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遗传评定提高公猪生产性能的方法
董斌科 雷斌 孙华 宋忠旭 梅书棋
摘要:生产性能测定是对种猪进行客观评定的基础,是选种的依据。公猪生产性能的高低决定整个猪场的生产效益,为了提高公猪的生产性能需要对公猪本身的繁殖、生长、胴体等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外貌评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公猪;繁殖性能;ESR;FSHβ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47-02
生产性能测定是对种猪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是选种的依据。公猪各生产性能的高低决定整个猪场的生产效益,公猪的生产性能的高低主要受遗传因素、自然环境、营养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要保证公猪的生产性能除了从营养均衡,疫病控制和精子质量检查等方面采取措施外,还应该从公猪的遗传角度进行考虑。
公猪相对于母猪数量较少,但是在后代的遗传构成中公猪占一半,公猪本身的遗传因素相当重要,其直接影响后代的数量、质量以及生产效益。所以必须从遗传的角度上对公猪进行生产性能的测定,筛选出遗传基础优良的公猪。
1 选育的要求和条件
要进行公猪的遗传选育,猪场必须有完整有效的信息记录系统,必须做到个体都有据可查,能够查询每一头猪的系谱信息,并且不同的性状记录之间能够进行关联分析。
选育的公猪要求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谱记录,同窝无遗传缺陷,生长速度处于中上水平。生产测定需要的设备通常有称猪的电子秤、B型超声波测定仪、软尺和先进的种猪饲喂设备等。生长性能的测定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对个体做到精准测定,同时为其他性能的测定提供帮助。美国OSBORNE公司生产的FIRE系统等,采用称量系统差减法来记录每次采食的重量,同时采用RFID技术对个体进行身份识别从而记录每个个体的采食量和体重[1]。
2 测定的生产性能
测定的生产性能包括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其中繁殖性能包括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21日龄头数和窝重;生长性能包括达100 kg体重日龄、饲料转化率、30~100 kg日增重;胴体性能包括背膘厚度、眼肌厚度、瘦肉率等[2]。
2.1 繁殖性能的评定
繁殖性能的测定对设备的要求不高,但是必须有猪场并且有效准确的信息记录系统。产仔数、出生窝重和产活仔数等的繁殖性能由于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和受环境影响较大,属于低遗传力性状,通常只有0.10左右,并且重复力较差[3]。由于繁殖性状属于限性性状,公猪的繁殖性能通过与配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也可以用有亲缘关系个体的繁殖性能通过亲缘系数、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进行估计。
公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要大于母猪的繁殖性能。公猪生育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母猪的受孕率、产仔数和仔猪健康状况。母猪可通过返情状况、 产仔数量和仔猪健康情况等反映公猪繁殖性能的高低。
繁殖性能的测定对分娩的母猪进行数据登记,包括:分娩时间、胎次、总产仔数、活仔数、死胎、木乃伊、初生重,同时要对初生仔猪的进行编号,另外要记录21日龄窝重、头数与断奶头数等数据。
2.2 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的评定
达100 kg体重日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日采食量等生长性能属于中等遗传力的性状,活体背膘厚和胴体性状属于高遗传力的性状。生长速度和活体背膘厚的遗传受加性基因的影响较大,对其选择可以取得较大的遗传进展。选择出以上指标都有高遗传水平的公猪可以直接提高后代的生产力。以上各指标测定可以为公猪的选育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
仔猪体重达30 kg左右正式开始测定,达100 kg左右时进行称重,同时用B超仪测定倒数第3~4肋间的离背中线4~5 cm处背膘厚和眼肌厚度,并校正至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测定背膘厚应在猪只站立的状态下进行。瘦肉率与背膘厚存在较强的遗传相关,通过对活体背膘厚的选择,可以使种猪的胴体瘦肉率得到明显地提高,获得显著的遗传改良。
胴体性状是反映猪产肉性能的一类重要的经济性状,是衡量种猪性能水平的重要依据。对公猪胴体性状的测定可以通过其全同胞或者半同胞个体进行测定,从而间接反映其胴体性状。
胴体性状评定是种猪测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胴体是指猪屠宰后按规定方法去掉头、蹄、尾和内脏(除板油、肾脏)后的净重。胴体的价值是由很多性状来决定的,这些性状包括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度、眼肌面积、胴体长、腿臀比例及皮、骨、肉、脂肪四大组织的重量和占胴体重的百分比。
