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白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思路
崔玉丽
吉林省通化县位于南长白山区,面积3728.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3.0万亩,其中水稻8.5万田,玉米23.5万亩,大豆7.3万亩,人参、平贝母等中药材7.5万亩,粮食总产量15.0万t,是一个典型的“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农业机械在机耕、机播、植保、农副产品加工、灌溉排涝、收获、农业运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3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1.945万kW,拖拉机保有量891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27台,小型拖拉机7683台,水稻插秧机4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3台,水稻收割机56台,农用挖掘机54台,配套农机具16 920套。农机装备结构也不断优化,农机化已覆盖耕、种、收农业生产各主要环节,全程机械化正在逐步推进。虽然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
一、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存在的问题
1.山区自然环境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在全县现有的耕地中,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坡耕地,人均耕地又少,并且地形地貌多样,田块小、且田块分散、高低不平限制了现代化机械使用范围,使农业机械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田间和耕地间道路条件差,致使农业机械在村组和田间转移不方便,有的根本无法行走。农民即使有购买农机的愿望,又因交通不便、作业量小,投资回收慢,而不得不放弃;要买农机也只能选择小型和轻便型农机具,购买后也只能用于自家的小农业作业生产,不能用于开展社会化服务作业,造成农机作业量小,使用率低。
2.农业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经营程度低。我国现行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规模过小的状况会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一家一户一个生产单元的经营形式会长时间存在,田块也被人为划分一、二、三等的小规模地块,使大型农业机械无法作业。各家各户在生产经营中种植的品种也不一致,各品种成熟期长短不同,作物高矮不齐,农机连片作业难度加大。
3.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农业机械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28.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与其他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明显。
4.安全意识差,机械操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大部分机手安全意识淡薄,农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不够彻底,农机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
二、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实现长白山区农业机械化,经调查分析应着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增加投入,改善农机结构和农业基础设施。要以个人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的原则,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扩大补贴机具范围,积极开发、推广适合山区耕作、收割和播栽的农业机械,增强农民购买能力,提高山区农机装备总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山区的乡村公路、机耕道、水渠网路、农田改造、山区塘沟坝等农业配套基础,在山区营造一个适合农业机械作业的宽松环境。
2.社会化经营,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要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重点培育适应市场的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服务模式的农机服务主体和运行机制。
3.应用新技术,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范围。要把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起来,为山区农业机械化打好基础。农作物要从品种选育、作物栽培、田间管理、产后加工等领域入手,积极推广与农机作业相适应的新的农艺技术。要依托山区特点和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发展情况,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引进新工艺,推广新机械设备,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4.建立基地,做好示范带头作用。要在有代表性的乡、村建设现代化农业、设施农业和农机化示范基地,让农民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农机化在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5.强化宣传,提高农民安全意识。要利用电视媒体,发放宣传材料,刷写永久标语等各种灵活方式对农民进行安全教育,使全社会了解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做到安全驾驶和安全操作各类农业机械。坚持道路安全巡查和作业场所农机隐患排查相结合,日常检查和突出性检查相结合,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督促领牌办证和查封报废农机相结合,努力提高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上牌率、年检率、持证率”,降低农机安全事故率。
6.做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对农民进行现代化农机基础知识、农机市场供销信息、农机安全使用常识、农村合作经营组织经营管理模式、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每一户都要有一名懂机器会保养的明白人,全面提高农民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真正发挥农业机械在长白山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
吉林省通化县位于南长白山区,面积3728.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3.0万亩,其中水稻8.5万田,玉米23.5万亩,大豆7.3万亩,人参、平贝母等中药材7.5万亩,粮食总产量15.0万t,是一个典型的“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农业机械在机耕、机播、植保、农副产品加工、灌溉排涝、收获、农业运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3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1.945万kW,拖拉机保有量891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227台,小型拖拉机7683台,水稻插秧机4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3台,水稻收割机56台,农用挖掘机54台,配套农机具16 920套。农机装备结构也不断优化,农机化已覆盖耕、种、收农业生产各主要环节,全程机械化正在逐步推进。虽然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
一、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存在的问题
1.山区自然环境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在全县现有的耕地中,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坡耕地,人均耕地又少,并且地形地貌多样,田块小、且田块分散、高低不平限制了现代化机械使用范围,使农业机械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田间和耕地间道路条件差,致使农业机械在村组和田间转移不方便,有的根本无法行走。农民即使有购买农机的愿望,又因交通不便、作业量小,投资回收慢,而不得不放弃;要买农机也只能选择小型和轻便型农机具,购买后也只能用于自家的小农业作业生产,不能用于开展社会化服务作业,造成农机作业量小,使用率低。
2.农业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经营程度低。我国现行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规模过小的状况会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一家一户一个生产单元的经营形式会长时间存在,田块也被人为划分一、二、三等的小规模地块,使大型农业机械无法作业。各家各户在生产经营中种植的品种也不一致,各品种成熟期长短不同,作物高矮不齐,农机连片作业难度加大。
3.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农业机械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28.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与其他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明显。
4.安全意识差,机械操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大部分机手安全意识淡薄,农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不够彻底,农机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
二、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实现长白山区农业机械化,经调查分析应着重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增加投入,改善农机结构和农业基础设施。要以个人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的原则,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农机补贴政策,扩大补贴机具范围,积极开发、推广适合山区耕作、收割和播栽的农业机械,增强农民购买能力,提高山区农机装备总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山区的乡村公路、机耕道、水渠网路、农田改造、山区塘沟坝等农业配套基础,在山区营造一个适合农业机械作业的宽松环境。
2.社会化经营,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要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重点培育适应市场的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服务模式的农机服务主体和运行机制。
3.应用新技术,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范围。要把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起来,为山区农业机械化打好基础。农作物要从品种选育、作物栽培、田间管理、产后加工等领域入手,积极推广与农机作业相适应的新的农艺技术。要依托山区特点和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发展情况,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引进新工艺,推广新机械设备,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4.建立基地,做好示范带头作用。要在有代表性的乡、村建设现代化农业、设施农业和农机化示范基地,让农民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农机化在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5.强化宣传,提高农民安全意识。要利用电视媒体,发放宣传材料,刷写永久标语等各种灵活方式对农民进行安全教育,使全社会了解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做到安全驾驶和安全操作各类农业机械。坚持道路安全巡查和作业场所农机隐患排查相结合,日常检查和突出性检查相结合,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督促领牌办证和查封报废农机相结合,努力提高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上牌率、年检率、持证率”,降低农机安全事故率。
6.做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对农民进行现代化农机基础知识、农机市场供销信息、农机安全使用常识、农村合作经营组织经营管理模式、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每一户都要有一名懂机器会保养的明白人,全面提高农民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真正发挥农业机械在长白山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