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创作手法

廖婷
摘要:赵元任是为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作曲家、理论家。《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他于1926年创作的,刘半农词。本文通过对该作品的音乐结构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其在创作中的技法特征。
关键词:教我如何不想他 音乐结构分析 创作特征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我国早期的艺术歌曲代表作之一,由赵元任创作,刘半农词,收集入《新诗歌集》。该曲是触景生情式的抒情歌曲,通过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自然景色富于诗情画意的描写,表达了主人公对 “他”的思念。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中国青年在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恋爱的激情。赵元任,字宜重,著名的语言学家、作曲家、理论家。他在创作中很重视欧洲作曲技法和民族风格语言的探索,是我国近代最早注意要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作曲家。
一、音乐结构分析
全曲由四个乐段组成,是按照通谱歌的形式作曲的。每个乐段的结构一样,以起承转合作为音乐的基本陈述方式。且每一段的歌词都以同样的诗句“教我如何不想他”结束,又都以西皮过门的核心音调为旋律基础,但是四句诗句是作者情感变化的发展,分别出现在各调上。
第一乐段是E大调,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主人公在天上的微云,地上的微风等自然景色中,抒发个人的情感。从音乐材料上看,第一句为原生句,第二句为变化重复句,第三句的旋律将前两句的旋律素材进行了展衍、换序、移位、缩减了节奏,结束的音调是一个小六度,仿佛是一个问句,与第四乐句形成了对答式的呼应。
第二乐段的主歌是E大调,副歌转到了B大调,描写天上的月亮,地上的海洋。月光与海洋相恋的这种情意绵绵,表达了漂泊在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将前一乐段中最后一个乐句的素材中的核心音调纯四度(升C音—升F音)进行展开、扩充。第三乐句虽然音调与前一乐段相同,但调性不同。第四乐句采用了七度大跳的手法,把旋律推进了一个小高潮。
第三乐段的主歌是E大调,副歌转到了G大调,描绘了秋天的的景色,在落花流水中,主人公的内心开始彷徨、无奈。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由第一乐段中素材中的核心音调纯四度(升C音—升F音)进行展开、扩充。第三乐句转到了G大调,连续的附点节奏与歌词内容紧密相扣,使情绪进一步提升,流入出浓厚的思念之情。
第四乐段主歌是e和声小调,副歌回到了E大调。描绘了冬季中的冷风、暮色中燃烧的野火、西天残霞。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运用纯四度(B音—E音)进行展开、扩充。第三乐句回到了主调,且音调与首段一致。第四乐句在旋律结尾处运用了八度大跳,拉宽了节奏时值,力度渐强。使使音调上扬,突出主题“教我如何不许想他”,把作品推向高潮,表达了浓郁的乡愁。
二、创作特征
(一)词曲的结合
赵元任认为,歌词与曲调的关系是平等的,二者的结合能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中国歌曲不像西方歌曲那样讲究重音,因此在创作中中国语言四声应用也是很重要的,即语调。在与曲调结合的具体操作上,他倾向于按旧词调、吟诵调写法,在平仄音的基础上度曲,这与中国传统古诗词的联系非常密切。在《教我如何不想他》第一乐段中,赵元任对“天上”、“地上”的节奏处理运用的是前短后长的方式,而对“微风”、“教我”、则采用了紧凑型的节奏,同时,旋律的进行以平稳为主。在对“微风”、“微云”中“微”字的处理上,则做了句尾长音的安排,对同一字的音调的不同处理,赋予音乐的清新灵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该作品中,我们还看到了赵元任根据歌词的内容将旋律做出变化处理,每一段的歌词的最后一句都是教我如何不想他,作者将同一音调的不同变体,根据歌词内容的需要,表达出了不同的语调,引人入胜。乐曲中的第一乐段感情平静而柔和,在第三乐句旋律的六度大跳后,结束句的出现充满了真挚的情感。第二乐段旋律转到了属调,表达了作者思念,犹如夏夜的海水一样泛起波澜。第三乐段是主调回到同名小调,仿佛落花流水般婉转;第四乐段是结束句的旋律在诗词“何”字上出现了八度大跳,同时,“想”字力度渐强,烘托出主人公在冬日里的焦躁不安。该作品的四个乐段的结束句每次出现,都根据不同的语境做出相应的变化。
(二)和声手法
这首歌曲的和声手法应用主要体现在和弦结构和调性色彩的变化。赵元任是我国早期将西洋技法民族化的实践者之一。作者在《教我如何不想他》中使用了大量的附加音和弦,即在纵向叠置的三和弦中添加了原来没有的音而改变其音响效果。在15、17、22、35、小节等地方,使用了一级附加六度音和弦,把附加音放在冠音的上方二度,不改变和弦的功能,起着装饰性的色彩作用。同时,在25和29小节中使用平行纯四度和弦来烘托主旋律。
赵元任对调性的选择也有过人的敏感,是最早我国懂得运用“调性情感”的作曲家之一。作者在《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调性布局为E-B-E-e-G-e-E,通过调性刻画出感情色彩的多变性,塑造音乐的形象。虽旋律转调如此频繁,但却没有唐突的感觉,体现了作者写作技巧的高超。
(三)复调手法
赵元任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精心编配伴奏织体,依据作品的内容和意境来选择伴奏织体和音型。,将钢琴伴奏与音乐形象融为一体,以最简练的手法获得完美的效果。
《教我如何不想她》采用钢琴伴奏与小提琴助奏相结合的形式,包含了对比复调因素伴奏织体色彩。在作品中,钢琴声部与琴与小提琴声部形成对比复调的, 共同塑造音乐形象,既统一又富于变化与整首歌曲融为一体。《教我如何不想他》旋律以五声音阶为骨干, 委婉曲折、诗意浓郁, 节奏时张时弛, 静中有动,作者将西方西方复调技法与我国传统五声调式做了完美的融合。该曲中采用复调因素的伴奏织体的写法, 使器乐与人声三位一体,描绘出主人公细腻的思想感情。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赵元任在积极探索民族风格语言与西方作曲技法结合的成功典范,既具有我国特有的民族审美习惯,又包含艺术歌曲典雅、精致、深邃的气质。该曲将中国诗歌中的语言、音韵与欧洲作曲技法相结合,使得这一外来音乐体裁突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无疑是我国当时音乐艺术水平高度集中的代表之一。
参考文献:
[1]江海燕.赵元任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织体写作特色[J].人民音乐,2006,(09).
[2]屠锦英.从语音学角度透视赵元任艺术歌曲中的词曲结合[J].中国音乐,2008,(02).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