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提琴练习中如何提高音乐表现力

尹星
摘要:对于主修小提琴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拥有着良好的技术与扎实的基本功,其通过大学的音乐专业课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美学和音乐理论的知识,让他们更加准确、理性地理解和认识音乐作品。但是如果想将心中的音乐准确地用小提琴表达出来,很多学生都会认为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演奏与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使用一些系统的练习方式进行创造性、音乐性的训练,提高自己的演奏音乐的表现能力。
关键词:音乐表现 小提琴练习 练琴方式 日常练琴
演奏音乐实质上是一门精致的艺术。演奏者每一次的音乐演奏都不可能寻找到第二遍相同的、独一无二的演奏。而练琴的目的就是让演奏能够打动听众的心扉,可以通过音乐从而了解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可以经由音乐和听众真诚地交流。但是,音乐并非技术,是没有办法进行教授的。真正的音乐唯有靠自己发掘、创造。
一、要拥有良好的演奏姿态:用最自然的姿态演奏,尽可能让身体处于轻松的状态
与大提琴或者其他乐器相比较,演奏小提琴的姿态可能是那么多乐器中最违背身体自然状态动作的了。小提琴在演奏的时候要持琴,这很容易导致以下两个问题:①下巴和锁骨夹琴很容易导致头部至颈部处于一个绷紧的状态;②持琴时,左手手臂要抬起弯曲并且要向外扭转,这一动作也很容易导致整个手臂肌肉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正确演奏姿态能够帮助演奏者控制乐器以及将音乐效果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但是错误的演奏姿态会加重身体肌肉的负担,久而久之会落下伤痛更有甚者会致使职业病,因而一个放松的姿态是非常重要的。
在持琴前,演奏者可先调节自己呼吸频率,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挺直,稳稳地站立于地板上,将身体的重心往下移动,这样才能使得自己保持稳定与放松。颈部要保持自然的状态,然后把琴换换置于锁骨上。保持智力的姿态能够使得演奏者的手臂、肩膀处于放松的状态,并且能够灵活运动,使得演奏的琴声更加有韵味。但肩部下榻或脊背弓起都会限制手臂和肩膀的活动,并且还会削弱了手臂活动的力量,甚至影响演奏者的正常呼吸。
至于持弓的手型,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法比派持弓(或者是在这方法上稍加改良与调整)。一般而言,持弓法中最重要的是食指的摆放。俄罗斯学派的持弓法就是因为食指太深入持弓,造成食指围抱弓杆的姿势,尽管这样比较容易施加压力,不过也会导致声音缺乏光泽透明的共鸣,很容易使得声音变得干瘪,并且太深入的持弓会使得演奏者拉到弓根的时候手腕拱起或者肘部不可避免地抬高。所以,食指最好不要围抱弓杆,而是要保持手指的侧面斜压弓杆,在这里笔者惯用的做法是,用食指第二节后端接触弓杆,与此同时要确保食指是处于随时调整的状态,如果需要转换为比较明亮的音色时,能用食指的第二节靠近中间部分接触弓杆,若需要比较浓郁的音色时,就可用靠近食指的第二节末端部分斜压弓杆。
二、要正确理解“西方音乐”的内涵:充分认识音乐作品内在形式
对于西方音乐而言,体验形式美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情感并不能代表音乐的审美观。因此,我们在演奏西方音乐的时候,不能依赖个人情感进行演奏音乐,一定要理性分析音乐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等音乐形式。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单纯地由感性层面去诠释、理解西方音乐,要主动正确地探讨音乐的布局和内在形式,句法的旋律、和声、乐曲的思想等。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必须让自己保持在一个全神贯注、极度清醒的状态,跟随着乐曲的旋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完全投入到音乐中。当我们能够准确掌握作品的内容后,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提琴将我们的情感表现无遗,在演奏中放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希望、悲伤、欢乐、渴望等等,这些真情实感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全新的,属于我们演奏者自身的乐曲,重新赋予音乐作品新的生命。
三、正确运用右手运弓、发声:使得琴腔、琴弦充分振动,能够使得琴发出洪亮和谐的共鸣
就小提琴演奏而言,发音的要求是非常重要,演奏家可以没有出色的左手技巧,不过其右手运弓发音的技术是必不可少。
许多小提琴学生都懂得拉出优美的声音,并且完全达到“直平稳”的要求,这样的发音对于音乐表现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在许多时候,演奏者并没有把整个琴腔震动起来,只有琴弦在振动,如此就算拉出的声音再美妙,但是其声音缺乏一定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这种情况就好比一般的流行歌手的声音与美声歌唱家所唱出的引起共鸣的洪亮嗓音,不管前者的声音多么美妙也无法与后者极具感染力、震撼力的声音相提并论。现在大部分流行歌手若不借助麦克风,稍微远一点的听众也无法听清其声音。
