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一般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说是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产物,它向大众提供一系列文化生产中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在越来越高速发展的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人们的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娱需求日益壮大,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水平来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架构还不够系统,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还不能更好地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性。因此,李向民、王晨等人共同主编的《文化产业管理概论》(2006年8月书海出版社出版)一书被作为“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的规划教材,其意义就在于能够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育和传播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更大范围地启发当代中国文化产业管理者和体制改革者的理论性和策略性思考。对此,笔者认为,在讨论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该考虑文化产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考虑当前科技时代的变化,尤其是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首先,从文化产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来看,我们需要更加专业和系统化地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和管理的规律性,从而总结经验和规律,来更好地践行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践。
笔者认为,要想更深刻和更全面地掌握文化产业管理基础知识,《文化产业管理概论》一书就不能不读。主题内容上,《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是一本系统化的文化产业管理理论专著,它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的导论提纲挈领地总结了当代文化产业的概念,从经济产业的专业角度对文化产业的组成结构、类型分类和文化品牌故事进行了深度的阐述和分析;第二章的文化产业管理体系和层次,则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阐明文化产业管理中的管理部门、管理层次、管理方法等;第三章是站在国家“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角度来对当前文化产业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理论架构和知识普及;第四章是从意识形态管理的角度来论述意识形态管理和文化监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管理意义、管理模式、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第五章是从政策的角度来论述产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具体措施,并通过美国和韩国政府文化产业政策来启发读者的比较思考;第六章主要是文化产业的融资管理,做好知识产权和文化市场的价值评估、融资管理工作;第七章和第八章是从中观的角度论述了区域文化产业的规划布局和集群发展;第九章和第十章则分别从微观的企业发展角度来阐述文化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总之,《文化产业管理概论》一书是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性教材,凝聚了大批专业学者丰富的研究和教学成果,积极地从最新的文化产业管理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学习和借鉴中形成了一个中国化的文化产业管理理论体系,结构严谨,架构全面,对当代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实在文化产业管理经验上,美国、日本和韩国都是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学习和借鉴对象。从文化管理模式的研究角度看,美国主要是市场调节型的管理模式,它充分尊重和强调市场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让最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流转,这种模式使得美国的文化产业变得更加活跃和繁荣,同时竞争也相当残酷,迪士尼等大型文化企业因为掌控着大量的文化资源和投融资资源,因此把控着文化产业的话语权;日本和韩国则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这两个国家非常注重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在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营的过程中多次提出了振兴民族文化的政策导向,并通过投融资、文化扶持基金来确保民族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对中国来说,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中国大众文化表现出了多元化的开放特性,我们既要注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也要注意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和创新,所以最适合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应该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这样既能保证文化产业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同步发展,也能保证国家和政府在文艺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中的指导作用。
其次,从全媒体的发展趋势和与文化产业间的关联性来看,我们也需要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全媒体的发展情况,并借助媒体传播的多元渠道和方式来增强文化产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由此提高文化的产业价值。当然对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来说,我们也要注意到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和实时性,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监管。
全媒体指的是现代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介共同融合发展的情况,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文化信息的传播覆盖面更广,文化产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张,文化变现的情况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在全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真正显露出了它作为朝阳产业的潜力来,全媒体的经营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经营和营销的重要传播媒介。在传统媒介和网络新媒介加速融合并最终发展到进入全媒体时代的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逐渐和媒介文化市场紧密关联。在全媒体时代下,研究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就必须注意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传播过程:在宏观调控上,我们要拓展文化产业管理的数据来源,采用数字化媒体的新科技手段来全面掌握文化产业的总量调控和结构优化;在文化监管上,我们要大力提高对互联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监管,互联网具有高度的隐秘性和庞大的信息容量,这给文化产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当前网络实名制、舆论监控等都是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管理上,我们要充分考虑全媒体时代的传者和受众特性,以及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集聚现象,从而给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政策,以扶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全媒体时代,大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进一步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群的集聚,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文化產业管理需求。可以说,自全媒体时代到来之后,文化产业得到了井喷式的产能释放,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监管不力的现象。文化产业的产能过热、虚热,文化导向混乱,或出现了结构性的产能失衡、同质化竞争等情况,导致文化产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受到了体制上的阻碍,无法发挥高效管理的作用。不仅如此,全媒体时代的信息爆炸和资讯泛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真假优劣又很难辨别,一些不良文化企业甚至一味迎合受众的口味而生产经营一些不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放大文化产业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全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一定要理顺文化产业和市场的关系,正确认识全媒体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创新文化产业的监管和执法模式,统筹各区域文化产业的效益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从全媒体时代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来看,它的目标在于破除旧体制中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部分,打破文化产业制度中的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旧局面,让新的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保驾护航,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繁荣。
