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秦俑馆

    陈小玮

    

    

    “在一号坑发现弓弦,这还是第一次。”在秦俑馆办公室,秦俑馆考古部主任张天柱指着电脑上的一张图对记者介绍道。

    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进行了4年多的时间。今年2月,考古人员在第11过洞发现了一张长约1.4米的暗红色木质弓弩。最令人激动的是,还发现了直径约0.8厘米的弓弦。

    据专家推测,弓弦是用动物的筋制成,据此可以复原出接近真实的秦代弓弩,进而也可推算出弓箭的射程,以及弓箭手的作战距离。

    秦兵马俑发现40年,考古人员对一号坑进行了三次发掘,每一次都有“惊艳”发现。

    五年建馆

    1975年夏,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在北戴河见到了聂荣臻元帅。聂帅问王冶秋,陕西省临潼县发现的陶俑坑情况如何?王冶秋说,能建个博物馆最好,国家有困难,工作现在还在做。聂帅说,困难是有,但需要办的事还是要办。你回北京给李先念副总理讲一下,此事要办。

    1975年9月22日,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以[75]文物字258号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修建秦始皇秦俑馆的报告》。9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批示“拟同意,请先念、登奎同志批后退国家计委、建委办”。

    11月8日,王冶秋局长就有关秦俑博物馆的设计问题及所需建筑材料问题,向谷牧副总理作了汇报,并请求指示。谷牧副总理批示:“同意照办,如飬初同志未回,先由韩光同志定办。”

    1975年11月28日,国家计划委员会[75]建发综字510号《关于建设陕西省临潼秦俑博物馆的通知》急件给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在发文中称:“遵照国务院领导批示,同意临潼秦俑博物馆1976年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批投资281万元,钢材1000吨,木材2000立方,水泥3000吨。”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陕西省秦俑博物馆筹建处启用印章的函》称:经国务院负责同志批示,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决定在我省临潼县秦代陶俑坑原址修建秦俑博物馆。

    很快,陕西省秦俑馆筹建处成立并对外办公。

    秦兵马俑还在发掘时,就不断有人来参观。

    大厅东北角的一棵大树下,就是为参观者讲解的地方。讲解员先讲解秦俑的发现过程,然后用一个木匣端着一把断剑、几枝箭头、一个矛头、一个弩机,让观众参观,最后带大家到正发掘的俑坑前端观看。

    1975年,秦俑馆破例为第一个外国代表团——罗马尼亚友好参观团开放。

    1976年5月,秦俑坑发掘现场迎来了第一批重要客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一行。李光耀先生参观秦俑和他赞美秦俑的消息,迅速刊登在各大报纸上。秦俑的影响走向世界。

    经粗略统计,在1979年秦俑馆开馆前,接待参观人数已达40多万人次。

    在那个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建秦俑馆很不容易,后来投资还从281万元提高到650万元。谷牧副总理对此工程十分重视,每次有人来西安,他总是带话了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询问还有什么困难。

    1979年9月16日,谷牧副总理陪同丹麦女王来参观,得知秦俑馆建设还存在资金缺口50万元,便将给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50万元投资划拨给了秦俑馆。

    1979年4月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来到秦俑发掘工地视察。当时因修建一号坑大厅,陶俑被回填土覆盖,无法参观。80高龄的叶帅在陪同人员的导引下,直奔正在发掘和清理的二号坑。

    秦俑馆开建后,在一号俑坑北边拟建职工生活区,钻探地基时,又发现了二号俑坑。二号俑坑距离一号坑20米,总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当时估计埋藏有战车89辆,高大的陶制车士俑261件,拉车的陶马356匹,步兵俑562件及大量的金属兵器。

    “我看这个秦俑坑是我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这里面有学不完的东西,希望今后我军的高级将领都要到这里看一看。”站在二号坑的土坡边,叶剑英对身边陪同的军队将领们说。

    在秦俑馆临时陈列室,叶剑英望着刚出土不久的刀、矛、剑、戟、戈、殳、弩机、铜镞等完好无损的实战兵器,禁不住叹道:“经过2000年的埋藏还这样光亮,真是个奇迹。”

    临走时,杨正卿提出请叶帅题写馆名,理由是“这是秦俑馆,您是元帅,题字最合适”。但叶剑英当时并未题字,而是让秘书将纸收起来带走,说,“主席三周年前我不题字,这样吧,三周年后我再写好寄来,好吗?”

