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香事

    黄宏

    

    

    

    用香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时尚之都巴黎就是一个香水之都。闻香可以识女人,闻香更可识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也已成为世界香水消费大国。十大香水品牌:从香奈儿、雅诗兰黛、到古驰、迪奥、伊而莎白,中国人已经不再陌生。前不久,还有人在北京办了一个香水瓶收藏展。十大品牌中却没有一个属于中国,这当然是很大的遗憾。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曾经是一个有着悠久用香历史的文明古国。我想将来某一天,人们会发现世界十大香水品牌,已经不再是法国专利。甚至中国与巴黎一样,成了东方的香水之都,那就意味着古老的中华文明,终于迎来了新的青春绽放。

    “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1983年,在上海青浦福泉山高土台墓地发现了一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高等级大墓。尽管这个墓地出土玉、石、陶器达170多件,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只看似普通的泥质灰陶熏炉。这件熏炉呈六角竹节纹,带盖,盖上有三孔为一单元的六组18个小孔。这件东西尽管高不足11厘米,直径只有9.9厘米,却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因为这是一个仰韶文化晚期的墓。这个灰质熏炉明确说明,我们的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先于世界各种文明,使用熏炉用香了。(图一)其实早在辽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红山文化堆积层中,就已出土了一只陶熏炉盖,虽然炉身已经缺失,但它是一只熏炉盖则是确定无疑的。稍有遗憾的是,这两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意义,似乎没有被考古学界、文化学者充分的重视和宣传,还没有被纳入众多文化史的著作中,甚至很多权威的出版物,都还沿用我国的古代用香源于战国的传统说法。

    熏炉最初的功能,也许主要是为了驱虫消毒。《周礼注疏》卷第三十七记载:“翦氏掌除蠹物,以攻萤攻之,以莽草熏之。”中国南方,蚊虫滋生,在尚未开发的先古时期,蛮荒之地,更是蚊虫肆虐,熏香是人类生存之必需。所以熏香的风气南方要比北方为甚,熏炉的出现,南方要早于北方,使用也更加普遍。长沙西汉张瑞君墓出土的铜器上就明确有“熏炉”二字的铭文。

    考古资料提供了这样的数据:广东发掘的400余座汉墓中,共出土熏炉112件,近半数的墓葬中出土熏炉;而在洛阳绕沟发掘的220余座墓葬中,仅出土熏炉3件。这说明早期的熏炉实用的功能,要远远大于审美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功能。但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發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有了更高追求,用香成了人们社会交往礼仪中的重要元素,对熏炉的审美功能也更重视了。这时也才真正称得上古谚所云:“薰者,烧取其烟以为香也”,“薰以香自烧。”(《汉书.龚胜传》)。西汉初期的豆形熏炉,虽然还是陶质的,但有的做工已经十分考究,具备了审美的功能。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就出土了一个豆形陶熏炉,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图1)这个熏炉虽是陶质,但做工精致,通体涂黄色,再用红黄两色彩绘花纹,盖顶的一只鸟还可以转动。钮周围饰以双划纹折线两层,内层作三角形,外层作八角形,间有三角形镂孔。有意思的是熏炉中还装满与高良姜、辛夷和香混合在一起的茅草。这类陶熏炉在早期汉墓中出土不少。

