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创作探索之《岜沙寻梦》

    贺祝平+赵乃平

    2016年初,贵州大学少数民族影视创作与传播研究中心、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大家摄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贵州大学出品的微电影《岜沙寻梦》荣获了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微电影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国际传播工作委员会、北京亚细亚影视制作发行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国际微电影展映优秀作品奖。该展演活动是国内唯一官方微电影展映活动,组委会共收集到国内外微电影作品7000余部,影片经过国家级影视审查委员会成员、艺术家组成的评委会的严格审看,最终只有几十部作品脱颖而出获得优秀作品奖,概率仅是1%,可谓精益求精。

    影片《岜沙寻梦》讲述了都市女孩奕冉为了寻找失踪多年的弟弟,通过种种线索的指引一步步深入岜沙古苗寨,在当地苗族人民的帮助之下,找到了收养弟弟多年的爷爷并与弟弟相认的感人故事。影片由贵州大学少数民族影视创作与传播研究中心负责人贺祝平教授担任制片人,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朱一民执导,著名摄影师漆星拍摄,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影片。微电影《岜沙寻梦》的拍摄过程,也是摄制团队一次微电影创作的探索过程,荣获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国际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奖,应该说对贵州本土的微电影创作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微电影也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元- 数十万元/ 部)的视频短片。”[1]微电影是电影产业与互联网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微电影有着一般电影的本体特性,另一方面也有着其自身特有的“微”特征,即投资小,时长段,创作团队人员少,传播快。

    古人有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实微电影创作也是同样的道理。从剧本创作到前期筹备,从现场拍摄到后期制作,编、导、演、摄、制、录、美、服、化、道,所有部门一个也不能少,和院线放映的电影摄制要求一样。不过微电影《岜沙寻梦》制作团队却有其特殊性,整个剧组除了负责人、制片人贺祝平教授,导演朱一民先生,摄影师漆星先生以及省委宣传部原社科处王春晓处长4个50岁以上的中老年外,其他演职员全部是在校学生担任。7个学生身兼数职,既是演员,又是职员,他们都是第一次涉足电影的拍摄,除了表演是他们的主课,其他职员部门的工作从未接触,但是在8天的熟悉、磨合、拍摄中,从一无所知到熟练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摄制任务。《岜沙寻梦》的制作团队虽然规模很小,由演员兼任的各个部门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各司其职。作为该影片的负责人和制片人,贺祝平教授早已开始奔波于岜沙苗寨和贵州大学之间,协调各方事宜。在影片开拍之前,作为该影片的导演朱一民先生指导学生创作剧本,与编剧共同商讨剧本故事内容及艺术形式,对剧本的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尤其是高潮部分的情节处理,为影片的顺利拍摄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摄影师和演员也早已做好充足的准备,摄影师在分析理解剧本后提前赶赴拍摄地点取景,演员们也提前进入了角色,体验角色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以最大努力去完美地塑造影片中的人物。

    在举行了影片开机仪式后,全体剧组人员全力以赴进入了工作状态,各部门有条不紊的顺利运行。微电影的独特之一就在于创作团队规模较小,但部门职能齐全。尽管如此,各部门协调工作,为影片的顺利拍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 微电影虽微却不能糙

    微电影以其丰富多彩内容,多样的形式,短小精悍的显著特点,并借助观众聚集的互联网播出平台,迅速传播于公众的视野,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喜欢,“人人皆可拍摄微电影”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据2013年数据统计,超3000部微电影作品诞生,总播放量达30亿,微电影迎来其数量、题材、参与者、品牌商、发行平台及观众快速增长的“井喷之年”。[2]相比两年之后的今天,国产微电影更是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无论是以技术过硬、资金雄厚著称的影视传媒类企业还是以艺术特性见长的高校都已经成为了微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由于微电影主要是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而中国网民数量巨大,特别是以中青年为主。因此,受众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就是其重要的传播特征。

    当今国产微电影生产虽有惊人的数量,其良莠不齐的质量很令人担忧,究其缘由还是因为“微电影”的“微”字让拍摄者进入一个误区,认为电影制作生产的一切条件和环节都可以省略或节约。不论是画面的拍摄,还是声音的处理,另外演员的表演更是让人无法接受因而不敢苟同。真正的微电影应该是短小精悍的电影,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恰当的蒙太奇组接,精致的画面构图,动人的音乐音效,以及震撼心灵的强大力量。

    微电影《岜沙寻梦》的创作团队,坚持“微电影虽微却不能糙”,每一位角色每一场戏的表演,每一件道具的挑选,每一个镜头的拍摄,尤其是后期制作,创作者严格把握质量,而音乐的运用更证明了《岜沙寻梦》获得殊荣实至名归。

    对待微电影这一新兴的事物,不论是影视传媒企业等社会力量还是以教学研究为主的高校,都应坚持艺术质量。尽管高校创作团队规模小,起步资金少,但是在微电影艺术水准的把控上还是具有独特优势。高校微电影创作团队需要突破那种埋头盲目苦干只会纸上谈兵的窠臼,要敢于走出课堂投身到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中去。同样作为技术资本实力雄厚的影视文化公司一定不能盲目跟风,要敢于大胆尝试新的类型和题材,做出自己的特色。例如,影视文化公司可以跟高校微电影制作团队密切合作,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艺术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三、 典型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一部成功的微电影来说,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非常重要。例如2010年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之一的《老男孩》,讲述了两个疯狂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多年的“老男孩”重返舞台找回青春梦想的感人励志故事。影片里的中国大陆八九十年代的中学教室,广播体操以及主人公疯狂迷恋的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等众多元素都交代了影片故事发生的时代环境和空间环境。这些典型的背景环境使得整个故事剧情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成功地吸引住了每一位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观众的内心,从而使得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岜沙寻梦》的创作初衷是为了给贵州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学习、研究影视表演的实践机会,同时也是按这几个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的角色。可是电影故事发生的环境设置在哪里?创作者煞费苦心。2011年创作者组织一个团队到贵州黔东南采风体验生活去了岜沙苗寨,被那里保存完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苗族风情深深地吸引,回来后久久不能忘却。创作《岜沙寻梦》时,首先决定把电影里的故事环境放在岜沙。