每次运弓都应该由肩部开始发力,并不是由前臂或者手腕发力。除此之外,还要留意,下弓时大臂先行,不过大臂仅需做出牵引动作,不能大幅度摆动从而影响后面弓直。上弓的时候就需要注意用较为快速的速度走完上半弓,继而用大臂推完下半弓,不能因为上半弓走的速度慢而为了配合,让下半弓加速走。
在运弓的过程中保持右手手臂从肩肘运动到手指间的感觉,在整个过程中始终让整个手臂处于贯通、放松的状态。如果手臂感觉到松弛不受限制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琴弦在振动,并且这些振动会直接和松弛的身体产生一种共鸣,从而回传到提琴中,这时丰满而洪亮的声音就诞生了,但此时演奏者的手臂比以往运动得更加有力、自由,而且还能对音乐的要求和变化及时作出回应。
四、重视左手对音乐的表现:按弦松弛而稳定,连接揉弦
小提琴音色优美与否,除了与右手运弓息息相关之外,更少不了左手按弦的质量。错误的按弦通常会使得音色单薄,
让揉弦不仅费力且效果不如人意;但是正确的按弦能够让音色变得更为圆润丰满,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出揉音应用的效果。
许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就算费力去揉弦,但揉音却差强人意,这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按弦不稳定。其实只要你在按弦的过程中,把胳膊的重量慢慢落在指尖上,然后感受一下左手指尖与左肩的联系。并且保持这种左手手臂连通域放松的感觉,使手臂开始发动揉弦。你会慢慢发现揉弦时,手指与手臂的动作会变得有力、自由,音波也随即更加明显,这时你再感受一下,你会发现按弦的手指好像是在跳舞,非常安稳舒适。
保持左手指尖与左肩的连通,便于演奏者的揉弦连接一起。有的同学整首乐曲都会持续一种紧张而高速的揉弦状态,这样的音乐会让听众有不自在的感觉,不能带给人享受与美感。有的同学在演奏的时候,揉弦通常会揉一揉,停一停,断断续续的揉弦会让乐曲中的旋律变得不连贯,从而音乐的表现力度不高。正确的揉弦应该像清水研磨般可将乐音分化开来,使得音乐变得更加丰满富有感情。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用手臂带动揉弦,这样便于揉弦的连接,不过在一些旋律乐段比较多的歌曲中,使用手腕揉弦会让声音更加宽厚、温和。除此之外,在某些快速乐段中,为了能够更加突出旋律音的连接,我们可以采用手臂揉弦。
五、练琴时要学会倾听:耐心倾听每个乐音,全面体验音乐
应该很多学习音乐的人都曾经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第一次听交响乐团合奏或钢琴弹奏某首乐曲的时候,你会留意到很多以往自己单独练习时从来不曾注意到的细节,使得你对这种乐曲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小提琴是一种单旋律的乐器,其演奏的仅仅是乐曲中的某一个部分,就好比小提琴演奏的部分是花园中的一朵花,若我们只留意这朵花,不管我们观察得多么细致,还是没有办法看清花园的全貌,因此我们要学会整体把握音乐。
作为一名演奏者,要对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负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在练琴的时候过于在意学习的快慢,急于求成,就算确实需要慢练的时候仍然没有静下心来,这样的练习只能事倍功半。如果我们在练琴的时候学会放慢我们的心情,用心倾听每一个音符,给予足够的时间去认识、体会每一个乐音的美,体会每个乐音的作用、功能及其效果。要知道,每一个音符都是经历作曲家的呕心沥血,任何一个音符都不能被忽视,只有当你用心去了解它们,你才会真正了解到作品的全貌,领略到作品的内在感情,才会对音乐充满敬畏之情。但是,若我们连每一个音符都没有充分了解,那么我们怎样将作品演绎出来,我们所演奏的乐曲又如何令人满意?万事开头难,当你确实坚持下去,你会慢慢发现,随着练习次数的不断增多,你的听力会变得越发敏锐,你能够受到的音乐细节更加风度,换而言之,你的练习就更加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俊.论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颤指技巧[D].太原:山西大学,2013年.
[2]罗微.论儿童小提琴启蒙教学及心理训练在其中的作用[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3]谢昊明.在小提琴练习中如何提高音乐表现力[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3年.
[4]张晓君.认知心理学原理运用于小提琴教学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马雪竹.浅论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张晶.浅论在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音乐表现力[J].华章,2010,(23).
[7]刘朝,刘婷.关于学习小提琴练习曲培养和声感的初探——以《克莱采尔小提琴练习曲》12、35课为例[J].北方音乐,2012,(09).
[8]韦玮.论小提琴演奏中左手技术的训练及音乐表现力[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04).
[9]宋璐璐.优化整合,兼收并蓄——由小提琴考级谈宁德儿童小提琴教育[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