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勃拉姆斯钢琴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
曹琳
摘要:勃拉姆斯一生创作了很多钢琴作品,是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一个伟大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运用了传统的手法,充分地发扬了古典主义传统的理性思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他的钢琴作品不是其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却是那个时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关键词:勃拉姆斯 钢琴音乐 独特魅力
一、 “乔装的交响乐”
在勃拉姆斯在早期的创作中,在曲式结构上几乎都遵循了古典主义严谨和均衡的原则,如:他的三首钢琴奏鸣曲《C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f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和《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同时,勃拉姆斯具有丰富的管弦乐队的想象力,所以这三首奏鸣曲都充满了浓重的浪漫主义气息,具有有丰满的音响效果。因此,当舒曼听过之后,说:“勃拉姆斯是乔装的交响乐”。如:《f小调第三奏鸣曲》的五个乐章中,每一个乐章都具有个性,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演奏次数最多的一首。首先,第一乐章具有恢宏的气势,音乐时而坚定,时而轻盈曼妙,时而威严凌厉,时而奔放激昂。勃拉姆斯运用了很多急速弹奏的大和弦,并且跨度也很大,使音乐充满了音响上的饱满和张力,低吟如歌、热情洋溢。其次,在第二乐章的开篇,勃拉姆斯就利用了施特瑙的诗句,音乐从那浪漫的诗意中慢慢的流淌出来,是一个复三部曲式的抒情乐章,中间的旋律则左右手相互呼应。而第三乐章则是以极富动力的旋律开始的,是一首谐谑曲,曲式也是复三部的结构,就像圣吟般优美稳重,带给人们一种到了另一个时空的感觉。第四乐章同样取自于施特瑙诗歌的题目,标题标有“回顾”的字样。右手略带感伤的下行旋律,左手不断的反复三联音动机,是一首短小的间奏曲,把不可排解的一段感伤回忆逼真的刻画了出来。第五乐章运用了变奏的手法,在综合钱四个乐章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扩充,是一个奏鸣回旋曲式,结尾的时候,强有力地结束了全曲,由一个弱奏的单旋律变成了一个豪壮的高潮。在整个乐曲中,古典传统曲式构成了全曲,同时为了反映出崇高的传统,勃拉姆斯加入了一个间奏曲,使整个乐曲具有了创新的意识,也使人们感觉到了作品中深刻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次,勃拉姆斯早期的钢琴变奏曲中还有《舒曼主体变奏曲》和《匈牙利之歌变奏曲》等等,其中最受世人欢迎的是《亨得尔主体变奏曲和赋格》以及《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其中,勃拉姆斯变奏曲中规模最大的一首就是《亨得尔主体变奏曲和赋格》。其风格跨越了古典主义时期,主题取自亨得尔的降B大调羽管键琴组曲的末段,回溯到了巴洛克时代。勃拉姆斯的变奏曲比较朴实,创作很有个性,如:三度和六度的使用,管弦乐式的思维等等。而另一首《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四钢琴音乐库中技巧最困难的作品之一。它系统地展示出现代钢琴的特色和性能,不但自然流畅,还娓娓动听,充满了勃拉姆斯独特而常用的技巧。通过和声外形、主旋律节奏以及动机等变化发展,在这首钢琴区中,一共有二十八段精彩的变奏,尽现了勃拉姆斯非凡的写作技法和高超的钢琴技巧。另外,勃拉姆斯的舞曲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充满了典雅优美的维也纳气息,如:《第一钢琴协奏曲》、《16首圆舞曲》等等。其中《四首叙事曲》被世人评为最具有勃拉姆斯味的作品,不但可以组曲弹奏,还可以单独弹奏,是古典主义三部性结构的短小曲目。而勃拉姆斯钢琴作品中的亮点非《爱德华叙事曲》了,勃拉姆斯采用了母子对话的方式,使人们感受到了深刻的悲剧性,尽现了勃拉姆斯独特的创作个性。
二、 充满理性的思维和娴熟的技法
勃拉姆斯为所有的音乐表演形式创作过。1873年,勃拉姆斯创作了双钢琴《海顿主题变奏曲》,其主题主要来自于海顿《田野歌剧》中的《柯拉勒·圣·安东尼》的一个乐段。这首变奏曲展示了一个创作技法娴熟,思维理性的勃拉姆斯。并且之后,勃拉姆斯还创作了《18首爱之歌圆舞曲》、《15首爱之歌圆舞曲》以及《八首钢琴小品》和《两首狂想曲》等等,其中前两首是四手联弹的作品,富有维也纳气息。而《八首钢琴小品》为了表达出多样的情绪,是由四首随想曲和四首间奏曲构成的,并且远远的超过了这两个标题所涵盖的内容。因此人们说勃拉姆斯的标题和他的音乐大相径庭,甚至没有关系。而《两首狂想曲》则更加具有古典主义的内在美,具有管弦乐般宏大的音响效果,同时也具有浪漫主义的时代气息,具有严谨理性的曲式控制,是极具勃拉姆斯个性风格的作品。其次,勃拉姆斯1881年,创作了《第二钢琴协奏曲》,这是一部长达50分钟、充满高难技巧、非常理性化的巨型作品。但是,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这是用一首小小的谐谑曲写了一首非常小巧的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的主角并不是钢琴,而钢琴是乐队中的一份子。由此人们对的定位是“带有钢琴独奏声部的交响曲”,可见勃拉姆斯的交响化思维是具有很大的独特魅力。从这首协奏曲中,我们可以看出,勃拉姆斯多了一些理性的光辉,已经没有年轻时的冲动。同时,舒曼的钢琴小品也进入了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创作范畴中,并且具有了更加鲜明的勃拉姆斯风格。短小的乐曲更好地表达出他的钢琴音乐情结,体现出了一个理性和成熟。