    由于影片主要发生的地点在岜沙古苗寨,因此影片的典型环境非常突出,这里是世界最后一个持枪部落,剧中的爷爷是一位仁慈勤劳善良、德高望重的苗族寨老,弟弟周围的亲朋好友全是苗族人,整个苗寨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民俗是熔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智、实用与审美于一炉的多重文化品性,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了一种特具民俗氛围的生存环境。[3]影片中苗族人的乐器芦笙莽筒、为迎接前来的客人鸣枪、奔放激情的苗族舞蹈、岜沙男孩成年礼上的镰刀剃头等风俗独特的各种民俗元素都有机地融入了影片,使得观众更好地被这种文化奇观所吸引,加强了观众与影片的内在认同感。

    四、 拍微电影难,拍好微电影更难

    前不久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借此良机,当下微电影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迅猛发展,但是目前微电影的创作仿佛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怪圈,微电影创作虽然在数量上早已达到了空前,但是大部分作品粗制滥造,情节漏洞百出,质量低下,精品越来越少,很多作品故事缺乏新意。这种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剧情乏味,广告味太浓

    自电影诞生之日起,电影就具有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征,同样道理,微电影也是如此。例如,在2010年末,由凯迪拉克推出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就是一部广告味儿十足的广告宣传片,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它实现了微电影与广告宣传的完美有机结合。但可悲的是自微电影《一触即发》获得极大的成功后,很多微电影的创作者挖掘自己的创新能力,却东施效颦盲目跟风,使得剧情僵化毫无新意,更为甚者为了经济利益突出植入的商业广告一度使得微电影成了广告宣传片的代名词,给微电影的创作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二)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近些年,中国的电影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期。2015年中国电影获得440.69亿元的年度电影总票房,让这一年成为首个票房超400亿的年份。[4]这一年的中国微电影也取得了高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年轻人投身到微电影创作的大潮中。但是也有相当一批人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快速拍摄和制作,压缩制作成本,人为缩短制作周期,结果导致影片整体质量下降,沦为粗制滥造之作。

    (三)典型环境不突出,影片特色不鲜明

    一部微电影要想获得成功,除了要有引人入胜扑朔迷离的情节,优良的制作团队之外,影片的典型环境,鲜明的特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下许多微电影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影片的典型环境的营造和影片类型的突出。

    从以上三点原因不难看出,拍微电影难,拍好微电影更难。对微电影创作者来说,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微电影必须重视一下几点:第一,剧本为王,创新表达。对于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剧本是一剧之根本。没有一部好的剧本作支撑,再好的导演,再好的演员也创作不出一部优秀的电影。第二,精心雕琢,力出精品。虽然微电影在投资上制作上与传统院线电影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成本小也是其优势所在,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作为微电影创作者要注重任何一个细节,小到故事情节的安排,矛盾冲突的设置。另外,还要增强精品意识,微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观众的什么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创作团队一定要处理好画面色彩和音响音乐这两大重要方面,以创作出一部视听盛宴般的精品制作。第三,重视典型环境,突出影片特色。典型环境对于一部影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使人物与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物因有环境的衬托而显得更加丰满,同样环境也因为立体鲜活的人物而显得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影片还要突出自己的鲜明特色,不论主题还是题材都要突出。例如,微电影《岜沙寻梦》的故事背景是贵州的岜沙古苗寨,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风土人情自然而然的与影片故事情节实现了完美有机地结合,除此之外,该影片属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有着鲜明独特的民族特色。

    结语

    借用一位看过微电影《岜沙寻梦》后的观众感言: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广泛流行让越来越多的观众青睐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叙事结构紧凑,情节发展快,故事线简单又不缺乏戏剧冲突,这样便可以让观众在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精神财富。《岜沙寻梦》正是抓住了这些关键的要素,在剧情上不拖泥带水,一步一个脚印,在故事结构紧凑的前提下又能保持不突变的状态,使故事发展始终做到合情合理,稳定前进,又在场景设置、人物刻画、角色分配、音乐运用和镜头衔接等等细微的地方都尽力做到了最好。

    微电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早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数以万计的微电影创作者的努力。微电影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精良优秀之作不多,粗制滥造烂俗之作不少。本文以优秀微电影《岜沙寻梦》为例,浅谈了微电影创作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希望借此为高校和社会中的微电影创作团队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凤军.微电影·动人的故事怎样讲[N].沈阳日报,2011-04-11.A.03版.

    [2]马看.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现状探究——基于北京部分高校微电影创作的调研[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25.

    [3]申载春.民俗的影视整合及审美价值[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4]高宇飞.2015中国电影票房报告国产影片47部过亿[EB/OL].(2016-01-05)[2016-03-28]http://sn.people.com.cn/n2/2016/0105/c190216-27468874.html.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