要强调的是,农机合作社在粮油生产、加工、储运整个过程中都必须走绿色环保的路子。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粮食安全问题正逐步突显,农机合作社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农机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机合作社建设中的办法。
关键词 农机合作社 建设 思考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断增多,稻田抛荒现象日益严重。种田效益的低下,原有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要发展,农业是基础;农业要发展,构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大力发展机械化种植技术已迫在眉睫。
1 农机合作社建设的重要性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的要求,把分散经营的农机户和农机大户组织起来,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章程,依法成立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它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组织所无法替代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经营主体。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看,现代农业装备代表先进生产力,合作社代表着先进生产关系,农机合作社是先进生产关系和先进生产力的高度、有效统一,因而是破解国问“谁来种地”的关键钥匙。将农机合作社建设好、发展好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农机合作社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照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的要求,以及湖南省杜家豪省长对建设农机合作社的“小(型)、精(良)、坚(固)”的定位。目前,农机合作社的建设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认识统一难。土地承包责任制到户以来,中国农村各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但单打独斗的思想也逐步扎根农户脑海里;自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十多年来,农机大户不断涌现,这些农机大户依托有利资源,各有地盘,各自为政,同行生嫉妒,欺行霸市等不良竞争的事时有发生;加之留守农村青壮劳力素质不高,目光短浅,要想联合起来组成农机合作社确实不易。
(2)土地流转难。农村土地难以流转原因有三:一是农村到户稻田不多,以沅陵县来说,每户多则7亩,少则2、3亩。水源好、交通方便的田,60~70岁老人还能劳动,还能对付。二是种田效益低,外出打工相对收入高。稻田流转出去几百元无所谓,而外出打工不稳定,说回来就回来继续要种田,所以不愿租出去。即使流转出去也要按每亩500~700元大众价,稻田流转费过高制约了流转。三是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政府激励土地流转的措施不到位,影响了土地的流转。
(3)农机合作社用地难。农机合作社不同于其他合作社,农机合作社除了需要办公场所外,还需要机库棚,机库棚少则几百平方米,多则上千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农村村庄、集镇建设基本成型,可用于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土地几乎没有,农机合作社建设也没有纳入乡村建设规划之中。而且由于所需用地面积较大,办理规划、用地手续复杂,导致农机合作社用地十分困难。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位难。这个问题在丘陵山区尤为突出,农机合作社是利用农业机械进行规模粮食种植,稻田不进行整理,机耕道不建设好,水渠不修好,机械下不了田,不能发挥优势,势必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5)政府扶持到位难。不可否认,农业是弱势产业,而且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都不会改变这一客观现实。但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它是更需要国家扶持的产业。扶持要有针对性,要有引导性,不是撒胡椒面。抛荒的可得到粮食综补,而真正种粮的却享受不了;公交车、渡船渔船可享受燃油补贴,真正种粮的却又享受不了。农机合作社要购买农机具、生产资料更是无处筹款,农机具不能在银行作抵押,利息又高。不仅如此,而且要直接面对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
(6)管理难、技术推广难。管理出效益,技术是生命线,管理和技术贯穿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农机合作社与工厂企业不同,与其他合作社也有区别,在粮食生产各个环节中所需的劳力有多有少,它需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用工方式;在用水、用电谁先谁后上,与当地农户存在一定的矛盾;由于资金困难,机械下田需要加油、农作物需要打药、施肥的时候若不能及时购买或请不到人,便注定失败。由于农业是辛苦的职业,待遇低,受歧视,农机农艺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而且长期不进人,老龄化日益严重,能有实际经验、能下到农业一线指导者寥寥无几;由农民组织而成的农机合作社,受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的影响,能很快接受农机农业新技术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3 解决农机合作社建设中的办法
(1)加强宣传,算好账,统一认识。首先,要加强党的政策宣传,要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徐守盛书记、杜家豪省长对发展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要指示,要宣传省政府的《关于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其次,要帮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算好“四笔账”,要算好“单打独斗”与“抱团战天下”的优劣账;要算好资源与农机合理配置,吃不饱与吃不下的账;要算好两败俱伤与一起致富的账;要算好眼前与长期持续发展的账。精神领会了,账算明白了,思想就统一了。
