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当代动画电影对本土资源的运用

    丁桢桢+周晓珠

    众所周知,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当代社会构建了一个“数字化、多元化、全球化”空间,其所带来的数字化跨界,使本土资源的传播形式探寻到了新的投放平台——影视媒体。并且,数字网络的普及,促使文化、信息等得到进一步的时效互通,这使大众意识形态也有了一定改变。因此,迸发了当代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理念变革,即不仅包含美国本土现象、文化,也极力将故事文本倾向于“全球化”的构架。尤其在迪士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里,彰显了本土资源跨界运用的特征与优势,其题材选用、剧情构架、故事背景上,拼接与重组了美国的本土元素,并运用到其“社会镜像、本土文化、原创文本”三个方面的创作里,这不仅丰富了动画电影的叙事风格与表现形式,也推动了美国动画家们制作出融而不同的动画电影。

    一、 社会镜像:现实冲突的拟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动画电影在艺术创作上,既保留了动画电影固有的风格特征,也通过3D、动作捕捉等数字技术去仿真现实场景、人物形象,这无疑为美国动画电影打造社会镜像提供了契机。正如沃尔特·迪斯尼曾说过:“卡通的头等职责并非按照事情发生时的样貌原样复制——而是恰恰要对生活和情节进行夸张性的描绘……让那些我们都认为以事实为依据的富于想象力的狂想和生活之梦的狂想都能成真。”[1]美国动画电影可谓嫁接于现实世界之上的理想世界,能设计出另一种“真实”的世界形态。在《超人特工队》《怪兽大学》《头脑特工队》等美国当代动画电影的创作中,都能看到美国动画家们独具匠心的世界观设计,而3D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不仅存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是以社会现象为框架,展现了对“种族”与“文化”两大核心问题的写照。

    (一)种族群体的复杂性冲突

    早在美国成立初期,白人与黑人间的种族关系,就成为了其社会讨论的核心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所迎来的他国人群愈来愈多,种族平等观念也越发被倡导,这使美国的种族意识有所改善,且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不同种族间的融洽,但想要实现不同种族间绝对和睦,达成没有分歧的相处,却仍是漫长的过程。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影片的动物城里居住了不同类别的动物,象征着美国社会里复杂的群体,而将这组对立关系的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安置在同一环境里,则是对美国当下社会里白人与非白人群体的拟人化。按照该片的设定,两大对立的种族因时代的变化,使它们不再互相畏惧、能够共同生活,这样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表面上形成了不同种族间较为稳定的互处模式,种族间没有极端冲突的发生,但在部分食草动物的意识里,却仍存有对动物本性的芥蒂,如同电影开头时,小朱迪表演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捕杀,最初面对狐狸尼克的“质疑”“防范”,以及随身携带防狐狸的喷雾,都暗示了其内心对两大种族间能否共存的怀疑态度,随着食肉动物兽性事件的曝光,进一步唤醒了食草动物们对食肉动物的捕杀本性的担忧。同时,因为不同类种里的体型差异与动物内部等级的划分,设定了百兽之王“狮子”担任动物城的市长,形态弱小的“绵羊”担任副市长,通过副市长当选的原因只是市长为了得到占据动物城多数的食草动物的支持,侧面揭示了动物城里平等和睦的假象,再加上朱迪在动物城后所遇所闻的不公待遇和大象拒绝给弱小群体销售冰棍,不但指出动物种族间的“歧视心理”,也暗示了美国公民所有的种族歧视现象。随后,剧情围绕食肉动物兽性行为的事实真相,暗指出种族相处依旧是当代美国社会问题的根源,且美国大众对某一事件的判断不应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而导致因种族里个别案例就对某一群体作出好、坏的定义。