三、“内心的独白”
1892年,勃拉姆斯创作了四套小品形式的组曲,即:《三首间奏曲》《七首幻想曲》、《六首钢琴小品》以及《四首钢琴小品》。这些作品被汉斯立克恰当的称为“内心的独白”。其中前两首柔和迷人,略带有伤感,勃拉姆斯用钢琴抒发了自己对亲人思念之情,抒发了对好友的美好的回忆之情。这两首乐曲被勃拉姆斯成为“我的忧伤摇篮曲”。和其他组曲不同,这部作品中的三首小品虽然有“温和、缓慢、流畅”的旋律,但是性质也具有内省、灰暗的色调,全部为行板。而后两首作品,则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随后勃拉姆斯就此结束了他钢琴作品的创作。事实上,在这些短小的作品中,勃拉姆斯仍然讲究的是结构上的均衡,但是却多了一些深刻的已经,更加贴近人心,表达了勃拉姆斯更加内省、深沉甚至压抑的情感。一方面,听众好像是在娓娓倾诉自己的事情,乐曲动人。另一方面,这些乐曲中的演奏技巧都非常艰难,十分丰富,都是勃拉姆斯惯用的创作手法。因此,演奏者只有全神贯注,忘记一切,才能更好地演奏,完美地表达出作品中的内涵。
四、结语
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作品充满了理性,是一种“乔装的交响乐”,也具有一种“内心独白的魅力”。在坚持古典主义创作的同时,勃拉姆斯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风格,也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荣兰.嘉德威钢琴故事——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J].琴童,2011,(08).
[2]崔晓岚.试论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时代精神[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11).
[3]龙德云.论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乐(上篇)[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摘要:勃拉姆斯一生创作了很多钢琴作品,是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一个伟大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运用了传统的手法,充分地发扬了古典主义传统的理性思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他的钢琴作品不是其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却是那个时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关键词:勃拉姆斯 钢琴音乐 独特魅力
一、 “乔装的交响乐”
在勃拉姆斯在早期的创作中,在曲式结构上几乎都遵循了古典主义严谨和均衡的原则,如:他的三首钢琴奏鸣曲《C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f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和《f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同时,勃拉姆斯具有丰富的管弦乐队的想象力,所以这三首奏鸣曲都充满了浓重的浪漫主义气息,具有有丰满的音响效果。因此,当舒曼听过之后,说:“勃拉姆斯是乔装的交响乐”。如:《f小调第三奏鸣曲》的五个乐章中,每一个乐章都具有个性,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演奏次数最多的一首。首先,第一乐章具有恢宏的气势,音乐时而坚定,时而轻盈曼妙,时而威严凌厉,时而奔放激昂。勃拉姆斯运用了很多急速弹奏的大和弦,并且跨度也很大,使音乐充满了音响上的饱满和张力,低吟如歌、热情洋溢。其次,在第二乐章的开篇,勃拉姆斯就利用了施特瑙的诗句,音乐从那浪漫的诗意中慢慢的流淌出来,是一个复三部曲式的抒情乐章,中间的旋律则左右手相互呼应。而第三乐章则是以极富动力的旋律开始的,是一首谐谑曲,曲式也是复三部的结构,就像圣吟般优美稳重,带给人们一种到了另一个时空的感觉。第四乐章同样取自于施特瑙诗歌的题目,标题标有“回顾”的字样。右手略带感伤的下行旋律,左手不断的反复三联音动机,是一首短小的间奏曲,把不可排解的一段感伤回忆逼真的刻画了出来。第五乐章运用了变奏的手法,在综合钱四个乐章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扩充,是一个奏鸣回旋曲式,结尾的时候,强有力地结束了全曲,由一个弱奏的单旋律变成了一个豪壮的高潮。