(2)转变观念,多措并举,保证用地。在中国,一件事情要得到落实,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政府重视了,下发了优先保证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的文件,事情就好办了。在此基础上,农机部门还要主动积极地与国土部门、建设部门协调,力争优先保障农机合作社用地需求,在乡村规划、建设用地等方面向农机合作社倾斜。我县原来有8个区、54个乡镇,2005年撤区并乡成23个乡镇后,原来乡镇政府所在地生活、办公楼大部分闲置;加之原来村级小学的撤并后,也有几十所闲置,若能善加利用,对此处环境卫生、保护房屋、合作社建设等都有好处,可谓一举多得。另外,还可以采取租赁方式。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目的就是要保证农机具“出得了门、下得了田、回得了家”。
(3)落实措施,分类扶持,共同发展。发展农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不同程度地制定了各类措施,但效果不佳,“三农”问题成了老大难。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措施欠落实,没有针对性。就农机合作社建设来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建办公室、机库棚需要资金,购买农业机械需要资金,购买燃油、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需要资金,请工需要资金,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农业效益低下,粮食生产环节众多,还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钱投进去了,不一定能收回成本。所以我们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不仅要扶上马,而且要送一程,不仅要大力扶持平原地区,还要兼顾丘陵山区,农机合作社需要什么我们扶持什么,农机合作社有什么困难,我们就尽量解决什么困难,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想当然。若每个乡镇能发展10~20个农机合作社、20~30个家庭农场或农机大户,那么全乡镇的种田问题也就解决了。
(4)适度规模,积累经验,蓄势待发。农机合作社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框架下的,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一种新型土地经营制度,它将这些分散的土地资源和单一的农业机械有效整合起来,覆盖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形成规模化土地经营。由分散经营土地变为一定规模经营土地,由单个农户变为小集体,技术是否熟练掌握,管理是否科学,都需要一个磨合期,需要一个摸索期。开始规模不宜过大,技术熟练了,管理 科学了,经验丰富了,基础打牢了,再考虑下一步的发展。毋庸置疑,目前我省的农业基层推广体系,空架子成分多,缺少农机农艺技术精兵强将,技术人员也不能得到与政策相适应的重视,基层技术人员的断代已指日可待。新旧不能有一个好的帮带,不能有一个好的传承,农业发展必是一句空话。
(5)整章建制,落实政策,规范流转。农业要产生效益规模化生产是必要的前提。土地流转制度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补充和完善,加快、规范土地流转,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加快、规范土地流转中,各级政府要唱主角,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责,当好参谋,做好帮手,本着规范、方便、快捷的要求,主要在县乡两级确定人员职责,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要建立土地流转抵押低息贷款机制和办理机构。不仅如此,而且还要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对农业保险制度的运行要加强监管,对理赔拖延、推诿的保险公司要进行有效惩罚,确保按规定理赔到位。从事土地流转的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搞好服务,让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放心种田,种田放心,种田舒心。
(6)制定规划,整合资金,加速建设。农业需要办理的事太多,近几年来对农业的投入正逐步增多,怎么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放在首位。县委、县政府要科学制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整合涉农资金,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每年建设好3~5乡镇,用6年时间完成。在实施过程中要保证质量,要多听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意见,不断修正规划。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抓好建设的同时,还要指明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方向。发展方向清晰了,可解决茫然、盲从以及盲目问题,可少走弯路,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实际、合作社实际和目前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既不能贪大求洋,又不能固步自封,学小脚女人走路。我们认为大致可分四步走:首先,要立足现有或适度规模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在合作社内部培养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队伍,购置与农作物种植基本匹配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做到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逐步树立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农机合作社文化。其次,向周围逐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和作业服务面积,与此同时,要考虑建立粮食烘干基地和储备基地,将粮油加工基地同时规划好。再次,建立粮油加工基地,以乡成立粮油生产、加工、销售集团公司。最后,农机合作社的粮油集团公司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入到其他有实力的农业科技公司或食品公司等。要强调的是,农机合作社在粮油生产、加工、储运整个过程中都必须走绿色环保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