    (二)多元文化的并存性冲突

    由于美国的社会背景,决定其包罗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文化,这样的多元文化,在以自我意识为主导思想的美国社会里,对多元文化给予了比较中立的态度,既可以接受不同文化的存在,也不阻止他人对不同文化的排斥感。但多元文化的并存,使文化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系,延伸出当代美国对不同文化的本土化与吸纳化,这一方面拉近了文化间的地域界限,另一方面也间接导致大众对本有的文化的少许漠视。这一点在影片里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朱迪调查案件过程中,当发现俱乐部里的动物不穿衣服的行为时,朱迪、尼克和俱乐部成员形成了三种态度的代表,即不认同、中立、认同,这里的态度分歧可以当做是美国多元文化并存的冲突,受多元文化的传播影响,大众喜于接受新的文化元素,如服饰、饮食、艺术等,并渐渐将这些新文化元素划为生活里的一部分,以朱迪为代表象征了对新文化元素的接纳而对动物自身文化的部分“遗忘”,尼克和俱乐部成员则代表象征了对动物自身文化的保留,正如该情节里台词所提出的“动物原本就不穿衣服”,笔者认为,这句台词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从影片风格上为了突显出朱迪等动物形象被拟人化的思维,即动画里让动物们选择穿上衣服,意味着这里的动物们选择了具备人类的意识,这也能更好地使动物形象符号化,象征出社会里的某种群体;另一层则是喻示当代社会思想意识的转变带来了文化的同化,从现实社会里当代人类给宠物、马戏团给动物穿衣服的刻意行为,到影片虚构社会里大部分动物们穿衣服的主动行为,现实与虚构里的主动与被动关系的改变,实则对比出了美国当代大众对多元文化的认可程度。

    二、 本土文化:核心精神的并置

    有学者认为,“动画电影传播的本身也是一个对文化阐释并认真记录的过程,一是表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力图通过软实力的输出去影响观者的世界观,进而让本土文化影像世界构成最主流核心价值体系……”[2]可见,动画电影有着对本土文化的表现,在《疯狂动物城》里,其传递着当代大众文化的同时,更主要地传播出了美国核心精神,即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娱乐精神。

    (一)个人主义的感召

    美国文化的形成与其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甘命运被主宰的美国人,通过一系列抗争去争取独立与民权,这样的历史背景,促使美国自诞生起,就提倡追求自由平等、独立个性,进而衍生出美国浓郁的个人主义色彩,即尊重自我的意识与渴求自我的价值,这样的核心观念在《疯狂动物城》里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就两位主人公而言,朱迪是被归为弱势动物的兔子,在童年时遭受了比自己高等级动物的伤害,却反而让朱迪更加立志要成为警察,去捍卫弱小草食动物在社会里的权利与地位,面对动物城警察局里不公平的分配待遇,朱迪抱着乐观的态度,力求能得到平等的对待,虽然受到了工作上的挫败情绪,但为了改变“弱小”的形象,听闻破案机会后坚持去参与,并希望以此获得认可,这种不甘命运、渴望认可、不失自我的意识正是美国个人主义的象征。而狐狸尼克不同于朱迪身上正义、勇敢的强硬形象,以一位父亲为满足儿子生日愿望的和蔼形象登场,这让尼克的个人主义仿佛表现得不如朱迪鲜明,而后朱迪无意揭露了尼克最初形象的伪装,才让这个本是扁平形象的角色,瞬间饱满起来,随着剧情的推进,尼克在破案过程中对于朱迪的帮助与鼓励,及透露出年幼时参加童子军的悲伤经历,渐渐展现出其内心的机智、善良、宽容、勇敢,这些复杂的性格差异体现出尼克式的个人主义色彩——对自我人格的存留与完善。

