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内控模式研究
梁超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类型,并探讨了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的关系,提出了优化银行治理结构,开展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活动,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不断完善全内控监督评价机制的建议,以期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和防范能力,保障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关键词: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 管理模式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作为从事金融业务的特殊企业,在业务经营活动中面临诸多的风险,导致实际收益与预期出现较大的偏差,甚至造成损失。商业银行风险可视为未来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风险类别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及其他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债务人不能遵守合约偿还本金及利息的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波动而造成的商业银行动产、不动产市场价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操作风險是指由于工作人员失误、舞弊等行为导致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
2006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系统阐述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的关系,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的新的启示与指导。基于全面风险理论与内部控制理论,并结合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现状,有必要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模式,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三、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内控模式
(一)营造具有风险意识的内部环境
商业银行应营造具有风险意识的内部环境。首先,从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形成互相制约的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会及商业银行管理层权责,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促进商业银行向着统一的经营目标发展。其次,优化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确保信息传递通畅,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应具备独立性、权威性,实现对经营业务的有效监管。最后,商业银行应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树立企业文化,强化各级领导、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牢固树立正确的内控观念与风险意识,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活动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活动应贯穿经营业务全过程,主要包括:首先,商业银行应建立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根据商业银行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经营目标,商业银行应设置具有指导性、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目标,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其次,商业银行应注重风险信息的收集、归纳与研究,不断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分析潜在的风险和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三)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信息沟通是确保内控模式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基于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商业银行与客户、同业单位的联系,提高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收集、识别、分析和防范能力。信息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应不断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立规范、标准化的内部沟通系统,并加强信息的筛选与核查,确保内部信息的真实性,提高风险管理措施的针针对性与目标性。
(四)建立健全内控监督评价机制
监督、评价是内控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内控模式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内控监督评价体系,确保内控模式的有效实施。首先,商业银行应确保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协调部门间关系,确保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内部人员监督作用,培养银行员工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从而监督和反馈银行经营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最后,商业银行应定期对内控模式进行评估,建立完善的自我评价与监督机制,形成完整的内控评价报告,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
四、结束语
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诸多风险,影响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管理,优化银行治理结构,构建长效化的内控管理模式,开展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活动,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不断完善全内控监督评价机制,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和防范能力,保障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韬.应对操作风险:“加强监管”还是“健全市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
[2]王秀颀.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