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蒙古王》的色彩运用特点分析

    阿尔达克·沙依拉木汗

    【摘 要】《蒙古王》以浓重的草原油画的形式展现了南宋时期蒙古大草原的生活实景,以暗冷和低沉的色彩基调奠定了影片忧郁而厚重的情绪,影片故事内容侧重的是铁木真童年和青年时期的遭遇和反抗,导演将场景色调与人物内心刻画相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英雄的成长史和一个民族的游牧生活风貌。

    【关键词】《蒙古王》;色彩运用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08-02

    如果说法国文艺片像一杯红酒,那么《蒙古王》这部电影则像一碗散发着草原气息的奶茶,色泽醇厚奶味悠长。俄罗斯著名电影导演谢尔盖·博德罗夫导演的电影《蒙古王》讲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早年生活。少年铁木真随父亲也速该远行,途中父亲被敌人用毒酒陷害致死,部落的牛马和牧民也被叛徒虏去。铁木真从少年时起便经历了人生困苦,他一面和母亲四处漂泊生活,一面躲避着仇家的追杀。长大成人的铁木真(浅野忠信饰)依然生活在刀光剑影之中,纵然朝不保夕,将孛儿帖(Khulan Chuluun饰)迎娶回家后,蔑儿乞人为报当年仇恨,射伤铁木真,虏去孛儿帖。伤愈的铁木真只得求助好友札木合(孙红雷饰),他们经过一番英勇奋战,将孛儿帖救回。结果好兄弟札木合与其反目成仇,铁木真经过层层考验,与爱人生死相守,最终统一蒙古,开始征战世界。

    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彩色电影通过声画结合的影音技术将世界各民族炫丽的文化圣餐搬上银幕,将人类对各种生活意象和文明的展现又提升到了新的境界。电影《蒙古王》以浓重的草原油画的风格在银幕上再现了曾经称霸世界的蒙古族的历史,在这部电影中,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感受到了那种超出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即中世纪初驰骋在草原的游牧民族的原生态生活概况和历史。

    色彩即语言,色彩即思想。电影《蒙古王》以冷色调为主,注重了影像色彩风格与游牧民族特殊生活环境的相结合。此影片多以外景为主,展现了游牧民族----蒙古族早期的生活原貌,最主要的外景有戈壁沙漠,荒原,草原,雪原,而内景则以毡房内和石林内为主。这些场景以灰黄色、土灰色,墨绿色和暗蓝色等冷色为主,展现了游牧民族在中世纪初的生活环境,刻画了草原游牧式的艰苦生活。电影胶片生成的颗粒感图像更是突出了草原生活的粗糙和游牧民族的豪放不羁。演员的挑选在此片中也甚是仔细,日本演员浅野忠信和中国新疆籍演员孙红雷,蒙古族演员Khulan Chuluun是此片最主要的角色,三者以粗糙黝黑的肤色,灰暗的服饰颜色,以及最具蒙古人特色的细眼、高颧骨、红脸蛋等冷峻的外貌特征,成功演绎了成吉思汗的本人,朋友和爱人的角色,也符合了蒙古人的特殊气质。演员灰红色的脸上偶尔泛起的油光也细腻的展现了游牧民族内心豪放洒脱的一面。这种人物和场景的色彩布局形成画面硬朗的风格,营造出了一种原始古朴的气氛。天空和大地是渐变的灰黄色和藏蓝色,使画面不仅有一种延伸感,而且降低了色彩之间的对比,增加了影片画面的整体和谐的效果。场景、人物与道具的颜色渐变效果和融合效果一方面衬托出了影片发生的特定环境---草原的空旷辽阔,另一方面也传达了人物内心的博大与厚爱。影片中孛儿帖数次被敌人、商人俘虏致孕,兄弟扎木哈反目成仇讨伐铁木真,但铁木真以对爱情独特的信仰和理解,接受了孛儿帖的子女,只要是她生的子女,铁木真就要做他们慈爱的父亲。铁木真对朋友当年的救命之恩满怀感激,对妒忌成仇的兄弟的讨伐一笑而过,手下俘虏了扎木哈后,下令还其人身自由。这种宽大的包容心并非只是一时糊涂,是苍茫的大地造就了这样一位一代天骄,这种内心也是他日后雄心和野心的基础。