    (二)英雄主义的标签

    美国人所具有的强烈个人主义意识,让缺乏悠久历史的美国,决心为这种个人主义打造一种归属感,这就促发了美国人热衷于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与崇拜,“英雄”成为了美国个人精神的寄托,亦逐步形成了美国最广为人知的英雄主义。纵观美国动画电影,英雄的形象几乎渗透到了每部动画作品里,这些英雄也许是真正具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也可能是身怀绝技或具有冒险精神的“普通人”,不过,他们并非绝对完美的存在,有着各自的苦恼,也会遇上不同难度的挫折与困境,但最终他们能够超越自我,战胜一切。电影中的朱迪和尼克都是英雄形象的符号化象征,它们都有着战胜与克服自我的意识,值得一提的是,朱迪的英雄形象比较直接,它继承了美国传统的英雄形象,自幼就有着不畏强权、扶助弱小的精神,并通过“儿时帮同伴去夺回票→警校训练的努力→捉贼与救下仓鼠小姐→破案过程的毅力”这一系列的过程,体现了对自我能力的挑战,最可贵的是,朱迪敢于承担自我的过错,面对自身言语引发了动物城里食草与食肉动物间的矛盾,在得知真相后,及时去挽救错误的局面,再次显露了其英雄主义的精神。而另一位主人公尼克的英雄形象则比较隐晦,通过在朱迪失意时的鼓励,以及协助朱迪找到真相,形成与狐狸固有的狡猾形象对比,比较出其自身的正义意识,特别是维护朱迪的信念、讲述自己童子军的梦想、接受朱迪的道歉并愿意继续帮忙,更加表现了其骨子里的正义感,从而造就了尼克的超我意识。

    (三)娱乐精神的宣扬

    美国是一个动感的民族,娱乐是其一种精神。[3]这样的文化特性,使风趣与幽默成为了美国动画电影里其不可缺少的元素,让动画家们敢于大胆地去构想乌托邦式的梦幻世界,且在角色设定上敢于挑战,能够创造出与社会原型差异化的形象,表现形式上的奇思妙想更是有效地催生了动画电影的戏剧性、娱乐性。譬如,影片里的动物城在背景环境上,张扬着如美国纽约般的时尚都市气息,画面里繁华、独特的高楼建筑,显眼的LED大屏幕上投放着动物城巨星夏奇羊的广告,都无不体现出动物城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娱乐的氛围也不由而生。在这样的都市环境下,娱乐精神的折射更是被置于不少情节中,比如爱吃甜甜圈、关注明星的胖豹妞警官和车管所里爱听笑话的超级慢速者树懒,这两处不仅是美国娱乐形式的呈现,也以轻松、有趣地方式暗讽了部分美国政府机构人员的工作散漫。再如朱迪和尼克被强大的北极熊抓走,在设想着大老板会是何等彪悍、威武的形象时,却万万没想到竟是一只小小的仓鼠,这种潜藏着美国娱乐文化的戏剧化反差,可谓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了剧情的幽默感。

    三、 原创文本:本土视角的突破

    电影作品的故事蓝本最初是以文学作品为主,这点在动画电影上也不例外。“动画电影从其产生以来,对神话、寓言、童话、传奇、科幻的表现一直是主流的故事范畴。”[4]因而,美国动画电影的叙事模式比较固定,通常是风趣幽默与美式英雄的冒险剧情,其文本的编写上,大多是对经典故事的借鉴并进行合理的提炼与加工,或将他国故事本土化的文本改编,这使受众有了一定的审美疲劳,渴望能看到一些更加新奇的作品。因此,近十年来,美国陆续推出了一些原创动画文本,但它们文本编写上存在奇幻、魔法、未来、星际、丛林的题材背景局限,而《疯狂动物城》的原创文本打破了这种局限,亦是对本土资源运用的成功范式,其题材背景源自于当下的社会现状,是对当代大众内心世界的描写,通过叙事主题、故事定位、拟人化风格的创新,促使了其原创文本的本土性突破。