    1979年10月1日,由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的“秦始皇秦俑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支秦代的地下大军正式面向世界,接受全人类的赞赏与检阅。

    回归文物

    很长一段时间,秦俑馆一直被迫纠结于文保与旅游之间。

    直到1999年陕西省旅游集团正式成立之前,秦俑馆一直是省文物局下属单位,其功能主要是文物发掘、保护、研究,至于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其用途与前者所需相匹配。

    1998年,一份由陕西省旅游局起草的内部报告——《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改变了秦俑馆的属性,至少部分地改变了其过去单一的事业单位属性。

    这份文件产生的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陕西旅游在全国还排在第五六位,到1997年,已下滑到第11位。出于将陕西旅游业做大做强的考虑,省旅游局提出组建陕西省旅游集团,将兵马俑等优势资源集中,借鉴“黄山旅游”模式,将门票经营权通过租赁方式进入股份公司,然后上市融资。

    1999年5月,陕旅集团将旗下一部分优质资产,包括秦俑馆、华清池的经营权以及西安国旅剥离出来,联合陕国投、成阳机场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秦兵马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兵马俑股份),争取尽快上市,而上市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兵马俑的门票收入。1998年,兵马俑的门票收入已达7700多万元。

    这个设想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在全国引发激烈争议。

    支持者认为,变独家保护为共同保护,让企业经营,获得更多的保护资金,何乐而不为7反对者强调,门票收入是国家行政事业性收费,只能在国家财政的严格监管下用于文物保护,绝不能挪作他用,更不能变为企业利润。

    体制改革后,在秦俑馆形成这样一种格局:集团公司的子公司管理门票、文保基金等;筹划上市的股份公司的分公司负责门票以外的其他经营,比如环幕影厅;博物馆没有经营权,负责考古发掘、陈列展示等工作。

    当时的秦俑馆馆长吴永琪一身三任,除担任馆长,还是陕西旅游集团公司秦俑子公司总经理、陕西旅游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不过,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文物专家,他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

    “你就是成立八个公司,也要在博物馆的领导之下。”

    兵马俑上市,最大的阻力来自文物部门。

    2001年7月,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文件,禁止擅自变更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体制,认为“最近一些地方连续发生的文物毁坏事件,与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变更所带来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保护和管理、保护和使用脱节等问题直接相关,已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和十分恶劣的影响。”文件规定,“当前情况下,不得擅自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管理部门的社会公益性性质,转由企业(公司)管理或领导。”

    中国证监会向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咨询意见,得到的答复是:资源不可上市。兵马俑上市暂时搁浅。

    为了不在争议中让上市计划流产,2001年8月,以“资产重组”的名义曲线突围,股份公司由“秦兵马俑”更名为“陕西旅游”。

    身为馆长的吴永琪当时态度很坚决,文物和博物馆不能上市,哪怕是变相上市。理由是如果兵马俑馆这样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博物馆都可以上市或者变相上市,那前些年有美国人提出用1亿美元购买一尊兵马俑能否操作?依此,日本人是不是也可合法地把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收购,再关闭掉,最后搞一个“大东亚共荣圈”的展览?