从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主体来说,它必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发展趋势,有关政府部门需要综合各项基层实践经验和宏观统计结果,对文化产业的职能、方式、组织结构和具体措施进行指导,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意识形态、政策、投融资,以及区域文化产业结构的布局作出正确的选择,在制度、准则和机制上作出明确的规定来规范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价值取向和传播活动等。我国原有的文化体制呈现出明显的政府事业单位特征,与市场脱离,各區域的文化产业相互隔离分裂,投融资的渠道狭窄,文化产业项目生存困难,运行的机制也逐渐陷入僵化,一些新的文化产业产品和现象无法在旧有的管理体制规则中找到相应的说明。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大众更加透明和快速地掌握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和传播过程,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可能继续采用传统的事业单位制度,而应该更好地与市场接轨,更好地与大众传播媒介相配合,更快地提高文化管理体制的管理和反馈效率。
针对全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笔者认为宏观角度我们要注意三点。其一,转变政府文化部门的职能,提升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指导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更完善的行政服务来为文化产业经营活动提供优良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让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更加专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其二,加快对文化产业市场的研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格局。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既要强调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也要强调市场自主调节的基础性经济功能,从而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文化产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其三,形成对文化企业和项目的统筹管理,为避免文化产业市场出现重复产能或同质产能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文化企业和项目的统筹管理,整合全国文化资源和产能,通过统筹管理来更好地引导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规范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真正走创新的、品牌化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文化产业被称为黄金产业并非空谈,在未来的大众消费市场中,精神文化的消费将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甚至终有一天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就算是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也已经展现出了它极具前景的一面。在全媒体时代,这种势头只会更加迅疾和汹涌,所以需要对当前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进行更完善的改革发展,从而适应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排除制度上的制约因素,让其更加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管理概论》一书的内容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它既包括了国家在文化产业管理中的宏观调控指导,也包括了区域政府和部门在区域文化产业管理中的政策方针服务指导,还包括了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而在全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则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调整和改革僵化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使其更适合文化产业的繁荣壮大发展。除此以外,笔者还认为地方政府部门和文化企业也应该更加关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因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果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
(白一惟/澳门城市大学在读硕士生)
首先,从文化产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来看,我们需要更加专业和系统化地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和管理的规律性,从而总结经验和规律,来更好地践行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践。
笔者认为,要想更深刻和更全面地掌握文化产业管理基础知识,《文化产业管理概论》一书就不能不读。主题内容上,《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是一本系统化的文化产业管理理论专著,它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的导论提纲挈领地总结了当代文化产业的概念,从经济产业的专业角度对文化产业的组成结构、类型分类和文化品牌故事进行了深度的阐述和分析;第二章的文化产业管理体系和层次,则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阐明文化产业管理中的管理部门、管理层次、管理方法等;第三章是站在国家“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角度来对当前文化产业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理论架构和知识普及;第四章是从意识形态管理的角度来论述意识形态管理和文化监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管理意义、管理模式、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第五章是从政策的角度来论述产业政策的定义、功能和具体措施,并通过美国和韩国政府文化产业政策来启发读者的比较思考;第六章主要是文化产业的融资管理,做好知识产权和文化市场的价值评估、融资管理工作;第七章和第八章是从中观的角度论述了区域文化产业的规划布局和集群发展;第九章和第十章则分别从微观的企业发展角度来阐述文化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总之,《文化产业管理概论》一书是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性教材,凝聚了大批专业学者丰富的研究和教学成果,积极地从最新的文化产业管理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学习和借鉴中形成了一个中国化的文化产业管理理论体系,结构严谨,架构全面,对当代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实在文化产业管理经验上,美国、日本和韩国都是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学习和借鉴对象。从文化管理模式的研究角度看,美国主要是市场调节型的管理模式,它充分尊重和强调市场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让最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中流转,这种模式使得美国的文化产业变得更加活跃和繁荣,同时竞争也相当残酷,迪士尼等大型文化企业因为掌控着大量的文化资源和投融资资源,因此把控着文化产业的话语权;日本和韩国则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这两个国家非常注重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在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营的过程中多次提出了振兴民族文化的政策导向,并通过投融资、文化扶持基金来确保民族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对中国来说,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中国大众文化表现出了多元化的开放特性,我们既要注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也要注意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和创新,所以最适合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应该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这样既能保证文化产业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同步发展,也能保证国家和政府在文艺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中的指导作用。