    陶质熏炉多出土于两汉早期,上部呈早期的博山炉形式,山峦起伏中间饰以树和野兽。这类熏炉的出现,实际上已有了文化、审美的意义,它的塑形和纹饰中含有不少的文化符号,只是有的还没有被破译。汉诗咏熏炉曾有:“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句。这倒是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香薰的一个诗化写照。这时的熏香已不是简单地驱蚊灭虫。而是为人们营造一个舒服、高雅的生活环境。含有香豆素的蕙草香气似乎还不够浓郁,于是又将高良姜、辛夷等混合在一起,组成了马王堆一号墓陶熏炉中焚香的材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木塌上有书“蕙一笥”者,即指出土物中的茅香一笥,这种专门配置的香料的出现标志着熏香已经从驱蚊灭虫的俗事,变成了赏心悦目、有文化内涵的雅事,它具有了把观赏、工艺、礼仪甚至文学、艺术交融为一体的特点,使熏香成为了一项审美活动。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汉代中期以来,出现最多的熏炉样式就是博山炉。博山炉开始出现在南方地区。但很快就遍及北方和中原。而中原地区的这类熏炉都是铜制,有的还错金错银,或者通体鎏金鎏银,显示了中原工匠高超的技术和工艺。博山炉中最出名的当数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铜错金博山炉。这个炉上部铸出“博山”,山势重叠,峰回峦转,神兽出入其间,虎豹奔走,小猴嬉戏,甚至还有猎手巡弋山石,猎杀逃窜的野猪。炉通体用金丝错出纹饰。金丝错落有致,流畅精致的线条,衬托出飘逸的山势。炉座透雕出三条翻腾于波涛间的蛟龙。此墓同时还出土了鎏银人物骑兽博山炉和龙凤足带盘熏炉。人们可以从中一窥皇族王室日常生活的奢侈、气派与精致。汉诗云:“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山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连”。对博山炉做出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我收藏的几只铜质博山炉,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一是镂空雕神人瑞兽博山炉。(图8)整炉高21.5厘米,径12.5厘米。炉盖上群峦间有羽人与兽隔山对持、猴乘鹿背嬉戏、胡人与兽执手相欢、有角神人双手叉腰、鹿奔神山间和神鸟立于高石六组镂空图案。炉座上雕出三条蟠龙,龙口大张,十分威猛。这个炉造型端庄、大方,比例得当,锈蚀包浆自然,铜色皮壳都很开门,应为博山炉中的上乘之作。

    二是仙山神人透雕炉座博山炉。(图9)炉高16厘米,径9厘米,从尺寸上讲,比前面那只要稍小些,但纹饰遍布全器。炉盖上有人兽对峙等六组图案,炉体刻有两圈蔓草纹,炉座透雕三龙图案。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齐·刘绘《咏博山香炉诗》中形容的:“蔽野千秋树,出没万重山。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下刻蟠龙势,矫首半衔莲”。我在地摊上淘到这只炉时,锈蚀严重,经先后用多种除锈方法除锈,方才将纹饰一一现出。

    三是带承盘博山炉。(图10)这个炉小巧可爱,高不过11厘米。承盘径为13厘米。但炉盖上的山峦简明大气,承柱底座刻有蟠龙,炉座在一承盘上。炉有承盘,说明古人已有了环保意识,用炉熏香时,承盘中置水,既可以为炉体降温,又可以吸附飞出的烟尘,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使用时,烟气流转,宛如海山仙山。

    铜质博山炉出现于西汉中期,一出现就风靡全国,其基本形制很快成熟定型,有人认为这是汉武帝亲自设計的。相传汉武帝嗜好熏香,专门派工匠按海上仙山——“博山”之形象设计了博山炉。这似乎有点政府统一设计、组织计划推广的意思,当然这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证据。博山炉的出现,按《西京杂记》又有一说,称:“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九层博山香地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但是“博山炉”的出现,确实是与汉代统治阶层推崇道教的崇仙学说,全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向往长生不死的神仙境界有关。上下一结合,有人引领,又有普遍呼应,自然就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

    “拂胸轻粉絮,暧手小香囊”

    铜制博山炉成为熏炉的主流样式,统治了从汉到唐几百年。到两晋南北朝,随着中国瓷器制作的发展和佛教文化的西来,熏炉的形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磁器具有实用与观赏、技术与艺术相互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到了两晋与南北朝,具有“天开云破”、“千峰翠色”的青瓷的出现,使其与原始陶器和原始磁器比较,更具有美观华润、坚实耐用、富有玉质感的特点,正如杨万里“烧香七言”所言:“琢瓷作鼎碧如水”。越窑、龙泉、洪州等烧制青瓷的名窑,都烧制了许多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磁熏炉。江苏宜兴西晋周处墓出土的青釉凤顶熏炉、黄岩灵石寺出土的青瓷香球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典范之作。

    我收藏的几只两晋南北朝青瓷熏炉也很有特点。

    一是越窑球形四系熏炉。(图11)炉身刻有双层莲瓣纹,一圈水波纹,一圈蕙草纹。中间留有三角形镂孔和圆形镂孔。釉质有玻璃感,明亮通透,但另一侧釉面受土蚀严重,釉面失光,可知这只炉一侧倒于土中。炉身高19厘米,径17厘米,此器似应有盖,惜已失。