    吴永琪的观点,被质疑是出于保护部门利益,对此,吴永琪反驳道,“一旦把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变为企业的收入,才是把国家利益变为部门利益,也就有可能把部门利益变为个人利益。”

    在吴永琪看来,“旅游部门要靠兵马俑挣钱,这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旅游要挣的钱,是在博物馆外面。企业把手伸到博物馆里面,介入博物馆的经营,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将会造成对文物的破坏。”

    2002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其中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这让吴永琪吃了颗定心丸,不用再担心企业介入博物馆的经营,而导致对文物的破坏。

    商业模式

    2007年,秦俑馆再次经历重大改革。12月29日,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旅游集团公司在西安举行文物景点交接仪式,原由旅游集团公司参与经营管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乾陵、法门寺、汉阳陵等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全部移交省文物局管理。

    回归陕西省文物局后,秦兵马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被撤销,秦俑馆的综合楼、环幕影院、秦俑广告公司、秦俑旅行社等经营性资产作为文物部门的股份,由陕西省文物局委托秦始皇秦俑馆,与陕西省旅游集团公司共同组建“秦始皇陵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

    2013年7月,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Tripadvisor根据世界各国旅行者的真实评论和评分,发布了“2013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名单,25个博物馆入选,秦俑馆位列第11名,是东亚地区惟一上榜的博物馆。

    但是,作为旅游胜地,秦俑馆在游客心目中留下的一度只是脏乱差的印象。或许是当初建馆时,设计方对30年后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缺乏想象,因此除了建博物馆,其他为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几乎没有涉及。秦俑馆一墙之隔,就是杂乱无章的违章建筑;馆外旅游商店和餐厅的服务时常被投诉:最让游人困扰的是,参观尚未开始,就已经被贩卖纪念品的小商贩纠缠的心烦意乱。

    2004年,经过两年改造,秦俑馆的旅游环境在迎来秦俑发现30年之际,终于发生巨变。

    最大的变化是在进入秦俑馆的主入口区,游人要穿过500米长、占地393亩的绿化林地。当初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大面积绿化区不仅保护了文物遗址,增加游客见到博物馆和文物遗址前的心理和视觉铺垫,让游客的心理由旅途的急躁调整至平静,也让参观者对文物遗址及其周围山、塬、林历史环境有个初步认知。

    进入博物馆,有电瓶车代步,但出博物馆时,必须步行穿过一个狭长的商业街。

    博物馆前的这个商业街,由百事通企业投资(集团)公司开发,从2003年始,先后投入了近5个亿。旅游纪念品、餐饮服务等与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都入驻这条商业街。

    记者采访结束已是下午五六点的样子,从博物馆出来的游人稀稀落落,商业街也颇为冷清,一家玉器店门口,一位摆着拐枣摊的小贩大声吆喝着,但乏人问津。

    “65元+2小时=300万流走的游客。”4年前,一家媒体对兵马俑旅游现状做了这样的概括。截至去年,秦俑馆游人数量已达455万,门票也涨到了150元(旺季),但两个小时的旅游时间似乎并没有发生改变。

    记者了解到,商业街与博物馆之

    间,由百事通投资的一座秦俑大剧院正在建设,或许有了演出,游人留在兵马俑的时间会长一些。而立之后

    2013年1 2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

    学院主办的考古学论坛发布2013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秦始皇帝陵园新发现位列其中。

    其实,早在2010年5月,陕西秦兵马俑考古项目就在西班牙获得“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社会科学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该奖项。考古项目获得这个奖项,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含金量仅次于诺贝尔奖。

    “三十而立”,对秦俑馆而言,再恰当不过。

    2009年国庆节期间,在秦俑馆开馆30周年之际,央视直播了秦俑馆对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这次发掘与前两次最大的不同是,这是秦俑馆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

    秦俑馆争取考古的团体领队发掘资格,已经有很多年了。“申请团队资格很难。努力了十几年,才申请下来。”秦俑馆现任馆长曹玮对记者说。

    据曹馆长介绍,过去,秦俑馆有考古队,但只是协助省考古所进行考古发掘。直到1982年,秦俑馆才进了几个学习考古的专业人才,文保人员也只有两名。1989年,秦俑馆第一次进了七八名考古专业的大学生,形成了秦俑馆考古队的人员基本构架。