其次,从全媒体的发展趋势和与文化产业间的关联性来看,我们也需要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全媒体的发展情况,并借助媒体传播的多元渠道和方式来增强文化产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由此提高文化的产业价值。当然对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来说,我们也要注意到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和实时性,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监管。
全媒体指的是现代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介共同融合发展的情况,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文化信息的传播覆盖面更广,文化产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张,文化变现的情况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在全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真正显露出了它作为朝阳产业的潜力来,全媒体的经营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经营和营销的重要传播媒介。在传统媒介和网络新媒介加速融合并最终发展到进入全媒体时代的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逐渐和媒介文化市场紧密关联。在全媒体时代下,研究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就必须注意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传播过程:在宏观调控上,我们要拓展文化产业管理的数据来源,采用数字化媒体的新科技手段来全面掌握文化产业的总量调控和结构优化;在文化监管上,我们要大力提高对互联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监管,互联网具有高度的隐秘性和庞大的信息容量,这给文化产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当前网络实名制、舆论监控等都是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管理上,我们要充分考虑全媒体时代的传者和受众特性,以及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集聚现象,从而给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政策,以扶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全媒体时代,大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进一步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群的集聚,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文化產业管理需求。可以说,自全媒体时代到来之后,文化产业得到了井喷式的产能释放,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监管不力的现象。文化产业的产能过热、虚热,文化导向混乱,或出现了结构性的产能失衡、同质化竞争等情况,导致文化产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受到了体制上的阻碍,无法发挥高效管理的作用。不仅如此,全媒体时代的信息爆炸和资讯泛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真假优劣又很难辨别,一些不良文化企业甚至一味迎合受众的口味而生产经营一些不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放大文化产业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全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一定要理顺文化产业和市场的关系,正确认识全媒体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创新文化产业的监管和执法模式,统筹各区域文化产业的效益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从全媒体时代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来看,它的目标在于破除旧体制中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部分,打破文化产业制度中的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旧局面,让新的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保驾护航,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繁荣。
从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主体来说,它必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发展趋势,有关政府部门需要综合各项基层实践经验和宏观统计结果,对文化产业的职能、方式、组织结构和具体措施进行指导,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意识形态、政策、投融资,以及区域文化产业结构的布局作出正确的选择,在制度、准则和机制上作出明确的规定来规范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经营、价值取向和传播活动等。我国原有的文化体制呈现出明显的政府事业单位特征,与市场脱离,各區域的文化产业相互隔离分裂,投融资的渠道狭窄,文化产业项目生存困难,运行的机制也逐渐陷入僵化,一些新的文化产业产品和现象无法在旧有的管理体制规则中找到相应的说明。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大众更加透明和快速地掌握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和传播过程,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可能继续采用传统的事业单位制度,而应该更好地与市场接轨,更好地与大众传播媒介相配合,更快地提高文化管理体制的管理和反馈效率。
针对全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笔者认为宏观角度我们要注意三点。其一,转变政府文化部门的职能,提升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指导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更完善的行政服务来为文化产业经营活动提供优良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让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更加专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其二,加快对文化产业市场的研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格局。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既要强调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和科学性,也要强调市场自主调节的基础性经济功能,从而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文化产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其三,形成对文化企业和项目的统筹管理,为避免文化产业市场出现重复产能或同质产能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文化企业和项目的统筹管理,整合全国文化资源和产能,通过统筹管理来更好地引导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规范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真正走创新的、品牌化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文化产业被称为黄金产业并非空谈,在未来的大众消费市场中,精神文化的消费将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甚至终有一天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就算是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也已经展现出了它极具前景的一面。在全媒体时代,这种势头只会更加迅疾和汹涌,所以需要对当前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进行更完善的改革发展,从而适应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排除制度上的制约因素,让其更加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管理概论》一书的内容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它既包括了国家在文化产业管理中的宏观调控指导,也包括了区域政府和部门在区域文化产业管理中的政策方针服务指导,还包括了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而在全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则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调整和改革僵化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使其更适合文化产业的繁荣壮大发展。除此以外,笔者还认为地方政府部门和文化企业也应该更加关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因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果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
(白一惟/澳门城市大学在读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