    二是镂空青釉立鸟熏炉。(图12)此炉下呈豆形器身,上有全镂空熏盖,盖顶有立鸟,熏盖镂空,10组三角形大镂孔和5组三角形小镂孔,盖下部和炉身上部还饰以双线划纹和剔出三角和点状装饰。尽管土蚀严重,全器釉层有的已经失光,但是由于汉原始青瓷釉层厚,并有聚釉现象,土蚀反而造成了一种釉色斑驳的特殊效果,釉薄处已露胎,面釉厚处积釉呈青绿色。此器高21厘米,径16厘米。

    其三、四为一对两晋南北朝莲瓣博山青瓷熏炉。(图13、14)这对熏炉的釉色十分亮丽、青翠,正所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此器形以8莲瓣高耸为峰,峰峰笔立,错落有致,显出山势险峻、挺拔秀美,正中有一立鸟,昂首远眺,似要展翅而飞。可以想见,当一缕青烟从山峦顶部袅袅升起,香风袭人,那是一种何等的诗情画意,你就可以细细体味当时诗歌所吟“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的忘情物我了。两晋南北朝时,豪门士族争奇斗侈,皇族士林出入“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这类香炉的精致自不待言了。

    五是影青缕空蔓草瓣香球。(图15)香球是在汉代出现、唐宋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精致的熏炉。《西京杂记》所指“卧褥香炉”,应是这类香炉的肇始,而陕西西安何家村窑藏及法门寺地宫等出土的唐代银香球,则是这类器物的典范。司马相如曾在《美人赋》中铺陈“芳香芬烈、黼帐高张。”、“寝具既设,服阮珍奇,金鉔薰香,黼帐低垂。”“金鉔薰香”,何为金鉔,早有明末清初的史学大家、《国榷》的作者谈迁考证,金鉔就是香球。它是置放卧室床榻帷帐之间的。我的这个影青镂空蔓草莲瓣香球,与黄岩灵石寺塔出土的青瓷香球、易县净觉寺舍利塔地宫出土的香球,造型极其相似,也应是床第卧帐中物。不知当年曾为哪位美人所用。

    六是酱釉多角熏炉。(图16)多角瓶盛行于唐宋。唐代的多角瓶一般角长心实,宋代的多角瓶角短心空。这个熏炉的“博山”部分采用了多角型,也有特殊的美感。

    七是唐白石镂空香球,(图17)这个香球上部镂空雕出的蔓草纹饰,与波斯银器的纹饰相同,可见沿着丝绸之路,西域文明传入中原所成就的大唐盛世。在石器上作镂空雕应是有相当难度的。顶部有六瓣莲花围绕一球状盖纽。汉以后,熏炉的材质逐渐呈多样化,至明清还有玉质、金银器、珐琅器、竹木漆器等新制香炉。但我收藏的唐白石熏炉,应是使用石质材料较早的。呈球状说明也应为卧室所用的香球一类。可以想见,有这样精湛的透雕,色白滑润,尽管我没有清除表面的土蚀,石质中遍布的云母没有充分地显现,但石质仍闪烁着云母的晶莹亮泽,当初的奢华和精致是可以体会的。香球可以熏衣熏被,可以暖手,可以把玩,定是增加了不少卧榻情趣。想必“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指的正是这样的香球。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熏香是个雅事,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把焚香郑重其事地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不少唐宋诗人都有咏香诗。李商隐的《烧香曲》:“漳宫旧样博山炉,楚娇捧笑开芙蕖”。苏东坡更在《寒食夜》中留下了“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写得幽丽凄迷、委婉动情。

    苏东坡说的“鸭”,指的是一种唐宋元明时十分流行的鸭形熏炉。它得到唐宋文人墨客的青睐,香事与香诗,又以吟赏鸭熏的诗词为多。为什么“鸭”为文人青睐,未及细考,但有专家认为,这与佛学的传播有关。但这个解释也有问题,佛教尚未传入时的战国,鸭形器就有不少,此事似要专论。美国芝加哥美术馆所藏的北宋青白瓷鸭熏,景德镇珠山出土修复的明素三彩鸭香熏等,都是这类熏炉的精品。

