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匆匆那年》看网络剧的成功之道

    别君红

    【摘 要】2014年8月4日由搜狐视频独家播出的网络剧《匆匆那年》在播出后引起了超高的关注。该剧描述了80后曾经的青春回忆,在2014年横店影视节该剧获得“最佳网络剧奖”。在本文中,笔者重点从改编策略、主创团队、制作标准、媒体环境等方面探讨该网络剧成功之道。

    【关键词】网络剧;策略;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17-01

    网络剧《匆匆那年》根据九夜茴同名网络小说改编,描述了80后曾经的青春回忆。该剧首播后迅速蹿红,热播两个月后就轻松收获超过4亿的点击量。2015年底,网友期待已久的《匆匆那年:好久不见》在搜狐视频独家播出。尽管一播出就爆出小说作者和搜狐公司的版权之争,但借助着原网络小说和网络剧的超强人气,《匆匆那年:好久不见》也赢得了一路走高的点击率。能够引发如此持续的市场效应说明2014年网络剧《匆匆那年》是深入人心的。在本文中我将重点分析网络剧《匆匆那年》的成功之道。

    一、忠实原著基础上的细节创新

    该剧在故事上基本忠实于原著,以陈然的回忆作为故事的主线,通过倒叙的结构进行青春的回忆。在制作过程中该剧充分发挥网剧的优势,采用边制作边播出的互动方式进行创作,观众的参与大大丰富了故事的内容。有很多原作品没有的场景和细节让人印象深刻。例如酒吧里陈寻给方茴带上易拉罐环,一个小小的道具设置传达出了两人暗生的情愫。另外申奥成功、抗击非典等能够体现年代的典型场景的展示让观众倍感亲切,增加了网络剧的可看性,更能引发年轻观众对青春的集体追忆。

    二、用80后团队诠释80后青春

    《匆匆那年》大胆启用了80后团队诠释80后的青春。导演姚婷婷作为85后导演第一次执导长剧,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如今的姚婷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信任年轻导演和演员,保护我们的创作自由,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演员确实都还年轻,互联网就是相信年轻人,我们的选择也是通过频繁试戏,寻找到最贴合故事人物性格的演员”[1]从导演到演员到制作团队全部80后,这的确是大胆的尝试。一方面,这只年轻的团队能够对80后的故事诠释的更有代入感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这只年轻的团队能够节约大量的成本,这对网络剧投资团队来说也是一举两得之事。

    三、“高大上”的网剧制作标准

    《匆匆那年》每集的制作投资为100万,大胆启用新人后资金得以投入内容制作。该剧完全采用4K摄制,可以说成是电影级别的网络剧。在宣传上更是达到电影级别。举行4K高清观影会、开展“匆匆那年青春宣言”活动、采用多渠道宣传影片,在宣传效果上不输给电影版《匆匆那年》。很多网络剧由于制作经费紧张而在画面上无法追求精良,网剧《匆匆那年》的“高大上”制作标准让很多观众眼前一亮。

    四、网络剧风靡的天然优势

    《匆匆那年》的成功也得益于如今网络剧风靡的大媒体背景。从2005年中国第一个大型视频网站“土豆网”的成立到2008年优酷出品第一部网络自制剧《嘻哈四重奏》,十年时间中国视频网站飞速发展,网络剧从量到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几年,搜狐视频出品的《屌丝男士》、优酷和万合天宜共同出品的《万万没想到》都是网络剧的代表作。网络剧风靡的原因既有技术进步带来的“微艺术”的普及,又有影视产业发展带来的强大市场需求。但最重要的是网络剧从题材类型到表现方式的多元符合当下网络主流收视群体的需求。目前的中国新媒体平台上活跃用户大多是80后、90后群体,他们作为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对网络剧持追捧态度。《匆匆那年》从网络小说时代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如今的的网络剧成功的“把文学粉丝”转变为“追剧粉丝”。

    五、结语

    《匆匆那年》的改编实现了小说和网络剧的双赢。不仅年轻的观众、众多的原著党给予好评,就连知名导演和原著作者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著名导演高群书在点映后表示:“没想到现在的网络剧可以做得这么高级,直接搬到影院办首映,这部小说有很多人喜欢,青春题材也是容易引起大家共鸣的题材,画面的掌控也很到位,整体非常好”;“现在还有点没缓过神来,笔下的人物跃然眼前,虽然我们回不去青春,但可以再看一遍青春,这部《匆匆那年》更注重原作品的原汁原味。”原作者九夜茴在如此评价。”[2]

    和《匆匆那年》几乎“零差评”相比,当下很多热播网络剧颇具争议。2015年底一部名为《太子妃升职记》的网络剧成为最具话题度的网剧,但由于故事“尺度太大”而在2016年1月20日被强制下线修改,与它一同下线的有《心理罪》《盗墓笔记》《探灵档案》等高人气网剧。一方面是满足巨大市场需求,一方面是引导和提高观众的审美品位,在这一点上网络剧《匆匆那年》应该值得很多网络剧借鉴。

    参考文献:

    [1]姜燕.《匆匆那年》导演姚婷婷:我不想做金字塔的基石[EB/OL].http://ent.ifeng.com/a/20140903/40285493_0.shtml,2014-9-3.

    [2]齐路.互联网不只提供娱乐还可提供走心之作[EB/OL].http://yule.sohu.com/20140807/n403211120.shtml,2014-8-7.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