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
刘天骄+贾尊贤
【摘 要】中国的“主旋律题材”影片与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影片,虽然在“爱国主义”的教育核心方面基本一致,但在个人英雄主义的观念方面仍有所不同。本文对两国的影片进行探讨,旨在引导观众了解中美两国的电影文化,并通过对比反思,择善而从、不善而改,为中国“主旋律”影片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爱国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旋律;英雄主义;大团圆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40-02
各国电影人这些年一直比较注重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以幽默为特点的法国电影、以直率为特点的美国电影、以反思战争为特点的俄罗斯电影以及以强调国家独立为特点的印度、韩国电影,各国电影的特点都在爱国题材中得以体现。其中以两个国家的电影为主,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另一个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电影。前者以爱国、爱党、爱人民为主题;后者则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题。细品两种类型的影片,不难发现,“主旋律”电影与“主流意识形态”电影两者既有煽情式的相同之处,又有似“主流意识形态”电影般个人英雄主义突出的不同之处。本论文将分别分析二者在影片中突出的特点,以此来表现两个国家在文化、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异同。
本文旨在带领大家领略中美两国在“爱国主义”题材影片上的异同,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为中国电影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电影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移民国家,但这丝毫不影响美国人对于“美国”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当然,由于美国人天生乐观、率真的性格,极其反感说教,因此,好莱坞的电影也往往是通过比较间接的方式来向美国公民输出爱国主义精神。《独立日》中慷慨激昂的演讲、《阿甘正传》中诚实正直的形象、《勇敢的心》中对于“自由”的呐喊,这一切都将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传播开来。当然,如果仅仅只有伟人能进行救赎,那也不足为奇,可是在许多影片中,普通的平民也可以完成这样的壮举,例如《拯救大兵瑞恩》中,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上尉拯救了一名士兵的故事;再如《黑鹰坠落》,讲的就是在敌我实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一位美国士兵与索马里武装份子的殊死较量。虽然在这些影片当中并未出现教育的镜头,每个人都是普罗大众,但在面对巨大的困难时并没有出现懦弱、胆怯的情绪,而是勇敢地挺身而出、捍卫正义。这也正是美国好莱坞电影想要传播给大众的思想,只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敢地跨过障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在美国,不论是政治家或是民众,他们都坚信自己国家的成功完全是取决于自由、民主、博爱的原则。因此,作为美国公民的他们有义务向全世界推销这种成功的立国理念,甚至为此使用武力强迫也在所不惜。与此同时,美国西部牛仔精神中的那种拯救心态结合一战、二战中的正义维护者形象共同锤炼出一种美国可以拯救世界的强者精神。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美国的救世主心态大爆发,也是美国文化咄咄逼人的内在文化逻辑。而这种文化逻辑的体现也就自然而然地使用在美国人引以为傲的好莱坞娱乐之中,一套完整的美国拯救者形象也就不由自主地形成了,而在这个形象体系内所体现的文化也就是非常典型的帝国主义形象特征。②
影片《飓风营救》,讲述的是一位已退休的国家特工布莱恩,其女儿与好友去巴黎度假,遭遇一伙贩毒组织的劫持,其父亲通过重重阻碍,最后只身一人用96小时完成了对女儿的拯救。影片开始布莱恩是作为一位有些失败的丈夫和父亲的角色设定出现的,攒了很长时间的钱只是为了给女儿买一个CD机,而富裕的后爸却直接给女儿牵来一匹马;职业的原因让布莱恩身上有一种严谨和神秘的气息,这也让妻子格外反感。但是当意外来袭的时候,布莱恩又如同一位英雄一样,仅仅用了96个小时就完成了对女儿的拯救。最特殊的是,影片中的布莱恩并没有拯救其他的女孩,只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女儿而为之不懈努力。纵观整个影片,可以发现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虽然在片中并没有直接地说出个人英雄主义的话语,可是整个影片都是布莱恩一个人在危险重重的情况下拯救女儿。
除此之外,美国人的优越感也是美国式“主流意识形态”电影所潜移默化地影响出来的。“美国人的民族角色认同与安全不是国家而是个人,不是整体而是个体,个人的边疆决定国家的边疆,个人主义才是美国主义的核心,因此,美国的自我优越感和救世主意识就是个人的英雄主义气质。”③意大利记者奥里亚那·法拉奇问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它享有“电影明星般令人置信的地位”,对此应作如何解释?基辛格答复说,这要归功于他总是“单枪匹马地行事”这一事实。“这是美国人非常非常喜欢的”,他说:“美国人所喜爱的牛仔,再率领一队马车时,总是独自一人骑马走在前面,一向是孤身一人向一座小镇,……只有他的马与其相伴,别无其他。有时甚至连枪都不带。……这个牛仔无需非常勇敢。他需要做的只是单枪匹马,向别人表明他策马进了镇子,一切事情都由他亲自动手。”基辛格的话透露的正是一个民族意识形态产生和传达的实质渊源。基于此,好莱坞的意识形态影像特别注意于个人的意识形态作用,好莱坞的意识形态传播常常通过富有个性风格的个人来传达,意识形态的形象化、肉身化、性格化成为好莱坞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和特点。④
综合看来,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电影有五大特点:故事情节煽情;个人英雄主义明显;多以大团圆结尾为主;宗教色彩明显;末世论居多。
二、中国“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电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类型,是代表当前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弘扬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歌颂社会生活中的优秀人物,表现人世间的“真”、“善”、“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的影片。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观众受到西方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对电影的娱乐性更加看重,加上主旋律电影本身在艺术性、商业性、观赏性上的不足,导致其一度陷入危机。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代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必然与国家政治紧密相连,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必然受到电影市场商业化、娱乐化的影响。所以主旋律电影想要朝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去发展的话,就必须融合多种手段,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强音,不断总结和探索,以打开一个更加广阔的局面。⑤
