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主预习的引导,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李志刚
[摘? 要] 文章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出发,指出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法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并合理设计弹性化的预习任务,最后还强调教师要慎重对待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预习;策略引导
预习是一种合理的“抢跑”,一旦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预习方法,他们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抢占先机,这对他们自觉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使他们学习效率的整体提升. 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主预习的指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注学法特点,凸显引导的循
序渐进
在学生的小学阶段,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比较有限,因此教师一般不会安排多少预习任务;到了初中,随着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等素质的发展,自主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组成. 为了让学生的预习更有成效,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法特点,循序渐进地提供引导,提升他们的预习效率.
1. 在课堂上组织预习,强化引领效果
自主预习应该是放在课前进行的,考虑到学生能力上的欠缺,在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时,教师可以将预习环节放在一堂课的课前阶段,这样的操作可以让学生的预习能够全方位落在教师的监控之下,并能适时地施加引领性的指导.
比如引导学生预习“分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对自然数的认识,并由此来拓展学生对数系的认识. 为此,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预习任务,请大家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在小学的时候,大家学到过哪些数?每一类数是怎样产生的?(2)自然数有着怎样的实际作用?(3)小数是如何与分数实现转化的?在设计预习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切实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以便让问题能够有效唤醒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理解. 而且,学生的预习过程往往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以上述问题为诱因,学生能够提出“怎样把循环小数转化成分数”“为什么有的小数不好转化为分数,比如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正是学生思维的明证,也能够让学生对后阶段的学习充满期待,并由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讨论的环节将这些问题拿出来和同学进行探讨.
此外,对于教材上一些基础性较强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自主解决. 比如有这样的问题:小慧准备前往北京参加一个夏令营,她准备先乘坐由温州到杭州的大巴,时速为100千米/时,然后在杭州转乘火车,可是小慧到了杭州后无法立刻上火车,她会因为市内交通和检票等环节耗费三十到四十分钟,如果对应班次的火车是在21:40出发的,请问小慧最迟必须什么时候离开温州?这个问题有着很强的生活气息,学生对这一情境也不陌生,因此适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将这个问题处理掉,这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节约很多时间,且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一开始,教师引领他们合理而有序地开始预习工作,让学生在指引下掌握自主预习的基本方法,这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能形成较大的助力.
2. 引导学生制订计划,提升预习效率
自主预习要有效率,就必须要搭配严格的计划. 当我们通过课堂预习,让学生逐渐适应自主预习这种学习方式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自主制订预习的计划,这样才能让学生将预习转变为自己的一种学习习惯.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我们一直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做好这样的两件事情,一是复习,二是预习. 事实上前者还能很好地落在实处,因为一般课后都有与当天学习内容相匹配的作业,但是预习的情况就很难让人满意,学生经常为了应付当天的作业,而将预习的事情丢在一边. 因此这种情况下,教师务必要讓学生有效制订每天的学习计划,将预习任务清楚地记录下来,并要求学生对应计划进行适当地总结和反思.
预习的自主性在于学生能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个性化的问题,所以教师适当引导,让他们将计划制订下来,以此来对学习行为进行规范.
组织多样化预习,强化学生自
觉意识
学生在初中阶段,相应的学习任务也是相当繁重的,为了让自主预习落在实处,教师务必要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各项预习活动,绝不能让学生机械化地执行教师的指令,这只会让预习流于形式,无助于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
1. 常规小预习
小预习应该是一个常态化的预习工作,它应该穿插在学生的每一个学习阶段,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组成之一. 笔者一般都会以作业布置的形式,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让他们在课前进行有效预习,要求学生安排时间,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发现隐藏在其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将成为学生课堂讨论的关键性议题,也将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生成的出发点.
2. 双休预习
如果说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较重,那么学生的周末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缓冲. 这个时候,学生要充分利用时间来对下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而且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性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即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深层次地展开学习,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那些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则可以借此机会有效“抢跑”,以便在课堂听讲时更有针对性,并由此来提升他们的听课效率.
3. 长假预习
相比于双休日,学生的寒暑假等假期的时间更长,对学生来讲,这是一次自主调整的关键期,而且也正是自主预习发挥效力的地方. 须知,假期中教师的监管力度是最弱的,因此他们的预习要产生效果,很大程度是依赖着自觉意识和自主能力. 当然,笔者所强调的预习不是指学生要到对应的辅导机构去提前学习,而是学生结合教材的阅读和相关资料的帮扶来自主学习.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笔者一直都建议他们对下面整个学期的内容先行学习,进而概览知识体系的全面;对于那些基础弱的学生,笔者则建议他们在复习的基础上预习两到三章.
针对预习情况,有效进行答疑
和反馈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把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打压学生学习的热情,甚至有部分学生会想:“这些内容在预习中就已经学会了,老师怎么还在反复讲,早知道就不预习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积极反思,要有效针对学生的预习来组织教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够和预习衔接起来,这样才能让自主预习发挥实效.
比如在“分式的加减”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预习安排,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检查,相关操作可以配合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实现:(1)■±■=?(2)这个运算是什么类型的运算,适用于什么法则,该法则是怎样得出的?(3)你能计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①■-■;②■+■.
上述问题的设计既能有效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还能发现他们在预习中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对教材的依赖,同时也为了增添学习的新鲜感,问题设计时教师应该做出一些变式,既能有效保留例题的精髓,同时还能体现基本的数学教学思想. 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分析并总结出同分母分式运算的相关事项.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也要辟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围绕自己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展开交流和提问,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所提出的具有共性化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才能体现出自主预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