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和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47例临床比较
马文珠 王 莹 等
马文珠 王 莹 朱文宏 张知新 唐玉秀 丁晶宏 王 薇 潘 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1北京护国寺中医院;2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摘 要 为探讨针刺、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对47例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针刺组16例,有效率为75%,穴贴组16例,有效率为75%,药物组15例,有效率为80%,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对临时性者的肺功能进行了检测,每组FEV1,FEV1/FVC,PEF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针刺、穴贴和西药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理有待探讨。
主题词 支气管哮喘/针灸疗法 肺活量 穴位贴敷法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变态反应疾病,它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也是疑难病。笔者于1995~1997年采取针刺、穴贴和药物的方法,对47例发作期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同样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共观察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81岁,平均45.23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55年,平均17.39年。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年哮喘增刊所载《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修正方案)》进行病情分级,以中度和重度为多。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16例,穴贴组16例,药物组15例。
2 治疗方法2.1 针刺组取穴:膻中、定喘、肺俞、中脘、足三里。操作:定喘直刺,泻法;膻中散刺,分别向上、下、左、右强刺激;肺俞斜刺,补法;中脘直刺,泻法,针尖稍向上。以上腧穴均要求使针感向胸廓两侧放散。足三里直刺,补法。每穴留针20~30分钟,隔日针1次,每周3次,共治疗10次。
2.2 穴贴组取穴:肺俞、大椎、命门、章门、足三里。
药物:购于北京护国寺中医院(由白芥子、苏子、甘遂、莱菔子等药物组成)。
操作:取药膏如蚕豆大,贴于穴位,用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次贴敷24小时,隔日换药1次,每周3次,共治疗10次。
2.3 药物组不针刺,不穴贴,仅用平喘药或激素类药对症治疗,只是在相应的时间测定相应指标。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根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年哮喘增刊所载《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标准(修正方案)》而定,并测定肺功能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用力肺活量),PEFR(高峰速率)。
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或PEF)增值在35%以上,或达预计值80%~100%。
显效:哮喘发作较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值25%以上,或达到预计值的60%以上,仍需用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舒张剂,但只需既往用药剂量的1/3。
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值15%~25%,仍需用皮质激素或(和)支气管舒张剂,用药剂量不能少于原来的1/2。
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3.2 临床疗效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3组均有明显的疗效,针刺组、穴贴组、药物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0%、75.0%、80.0%,临床控制率分别为37.5%、31.2%、40.0%。3组间有效率、临床控制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检验,P>0.05。说明3组具有同样的效果。
3.3 肺功能结果针刺组、穴贴组、药物组肺功能各指标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而3组间差异不显著,经方差分析,P>0.05。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无论治疗是采用针刺穴贴还是西药,均能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状态,在观察中还发现,针刺组比其他两组即时效果略占优势。
4 典型病例王××,女,35岁。1996年7月初伏就诊。主诉:憋气1月余。自觉呼吸困难,尤以夜间为甚,不能平卧,曾用皮质激素和氨茶碱等药,虽有缓解,但不能停药,要求针灸治疗。查:患者呼吸困难,唇甲紫绀,胸廓呈桶状,三凹征明显,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肺功能检查:FEV11090.00(ml),PEFR2.06(L/s)。经穴贴治疗10次,临床症状基本控制。查:唇甲无紫绀,听诊两肺偶闻哮鸣。肺功能检查:FEV12620.00(ml),PEFR3.47(L/s)。随访1年,偶有发作,但程度比原来减轻,不用西药即可缓解。
5 讨论5.1 针刺治疗哮喘虽然在穴位选择上不同,但其平喘作用已经肯定。在临床观察时选择膻中作为主穴,膻中为任脉经穴,任脉为阴脉之海,并通过列缺与手太阴相通,膻中又是气会,其部位是宗气聚积之处,故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均以膻中做为治疗哮喘的主穴。定喘为经外奇穴,配合肺俞,以加强宣肺平喘的作用。中脘是任脉经穴,此穴位于中焦,为胃之募穴,可健脾除湿,化痰平喘。足三里为足阳明经穴,既配合中脘调理脾胃,又可补益正气,促气血生化。5.2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可以改善肺功能,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
5.3 从观察结果看,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肺功能,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但3组间比较则差异不明显,说明针刺、穴贴与西药具有相同的平喘作用,且前者没有西药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便于临床应用。
(收稿日期:19991111,赵昕发稿)
