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良知的出版人
王景霞
一本阐释儒家经典的书,在偏冷的书市上持续热销。有学界人士指出,此书有颇多硬伤,有违基本的学术常识,对经典的曲解、误读、俗化之处甚多。但在强烈的不同意见的声音中,此书却一再重印,以供市场之需。
或言,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满足广大读者之需,因为有多人读总比少人问津好;又或言,这是一本畅销且长销的书,市场效益好。
不错,以上所言有理。然而,是否因为有了以上的道理,就可以置强烈的不同意见、声音于不顾?对此,我是表示怀疑的。出版的本质是什么?是不是传承文化,启迪智慧,推动进步?如果我们出版人认同这一出版的本质,那么,能心安理得于上述的说法吗?
我想,可不可以对不同意见不同声音有所回应?可不可以专门召集一个权威专家学者的研讨会,对有强烈不同意见的书进行鉴别?或者,可不可以暂停重印或再版,把不同意见不同声音如实反馈给作者?
因为,一本阐释经典的书,首要标准是建立在学术研究成果常识基础上的阐释准确,其次才是阐释生动、平易可读等。
只有把握住阐释准确,才能真正起到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的出版目的;也只有把握住阐释准确,也才能真正起到重建道德,推动进步的出版目的。
我认为,这是我们身为出版人应有的道德良知!
否则,我们同不法企业、不法商人为生存逐利又有什么区别?毒奶、假牛肉等,严重危害的是人民身体健康,而一本扭曲经典真义的书,严重危害的却是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民族精神的重建。
或说,我是在危言耸听,一本书有那么大负面作用吗?是的,一本书还不足以颠覆传统文化的根本,但如果出版人都这么想,今天你一本,明天他一本,后天我一本,不负责任地出版,后果会是什么?只能是文化坍塌,智慧壅蔽,道德失根,进步失据。
又或说,出版这本书还是成功的。但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成功的标准如果是畅销和长销,无疑出版这本书达到成功的标准;成功的标准如果是市场火爆、经济效益好,无疑出版这本书也达到成功的标准。但如果以传承经典是否准确为标准,出版这本书便可以商榷。至少,在重印或再版时,要经过权威专家学者的研讨肯定,否则,书越是畅销,越是长销,所起的负面作用就越大。同时,对出版界所起的不良示范作用也越大。
所以,良知,很重要!所以,我们出版人不能只满足于底色不变,底线不破,不能只满足于畅销、长销,不能只满足于经济效益好。
出版人的良知就是要始终坚持出版的本质;就是要矢志于传承文化,启迪智慧,推动进步;就是要为实现出版的本质而拒绝平庸,拒绝伪劣,拒绝低俗,拒绝粗制滥造,拒绝单纯以赢利为目的;就是要多出好书,多出精品,把真正有文化和智慧含量的图书奉献给读者。
不管技术如何突飞猛进,不管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如何融和发展,内容永远是绝对之王。从古至今到未来,内容为王必定始终如一,出版的本质也必定始终如一,由目的而规定的出版人的良知也必定始终如一。
做有良知的出版人——让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