在整个乐曲中,古典传统曲式构成了全曲,同时为了反映出崇高的传统,勃拉姆斯加入了一个间奏曲,使整个乐曲具有了创新的意识,也使人们感觉到了作品中深刻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次,勃拉姆斯早期的钢琴变奏曲中还有《舒曼主体变奏曲》和《匈牙利之歌变奏曲》等等,其中最受世人欢迎的是《亨得尔主体变奏曲和赋格》以及《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其中,勃拉姆斯变奏曲中规模最大的一首就是《亨得尔主体变奏曲和赋格》。其风格跨越了古典主义时期,主题取自亨得尔的降B大调羽管键琴组曲的末段,回溯到了巴洛克时代。勃拉姆斯的变奏曲比较朴实,创作很有个性,如:三度和六度的使用,管弦乐式的思维等等。而另一首《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四钢琴音乐库中技巧最困难的作品之一。它系统地展示出现代钢琴的特色和性能,不但自然流畅,还娓娓动听,充满了勃拉姆斯独特而常用的技巧。通过和声外形、主旋律节奏以及动机等变化发展,在这首钢琴区中,一共有二十八段精彩的变奏,尽现了勃拉姆斯非凡的写作技法和高超的钢琴技巧。另外,勃拉姆斯的舞曲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充满了典雅优美的维也纳气息,如:《第一钢琴协奏曲》、《16首圆舞曲》等等。其中《四首叙事曲》被世人评为最具有勃拉姆斯味的作品,不但可以组曲弹奏,还可以单独弹奏,是古典主义三部性结构的短小曲目。而勃拉姆斯钢琴作品中的亮点非《爱德华叙事曲》了,勃拉姆斯采用了母子对话的方式,使人们感受到了深刻的悲剧性,尽现了勃拉姆斯独特的创作个性。
二、 充满理性的思维和娴熟的技法
勃拉姆斯为所有的音乐表演形式创作过。1873年,勃拉姆斯创作了双钢琴《海顿主题变奏曲》,其主题主要来自于海顿《田野歌剧》中的《柯拉勒·圣·安东尼》的一个乐段。这首变奏曲展示了一个创作技法娴熟,思维理性的勃拉姆斯。并且之后,勃拉姆斯还创作了《18首爱之歌圆舞曲》、《15首爱之歌圆舞曲》以及《八首钢琴小品》和《两首狂想曲》等等,其中前两首是四手联弹的作品,富有维也纳气息。而《八首钢琴小品》为了表达出多样的情绪,是由四首随想曲和四首间奏曲构成的,并且远远的超过了这两个标题所涵盖的内容。因此人们说勃拉姆斯的标题和他的音乐大相径庭,甚至没有关系。而《两首狂想曲》则更加具有古典主义的内在美,具有管弦乐般宏大的音响效果,同时也具有浪漫主义的时代气息,具有严谨理性的曲式控制,是极具勃拉姆斯个性风格的作品。其次,勃拉姆斯1881年,创作了《第二钢琴协奏曲》,这是一部长达50分钟、充满高难技巧、非常理性化的巨型作品。但是,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这是用一首小小的谐谑曲写了一首非常小巧的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的主角并不是钢琴,而钢琴是乐队中的一份子。由此人们对的定位是“带有钢琴独奏声部的交响曲”,可见勃拉姆斯的交响化思维是具有很大的独特魅力。从这首协奏曲中,我们可以看出,勃拉姆斯多了一些理性的光辉,已经没有年轻时的冲动。同时,舒曼的钢琴小品也进入了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创作范畴中,并且具有了更加鲜明的勃拉姆斯风格。短小的乐曲更好地表达出他的钢琴音乐情结,体现出了一个理性和成熟。
三、“内心的独白”
1892年,勃拉姆斯创作了四套小品形式的组曲,即:《三首间奏曲》《七首幻想曲》、《六首钢琴小品》以及《四首钢琴小品》。这些作品被汉斯立克恰当的称为“内心的独白”。其中前两首柔和迷人,略带有伤感,勃拉姆斯用钢琴抒发了自己对亲人思念之情,抒发了对好友的美好的回忆之情。这两首乐曲被勃拉姆斯成为“我的忧伤摇篮曲”。和其他组曲不同,这部作品中的三首小品虽然有“温和、缓慢、流畅”的旋律,但是性质也具有内省、灰暗的色调,全部为行板。而后两首作品,则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随后勃拉姆斯就此结束了他钢琴作品的创作。事实上,在这些短小的作品中,勃拉姆斯仍然讲究的是结构上的均衡,但是却多了一些深刻的已经,更加贴近人心,表达了勃拉姆斯更加内省、深沉甚至压抑的情感。一方面,听众好像是在娓娓倾诉自己的事情,乐曲动人。另一方面,这些乐曲中的演奏技巧都非常艰难,十分丰富,都是勃拉姆斯惯用的创作手法。因此,演奏者只有全神贯注,忘记一切,才能更好地演奏,完美地表达出作品中的内涵。
四、结语
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作品充满了理性,是一种“乔装的交响乐”,也具有一种“内心独白的魅力”。在坚持古典主义创作的同时,勃拉姆斯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风格,也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荣兰.嘉德威钢琴故事——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J].琴童,2011,(08).
[2]崔晓岚.试论勃拉姆斯钢琴音乐的时代精神[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11).
[3]龙德云.论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乐(上篇)[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