    游牧民族特定的生活用具的色彩也降低了影片的整体色温。比如影片中的蒙古包,木质马车,木质餐具,肉制品以及所有演员的服饰等都是以低色温为主的。色的明度也和照明结合,以硬光和具有较大反差的影调突出草原环境的暗沉和艰苦。灰褐色的土地与暗灰的蒙古包、帐篷搭配,演员们灰白色的皮草帽、蒙古战袍与黄褐色、灰褐色的马匹搭配,以一种厚重的质感再现了游牧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和生活实景。冷色调会使场景变小,变远,具有暂时性,于是影片中的荆棘丛、岩石嶙、枯木、荒野林与马蹄扬起的灰土都极其细致而全面地刻画了成吉思汗早年生活的场景,正是这些冷酷的环境磨练了这位勇士内心的坚韧和顽强不屈的精神。《蒙古王》以冷色滤镜作为画面语言的表现方式之一,展现了游牧民族特殊的生活环境,揭示了蒙古族之所以能在南宋时期雄霸欧亚的深层原因。

    色彩即情绪,色彩即情感。本片以暗色,深色调为主,渲染了逃亡、战争、复仇的主题。《蒙古王》以暗沉、饱和度较低的基色为整体画面风格,奠定了影片画面厚重而深情的感情基调。在此片中,铁木真在逃亡中度过童年,多次经历仇人塔古泰的追杀和囚禁,还受到曾经结拜为兄弟的扎木哈的背叛和敌视,在刻画这些故事情节时,无论是远景,全景还是近景,特写,整体场景的色调是暗沉的灰湖绿色、灰白色,传达一种忧郁的情绪。而在此片中色彩的对立和对某些颜色的强调对于影片的主题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比如墨绿色滤镜下的战争场面,战士们鲜艳的血色;阴雨纷纷的傍晚,灰暗的囚笼附近孛儿帖一身婚衣的鲜红色;还有影片结尾两兄弟决战时,以灰黑色乌云为主的大全景中一道道亮蓝色的闪电,这些红色、亮蓝色在灰暗的背景中成为视觉的焦点和亮点,呈现一种悲愤紧张却富有力量和希望的情绪,画面也充满了张力。电影语言是一种视觉符号,,人物的特性的呈现自然离不开色彩。影片用红色刻画了从草原到市井前来施救爱人的孛儿帖的服饰和内心,引伸出爱情的主题。为了独立和自由倒在血泊中的勇士们,绝不畏惧闪电、具有一反常人勇气的铁木真战骑队,这些富有象征性的符号和色彩都是导演对战争、坚强、勇气等电影主题的另一种影像表达。

    《蒙古王》中铁木真的早期生活以深暗忧郁的色彩铺开历史画卷。按照中世纪亚欧草原的历史,那是一个动乱而暗无天日的时代,南宋时期,蒙古族腹背受敌,一面为了生存,顽强的与大自然做斗争,还要为了取得人身自由和部落的尊严荣耀,顽强抵抗侵犯领土的敌对部落。这样一部历史长诗就需要影像和声音,故事与人物形象多方位的综合铺陈,色彩在草原影像中以统领的方式展现蒙古族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历史和生活,以一副深沉的历史画卷抒写了铁木真是如何生存、复仇,最终走上统一蒙古,征战世界的故事。

    电影《蒙古王》恰当的运用了色彩的色相搭配和多种色相的渐变和对比,并且配合光的运用,营造了草原特殊的环境和游牧生活氛围,紧扣影片主题,避免了影片偏向草原宣传片的败笔。其次,色彩运用与影片思想、人物历史相结合,塑造了影片中坚韧的母亲形象、爱人形象以及成吉思汗这位英雄形象。因此,可以说导演在演绎历史的同时全方位的交代时势造英雄,揭示了铁木真之所以能成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原因,暗示蒙古军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称霸历程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薛凌.电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

    [2]廖海波.影视民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

    [3][墨]埃乌拉里奥·费雷尔.色彩的语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4]段兰芳.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意味[J].艺海,2006(03).

    [5]王燕子.论电影“色彩语言”——从张艺谋、斯皮尔伯格电影看电影色彩的意义与运用[J].电影评介,2006(10).

    [6]徐恩玉.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与艺术特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4.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