    我也收藏一只青铜鸭香熏。(图18)它与江西吉水出土一件鸭香熏大致相同。鸭熏有承盘,鸭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镂出条状熏孔似为鸭翅,下层刻有羽毛,铜锈使其更有毛感,整体造型写实,富有关感。五代十国时的徐夤吟“香鸭”:“不假陶镕妙,谁教羽翼全。五金池畔质,百和口中烟。嘴钝鱼难啄,心空火自燃。御炉如有阙,须进圣君前。”

    文人的参与,使香熏文化多了一层文化意味。我还收藏一只宋代白釉狻猊香熏。(图19)高14.5厘米,径12厘米。这只香熏器身有残,十个贴塑人物均已无头,但长袍宽袖,有的拱手,有的垂袖,衣服上还饰以云纹,口沿又浅刻花卉,炉盖上除贴塑花卉纹饰外,还立有一狻猊,口大张,炉香从此袅袅升起。狻猊为龙生九子之第五子,据说“形如狮,喜烟好坐”。故香炉多喜以此为盖。这样的熏炉,文气重,发人悠思遐想,虽残尤珍。

    我们知道的文人雅集,主要是诗词唱和。文人除了斗诗,也好斗香。唐中宗时就有一种高雅的集会,达官显贵“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至于女人和风月场中以此助情助兴,更是十分普遍。唐代长安有一叫“莲香”的名妓,国色天香,所到之处“蜂蝶相随,盖慕其香也”。汉时有胡人金日禅有一种体香发散,被称为金禅香,其香使其深受汉武帝的宠信;而杨贵妃“三千宠爱集一身”,也是其香使唐玄宗不能自拔;甚至到了乾隆帝,還有一个来自新疆的香妃,引发多少香艳佳话。

    “博山炉中百合香郁金苏合与都梁”

    文人的参与使熏香有了更多的文化意义,而宗教更使熏香有了神圣感和仪式感。早期的博山炉,反映的是道教的西王母、东王公的神仙境界,而其后东渐西来的佛教,更使熏香与宗教祭祀融为一体。现有考古资料表明,北魏早期的佛教造像上已经出现有香炉的图像。而这以后的各类熏炉,很多都有莲瓣的装饰。佛教的典籍中充满了对香的比拟和描述。梵文的香,就包含有与佛有关的意思。很多汉译佛经中都有对香炉和香料的描述。东晋《佛说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咒经》第四称:“佛告天帝释若男子女人……烧名香,胶香婆香安息香”,隋《佛本行集经》卷第六称:“种种妙香,似熏彼座,无量无边,宝炉烧香。”何为“名香胶香婆香安息香”,何为“种种妙香”,这就涉及到高级香料的输入问题。

    早期高级香料是从南海输入中国的。当时使用的龙脑香,又称冰片,就是从苏门答腊岛的木材中蒸馏而出的。汉通西域后,更从西方输入苏合香。南朝梁吴均有诗云:“博山炉中百合香、郁金苏合与都梁,”苏合是产于小亚细亚的一种金缕梅科乔木香。而百合香则是将沉香、白檀香、苏合香、甲香、龙香、麝香等“细挫捣成末”做成的混合香料。此外,《西域旧国》中提到的外来香料还有狄提、兜纳、白附子、薰陆、郁金、芸胶等,来自安息诸国的香称为“安息香”。

    古埃及被认为是最早使用香水的国家。图坦哈蒙法老的墓穴是唯一没有遭到盗掘破坏的,其中有一幅镶嵌画,上面有皇后一手拿着香水瓶,一手为丈夫整理衣领的画面。这成为了古埃及使用香水的重要根据。这只瓶子从图文看,我怎么看也看不出这一定就是一个香水瓶。西方考古学家、文化史学家看来是很懂得,很善于“大胆假设的”。我国在唐代肯定已有香水,《云仙杂记》卷6曾记载柳宗元每接到韩愈寄来的诗时,总要“先以蔷薇露盥手,薰玉莛香,后发读”。可见玫瑰香水是早已存在了。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