马文珠 王 莹 朱文宏 张知新 唐玉秀 丁晶宏 王 薇 潘 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1北京护国寺中医院;2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摘 要 为探讨针刺、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对47例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针刺组16例,有效率为75%,穴贴组16例,有效率为75%,药物组15例,有效率为80%,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对临时性者的肺功能进行了检测,每组FEV1,FEV1/FVC,PEF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针刺、穴贴和西药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理有待探讨。
主题词 支气管哮喘/针灸疗法 肺活量 穴位贴敷法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变态反应疾病,它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也是疑难病。笔者于1995~1997年采取针刺、穴贴和药物的方法,对47例发作期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同样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共观察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81岁,平均45.23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55年,平均17.39年。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年哮喘增刊所载《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修正方案)》进行病情分级,以中度和重度为多。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16例,穴贴组16例,药物组15例。
2 治疗方法2.1 针刺组取穴:膻中、定喘、肺俞、中脘、足三里。操作:定喘直刺,泻法;膻中散刺,分别向上、下、左、右强刺激;肺俞斜刺,补法;中脘直刺,泻法,针尖稍向上。以上腧穴均要求使针感向胸廓两侧放散。足三里直刺,补法。每穴留针20~30分钟,隔日针1次,每周3次,共治疗10次。
2.2 穴贴组取穴:肺俞、大椎、命门、章门、足三里。
药物:购于北京护国寺中医院(由白芥子、苏子、甘遂、莱菔子等药物组成)。
操作:取药膏如蚕豆大,贴于穴位,用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次贴敷24小时,隔日换药1次,每周3次,共治疗10次。
2.3 药物组不针刺,不穴贴,仅用平喘药或激素类药对症治疗,只是在相应的时间测定相应指标。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根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年哮喘增刊所载《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标准(修正方案)》而定,并测定肺功能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用力肺活量),PEFR(高峰速率)。
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FEV1(或PEF)增值在35%以上,或达预计值80%~100%。
显效:哮喘发作较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值25%以上,或达到预计值的60%以上,仍需用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舒张剂,但只需既往用药剂量的1/3。
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值15%~25%,仍需用皮质激素或(和)支气管舒张剂,用药剂量不能少于原来的1/2。
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3.2 临床疗效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3组均有明显的疗效,针刺组、穴贴组、药物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0%、75.0%、80.0%,临床控制率分别为37.5%、31.2%、40.0%。3组间有效率、临床控制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检验,P>0.05。说明3组具有同样的效果。
3.3 肺功能结果针刺组、穴贴组、药物组肺功能各指标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而3组间差异不显著,经方差分析,P>0.05。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无论治疗是采用针刺穴贴还是西药,均能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状态,在观察中还发现,针刺组比其他两组即时效果略占优势。
4 典型病例王××,女,35岁。1996年7月初伏就诊。主诉:憋气1月余。自觉呼吸困难,尤以夜间为甚,不能平卧,曾用皮质激素和氨茶碱等药,虽有缓解,但不能停药,要求针灸治疗。查:患者呼吸困难,唇甲紫绀,胸廓呈桶状,三凹征明显,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肺功能检查:FEV11090.00(ml),PEFR2.06(L/s)。经穴贴治疗10次,临床症状基本控制。查:唇甲无紫绀,听诊两肺偶闻哮鸣。肺功能检查:FEV12620.00(ml),PEFR3.47(L/s)。随访1年,偶有发作,但程度比原来减轻,不用西药即可缓解。
5 讨论5.1 针刺治疗哮喘虽然在穴位选择上不同,但其平喘作用已经肯定。在临床观察时选择膻中作为主穴,膻中为任脉经穴,任脉为阴脉之海,并通过列缺与手太阴相通,膻中又是气会,其部位是宗气聚积之处,故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均以膻中做为治疗哮喘的主穴。定喘为经外奇穴,配合肺俞,以加强宣肺平喘的作用。中脘是任脉经穴,此穴位于中焦,为胃之募穴,可健脾除湿,化痰平喘。足三里为足阳明经穴,既配合中脘调理脾胃,又可补益正气,促气血生化。5.2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哮喘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可以改善肺功能,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
5.3 从观察结果看,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肺功能,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但3组间比较则差异不明显,说明针刺、穴贴与西药具有相同的平喘作用,且前者没有西药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便于临床应用。
(收稿日期:19991111,赵昕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