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使命
王灿
摘 要:建筑空间和形式作为一种语言,包含着词汇和语法。词汇的组成形式有基本语法和法则,语法是贯穿整座大楼的关键,就像摩天大楼也有自己的基本形状,有它自己的基本组织。将建筑空间类比成语言,是现代以来建筑理论的趋势:彼得·艾森曼把建筑看成句法,将建筑从以往的联系中释放出来。但建筑与语言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把它们类比的根据是结构。这里的“结构”不是指“语言结构”,即语言学里不同句子成分构成完整句子的方式,也不是指“建筑结构”,即建筑力学里承受荷载的构件体系。这里的“结构”是指空间组合的思维原型。通常而言,建筑师头脑中的空间组合并非抽象的概念表述,也不是精确的几何构成,而是中间阶段。人的思维并不由某一门具体语言规定,但却被各种语言共有的语法结构规定(比如“主谓结构”),所以我们可以以基本的语法结构为类比,研究空间组合的思维原型。
关键词:空间;语言;光影;形式;叙述
在过去60年,现代主义建筑外观简洁,以功能性为主,在满足基本功能外,对空间形式的思考并不多,大多是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建筑,不能从外观上直接判断建筑内部空间的作用与想表达的情感。我们要在建筑外观形式和内部空间上同时进行思考。阿道夫·路斯的魔方房子、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都具有很好的形式原则。将规则和不规则图形结合起来,潜在的也有它的规则。我们在做形体推敲时,要不断思考,包括无意识行为。规则中隐含不规则,整体是一个规则的规划,空间都是分层级的,层级中暗含自己的规则。在形式上使用叠加、删减、旋转等手法,要考虑空间功能。
形式和空间作为一种语言,表面材料是二維,内部结构是三维。建筑通过构造维持平衡,我们可以想象将埃及金字塔倒置过来会发生什么。每座建筑都有它自己的组织规则,就像记号一样,是独一无二的。
1 空间的延伸与压缩
空间可大可小,有宇宙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数字空间、物理空间等,都属于空间的范畴。地理学与天文学中空间指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有绝对空间与相对空间之分。空间由不同的线组成,线组成不同形状,线内便是空间。空间是一个相对概念,构成了事物的抽象概念,事物的抽象概念是参照空间存在的。
空间带给人的体验首先是空间让人在每一个地方有了立足之地。然后人可以在空间中运动,但是会不自觉地跟着空间的意向进行运动。人们创造出许多有趣、神秘的空间感受,比如海洋博物馆、山洞、旋转楼梯等,还有许多建筑空间能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多端和阴晴不定。
空间延伸的维度不可形容。空间像水、空气一样柔软,可塑性很强,空间的维度也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愿意,它可以一直扩大延伸。空间可大可小,具有弹性。比如艺术家Richard Serra设计的许多装置,就是将很小的空间通过曲线、折叠缠绕等手法将其延伸到很大。
笔者思考的压缩是延伸的反向。比如美国的“9·11”纪念碑,是一种空间的延伸,将原来双子楼的位置做成了瀑布水流的形式,让人们想象到向地心无限的延伸。当我们反过来思考,它也是一种空间的压缩,是将“9·11”事件的遇难者的灵魂通过长长的水流通道压缩至地心的一点。
空间压缩的目的是实现空间的充分利用,更是实现人们的一种心理寄托,当想念过去的时光、已经逝去的人时,可以短时间内回忆起过往的所有,像看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2 空间的光影表达
光在空间中有虚无缥缈且重要的地位,总在不经意间对我们的视觉和心理产生影响。光具有引导作用,当我们在较远的地方看到一束光或者一个光源时,会不自觉地被它吸引,想要去寻找它,认为找到它、触摸它就会有一个神秘的地方被发现。光还会使空间产生体量上的变化,光在夜晚可以使建筑空间产生与白天不同的视觉效果。光在建筑空间中是神秘的,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对建筑产生影响。
在展示一件艺术品或者珍藏品时,空间与物体是衬托关系,而光影在展示空间中对物体有重要作用。冷暖光的运用,会使物体有不一样的展示效果。通过多次折射形成的漫反射效果对展示的物体有很好的无阴影效果。灰空间在建筑中是有重要作用的一环,这也是在光影的作用下产生的。
3 空间的流动性表达
空间的动态性,旨在将空间中的人从静止状态的感受空间转向行进运动过程中的经验空间,这也是从人的运动来理解空间运动的过程。
4 结语
从勒·柯布西耶时代开始萌芽,经过了路易斯·康、彼得·艾森曼、雷姆·库哈斯等建筑师的思考与贡献,一直到今天的藤本壮介,注重“空间的语言结构”的建筑师层出不穷。在当代,新技术的发展使建筑空间具有了多种组合转换的可能性,随机组合的空间更有趣。在现代社会中,人口越来越密集、城市越来越复杂,建筑的潜在功能也越发混沌,而越是混沌就越需要清晰的思考。“建筑空间的语法结构”作为一种建筑语言,叙述了建筑空间的故事,建筑空间的语言可以引导我们对建筑空间的基本原型进行透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张彤.国外建筑史丛书——安藤忠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罗贝尔(美).静谧与光明——路易斯·康的建筑精神[M].成寒,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伟波.自然光于空间中之诗性表现[D].东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