    此后,秦俑馆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包括在秦陵勘探发掘的“石铠甲坑”、“百戏俑坑”、“水禽坑”等20多座陪葬坑,大部分人员和经费都来自秦俑馆,但秦俑馆只负责考古的行政领导,业务执导权归省考古所,考古的发表权也属于省考古所。

    “遗址馆定要有发展,要有考古支持,才能存在下去。”曹玮这样对记者强调说。出于这样的考虑,秦俑馆十几年来一直在申请考古团队资格。

    按照《文物法》的规定,要取得考古发掘资质,不仅要拥有4名以上取得考古发掘资格的队员,还要有从事考古发掘所需要的技术设备以及文物安全的设施和场所。

    到2007年,秦俑馆的研究人员已达上百人,这为申请团队考古资格打下了坚实基础。

    秦俑馆有和德国巴戈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合作建设的彩绘保护实验室,还有和西安杨森制药、美国强生公司合作的防止微生物损害的微生物实验室,已经承担了多项科研任务。

    对陶俑彩绘保护技术的突破,也是申请团队考古资格的枚重要筹码。

    秦俑一号坑有过两次被叫停的挖掘,原因之一是无法保护秦俑的彩绘。经过一段时间研究,科研人员弄清楚了秦代工匠制作彩绘秦俑的过程,并采用聚乙二醇、聚氨酯乳液联合保护法,加固保护50多块彩绘秦俑残片,还对十余件彩绘陶俑进行整体保护处理,取得了好的保护效果。

    “考古发掘团体资质一般授予省级文物考古部门,只有少数地下文物十分丰富、考古力量非常强的地级市文物部门能够获得这一资质。”曹玮对记者补充说:“我们的实力,相当于一个省级中型考古研究所。”

    曹玮馆长告诉记者,今后一号俑坑的发掘将进入常态化。到今年结束的五年发掘计划,主要完成俑坑北侧约2000平方米的发掘,最终将俑坑的北部从东向西贯通起来。“秦俑馆第三次对一号坑的发掘,制定有详细的挖掘保护方案,在即将发掘的200平方米考古现场,安装有温湿度控制仪,考古人员随时会监控发掘区域温湿度的变化,以便进行调整。”曹玮说。

    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有很多新发现,如有机质的发现,再如盾牌、弩弓,装弓的袋子弢,还有鼓。同时,发现俑坑有人为破坏的痕迹,比如,有水淹、火烧的痕迹,兵马俑身上存在凿、砍、斩的痕迹。

    一号坑的第三次考古发掘与展出同时进行,并且靠近参观线路,游客参观时,不仅能看到恢弘的兵马俑军阵,还可以现场观赏考古人员发掘、修复的过程。

    “考古发掘对游客有一定的吸引力。去年整个旅游业下滑,我们这儿还稳中有升,游客数量达到455万。”曹玮笑着说。

    曹玮还向记者介绍,“我们现在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院多馆的单位。”曹玮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馆长,也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院长,秦俑馆只是博物院下设的三个博物馆之一。

    曹玮说,博物馆升格到博物院后,考古发掘的中心也由秦俑馆的一号坑,转移到秦始皇帝陵。“秦陵保持原貌,肯定不会挖,但对秦陵的考古钻探会进行,主要目的是探清秦始皇帝陵园的整体布局及其规律。”

    在布展上,秦俑馆也在不断地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从2012年起,举办了诸如北方文物展、罗马文化展览,今年有三晋历史文化展、伊特鲁里亚展以及“2009—2012秦陵考古纪实”展览,这些免费展览都在不同层面帮助游人更好地亲近和理解文物。

    “今年9月份,来秦俑馆就能看到彩绘秦俑的样子。”曹玮对记者说道。

    彩色秦俑,过去的存在就像一个传说,如今能与游人见面,无疑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