198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开国大典》和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百色起义》为代表、反映重大革命历史的鸿篇巨制影片的完成,为国庆40周年献上了厚礼。这两部电影都能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审视历史,在再现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两部电影都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完美的统一,并有相当的观赏性,在群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⑥,也正式提出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方向。
如电影《投名状》,电影中有一明一暗两个投名状。明的,是起初庞青云要入伙,山贼们说,我们凭什么相信他呢?于是杀人入伙,称为“投名状”。庞、赵、姜率一百零八人,浴血为盟,弃匪从军,拿命去拼。第二次是庞青云与二嫂相恋,平洪秀全之乱后,官升江苏巡抚。但朝廷说,老佛爷凭什么相信他呢?于是庞青云杀赵二虎,再纳一次投名状。⑦据中国新闻网统计,陈可辛导演的新片《投名状》在新年伊始获得2.6亿元的票房,刷新了电影《色戒》创下的2.5亿元票房记录,夺得年度华语票房之冠。自去年12月28日《投名状》上映以来,在台湾首日就获得1000万台币的票房,仅仅10天,轻松收入1亿台币,在赚取票房的同时也赢得了口碑,可谓双丰收。由此看出,新式的“主旋律”电影《投名状》在这个商业电影横行的市场,也是可以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沙场换成市场,庞青云变成CEO,旷野变成钢筋丛林,投名状的世界依然是今日的世界。苏州太平军守将为保百姓,主动死于乔装入城的赵二虎之手。二人滚落水池,仿佛一次出死入生的洗礼,暗示着一位弥赛亚的必须。⑧
综合看来,中国“主旋律”电影有5大特点:故事情节煽情;多伟大、光辉形象;牺牲自己换取大家幸福;爱党、爱人民、爱社会;结局多为间接大团圆。
三、“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旋律”之间的对比
当然,美国作为西方国家,中国作为东方国家,在文化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也在电影中得以体现。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他有着中国文化所没有的宽容姿态。特殊的移民环境使得美国有着无比宽容的态度,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又使得他们有一种妄自尊大的优越心态,认为自己天赋异禀、不同常人,在对待其他民族时常常有所轻视,而这种轻视的态度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体现就是个人英雄主义,认为自己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相较于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电影,中国“主流电影”的主要源头是人们熟知的主旋律电影,主流电影是人们对于电影发展趋向的思考,也是对于中国电影健康发展的首肯。应当承认,主流电影无论从理论或实践,还是一个不够成熟的概念,无论是从界定标准,还是探求其发展轨迹,均有着不同的理解。并且主流电影也与艺术电影、商业电影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众所周知,近年来主流电影的提出和研究是中国电影发展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的成果。人们对于主流电影的提出和呼唤,是电影发展的重要现象。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在社会的电影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的电影样式或类型,方可称之为主流电影。
从《蜘蛛侠》、《超人》再到《2012》,美国一次又一次地扮演拯救世界的“救世主”形象,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认同美国具有拯救并主导世界强权地位的天然能力。《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反映个人自由主义和美国梦的经典励志片,该片述说了20世纪80年代平凡小人物在美国成长为股票投资家的奋斗故事,影片主人公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目标不放弃任何机会,体现了美国人相信并崇拜个人奋斗、追求自由平等、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自我价值的价值观。影片意在告诉观众:每个生活在美国的人只要足够勤奋,都可能取得事业成功。电影构建出的理想化的社会图景激发了人们对“美国梦”式成功的渴望,也起到了宣传美国价值观的作用。而中国受到历史、革命、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中国的“主旋律”电影更加贴近普罗大众的生活实际,更加弘扬主流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电影的个人英雄主义明显、宗教色彩明显、多出现末世论;而作为东方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主旋律”电影多伟大、光辉形象,并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影片主要宣扬的是爱党、爱人民、爱社会的内容。一个国家的电影文化是本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艺术体现,观众通过观看电影了解到的不仅仅是文化,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人文关怀。而作为电影人更应该如孔子所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释:
①鲁迅.拿来主义[N].中华时报,1934.
②蓝爱国.启示与借鉴:好莱坞的意识形态策略[J].艺术广角,2008.
③孙哲.剖析美利坚:美国、美国人和美国精神[M].美国问题研究,2004.
④秦靓.全球化态势下的媒介帝国主义[D].武汉大学,2005.
⑤田川流.当代中国的主旋律艺术与主流电影[DB/OL].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YSBJ201201011.htm.
⑥郑莎莎.中国主旋律电影简论[D].南京艺术学院,2011.
⑦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