3 外貌评定
优良公猪的选留除了利用测定数据对种猪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外,还应结合外貌评定。公猪的外貌反映了猪的体质、机能、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评定方法主要是肉眼评定与体尺测量相结合。肉眼评定应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进行观察,看其体型是否与选育方向相符合,体质状况,整体发育是否协调,品种特征是否典型,肢蹄是否健壮等,而后令其运动,观其步态有无跛行或其他疾患。然后对公猪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定。最后进行体尺测量,测量指标包括体长、体高、胸围、管围、体斜长等。
4 遗传信息的反馈
遗传信息的反馈可用于携带隐形致病基因个体的剔除。隐睾、阴囊疝和脐疝等遗传缺陷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只有在纯合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其有害作用,携带这些有害基因的个体能将其遗传给后代,要控制和消除猪群的遗传缺陷,不仅要淘汰表现缺陷性状的个体,还应将携带隐性致病基因的个体识别淘汰。所以对于有遗传缺陷的个体要记录其性状,并查询繁殖记录和配种记录,将相应的公猪淘汰。
5 基因的检测
利用分子辅助标记技术对与肉质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和限性性状进行选择,对相应基因进行分型,可以在公猪未参加性能测定之前或各生产性能尚未表现时进行早期选择,剔除一些携带劣势基因型的个体,再对公猪进行性能测定,加快选育进程。
5.1 Hal基因和RN基因
猪氟烷基因(Hal)和酸肉基因(RN)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主效基因,能够影响猪肉的颜色、系水力、最终的肌肉脂肪含量和嫩度等重要指标。
Hal基因隐形纯合子易产生猪应激综合征,导致种猪在应激死亡和宰后产生PSE肉。Hal基因具有多效性,一方面导致发生应激综合征,降低肉质,另一反面具有提高瘦肉率的效应。在商品猪生产中,可以利用高瘦肉率的品种与抗应激的母系建立杂交繁育体系,充分利用杂合子的优点,提高廋肉率的同时降低PSE肉的发生。酸肉基因是显性遗传基因,携带有RN-的个体肌肉中糖原含量较高,酵解后产生的乳酸较多,导致肌肉pH值下降,使肌肉的系水力降低,增加了猪肉的加工损失。酸肉基因还能与氟烷基因发生互作,携带有这两个基因不利等位基因的个体肉质较差,在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基因检测应该将携带有酸肉显性基因的公猪剔除[4,5]。
5.2 ESR基因和FSHβ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ESR)和促卵泡素β亚基基因(FSHβ)是母猪繁殖性能候选基因中研究较多的两个基因,是影响窝产仔数的主要基因,可提高胚胎的存活率,其多态性分布在多个群体中有过研究,其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因群体的差别而有不同[6]。通过对种猪群体基因型的分型和与出生重、产仔数等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出不同遗传背景群体的优势基因型,在后备公猪的选留上就可以参考这两个基因的分型结果。
6 小结
猪的大部分重要经济性状为数量性状、多基因控制、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生产性能测定所得的表型值受遗传效应和环境效应控制,利用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分子遗传标记和系谱等信息并结合育种的方向对公猪进行综合的遗传评估。利用特定的统计学方法,将公猪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加性效应从表型值中剖分出来,衡量个体种用价值的高低,同时要充分利用亲属信息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估计。
测定的生产性能的项目主要取决于该场种猪的选育目标、测定技术和测定设备情况,不同的种猪厂条件不相同,可以根据本厂的生产条件选择测定的项目和测定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望宏,倪德斌,胡军勇.种猪性能测定关键技术与应用[A].第15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武汉,2014.
[2] 熊远著.种猪测定原理及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 杨公社.猪生产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聂光军,徐宁迎.猪酸肉基因的研究进展[J].养猪,2003(5):26-29.
[5] 董文甫,刘金兰,李艳军,等. 影响猪肉肉质性状主效基因探析[J]. 现代畜牧兽医,2006(12):51-54.
[6] 李凤娥,熊远著,雷明刚,等. ESR基因型与青年母猪外周血液激素浓度的关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6): 64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