    一是传统叙事主题上的升华。受美国文化的影响,美国动画电影有着足够的娱乐性,其文本上不会设置过于复杂的剧情,偏向于用比较简单、统一的故事传递出某种观念或信息,正如“传统的美国动画片大多表现‘冒险‘力量‘狂欢等浪漫主义母题,这是源于动画片讲述的故事表现了人类无意识的梦幻活动,它为人们提供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欲望乌托邦式的解决方案”。[5]《疯狂动物城》拥有“乌托邦”式与“反乌托邦”式的对立组合,故其主题上有着对传统叙事母题的继承,但并不局限于扬善惩恶和浪漫爱情,而是结合当下的美国现状,在动画里增加了当代人们对“社会”“人性”“自我”的反思,实现叙事母题的提升,以此拓展了不同群体的观看,且产生出不同的观影体验,使儿童们能通过电影获得正确的判断意识和无穷乐趣,成人们则能对美国当代的人生观、价值观该如何走向做出思索。

    二是故事定位上的革新。整部影片的基调依然具有了迪士尼的梦幻主义与挑战精神,故事节奏上依旧是按照“以时间线索上的顺序发展为主导,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追求情节结构上的环环相扣和完整圆满的故事结局”。[6]但不同于纯粹幻想题材的原创文本或者引用异域故事的本土化原创文本,该片的定位更倾向于构建老少皆宜的故事,是将“理想与现实、通俗与晦涩、欢喜与沉思”三组对立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原创范式,以此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与紧凑感,在其故事情节的设置上,有着与之相应的鲜明对照,如:朱迪到动物城的心路历程是对第一组元素的刻画,展现了从孩提时的梦想到走入梦想世界后,因周遭的不定因素,导致你理想破灭,或激励你直面人生。再如,朱迪与尼克调查案件真相的过程则是第二组元素的形成,即食肉动物本性的解读和食肉动物被陷害的原由,其后者的真相揭示,则使成人观影者能发掘出暗喻的潜在社会矛盾。而对于第三组元素的运用最为巧妙,将看似不经意的插曲,嫁接在搞笑情节里,通过前后情节的强烈对比,带来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并蕴藏着对现实问题的讽刺。

    三是,拟人化题材风格的完善。在美国美国动画电影里,角色皆为拟人化的题材并不占主流趋势,这是因为不论《狮子王》《虫虫总动员》《熊的传说》,还是《功夫熊猫》,它们所比拟的多是“主角蜕变”过程,虽然画面风格、背景框架、形象设计等都有着彼此的个性化,但整体内核所呈现的却大同小异。然而,《疯狂动物城》的拟人化设定,在包含了“主角蜕变”的基础上,将拟人化的角色形象置于以宏观现实为背景的想象空间中,通过拟人化的动物世界联系着现实大众的生活环境,借用动画角色的言行代替现实大众的心理,使其产生出他者化的内心话语,以此引起大众与影片间的共鸣。同时,这样的拟人化题材,形成了与现实环境相似且异的氛围,不仅更利于塑造现实群体的符号化形象,也开启了拟人化动画电影为现实写照的故事新模式。

    结语

    对于动画电影而言,21世纪的数字化跨界融合趋势,为其增加了不同元素间的交融,它所产生的本土资源于美国动画电影的转换,给动画内容、题材带来了更广的想象空间,为美国文化传播开启了数字艺术化的途径。同时,美国动画电影的成功,可以看作是对美国本土资源的巧用,这不仅有助于美国动画电影受众范围的开拓,也使其更加符合了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动画电影市场。

    参考文献:

    [1](英)吉尔·内尔姆斯.电影研究导论[M].李小刚,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245.

    [2]周越,李可文.动画电影与文化传播[J].设计艺术研究,2014(6):33.

    [3]叶志良.跨界叙事 戏剧与影视的文化阐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94.

    [4]葛玉清.动画电影艺术空间的本土化生存[J].当代电影,2012(4):76.

    [5]蔡骐,胡夏滢.新世纪以来美国动画片的艺术创新[J].中国电视,2015(12):96.

    [6]张冉.1989年以来的迪斯尼动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14.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