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的综合治疗方法
杨玉鲜
摘要:猪食入了发霉酸败的酒糟后,会出现昏迷不醒、呼吸缓慢等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的症状,称为猪酒糟中毒。笔者在分析了一例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病情后,提出了预防及综合治疗的方法,对今后猪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的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发霉酒糟;猪;中毒;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29-02
酒糟是一种良好的养猪饲料,但由于错误的贮存方法以及过长的贮藏时间,容易发生酸败而产生醋酸、乳酸、正丙醇等物质,从而引起猪食用后发生乙醇和醋酸中毒。2014年6月,笔者接诊了一例猪酒糟中毒的病例,结合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将其治愈。现将该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2014年4月,某猪场在百色市购买了育肥猪19头,平均体重约为38.5 kg,该养殖场主对新购进的猪进行了规定的免疫后,对猪群集群圈养。6月有接近30头猪出现异常状况,并出现1头猪死亡,其余大都表现为精神低落,消瘦,皮肤青紫,伴发皮疹。食欲减退,采食量迅速下降,大多不爱运动,喜卧,但表现出兴奋不安。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了猪群大量患病,表现出类似酸中毒缺水、腹泻、共济失调的症状。猪场主使用链霉素、青霉素、安乃近等治疗后均无明显效果。遂请笔者前去诊治。
2 发病情况
该场饲养的32头猪,有31头表现出中毒症状,直接观察可见皮肤发红发紫,并同时出现疹块和皮炎。31头猪中,包括新购买的19头,原有的12头,死亡了3头病,病死率为9.68%。具体情况见表1。
3 临床症状
发病猪群大都表现出块状皮疹,皮肤表面粗糙,被毛粗乱,类似于螨虫病。患病猪皮红、高热、精神低落、无食欲,测量时发现大多数病猪体温升高,最高41.5 ℃,平均在41.2~41.5 ℃之间,同时面部表现为眼结膜潮红,口腔黏膜呈现黄色,呼吸急促、加速,口鼻中有白色泡沫状分泌物流出。大多数病猪慢性消瘦,但腹部充盈,腹痛弓背并腹泻,先便秘后下痢。严重中毒的3猪头则表现出体温下降,2头体温在36 ℃以下,出现红尿,粪便中带少量血液与黏液。最终四肢麻痹而卧地不起,虚脱至死亡。
4 病理变化
为进一步确诊,笔者对2头病情严重的病猪与1头已经死亡的猪进行了剖检。发现病猪的腹部饱胀,心内膜充血以及出现出血斑,胃底部黏膜脱落、出血,胃内充满霉变的乙醇,带有酒糟的腐败气味。十二指肠黏膜表面呈现小片脱落状,盲肠、空肠、回场均伴随淤血。肺部充血,咽喉部黏膜轻度发炎,食道黏膜充血,同时伴有血凝不良的症状。肝脏切面外翻,边缘呈圆钝状。胆囊增生肥大,壁肿胀,较正常值增大近一倍。脑实质呈现出血状,内膜血管充血。
5 诊 断
笔者由喂养情况、临床表现症状以及病理解剖,初步诊断为发霉酒糟引起的猪中毒疾病。为进一步确认,笔者对圈养条件与喂养史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养殖场将饲喂的酒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已经有1.2 cm厚的酒糟变质并有酸败味。肉眼可观察出酒糟表面因霉变而长满了红色、白色的斑点。测量变异酒糟的酸碱度,发现pH小于5,说明酒糟已经发生酸败。据了解,这些酒糟是由该县一酒厂拖来,后由于气候异常变化,而养殖场主对酒糟未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导致了酒糟的霉变,猪群正是被喂养了这些霉变的酒糟导致中毒事件,故诊断为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疾病。
6 防治措施
6.1 治疗
立即停喂用发霉酒糟,用清水冲洗猪舍内残余的酒糟。同时让猪群大量饮用清水。针对神态较为兴奋的猪,对其静脉注射5%水合氯醛钙注射液15.0 mL。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猪每头肌肉注射20%的安钠咖5.0 mL。同时结合静脉注射400 mL 10.0% 葡萄糖溶液、50.0 mL 10%CaCl2溶液,每隔5 h注射一次连用3d。将胃导管通入直肠以,注入1 200 mL 5.0 % NaHCO3溶液,用酸碱缓冲剂来中和过量的酸,对胃肠残余酒糟及粪便物进行清除。针对某些猪发生的皮疹状况,对瘙痒部位以3%石灰水溶液清洗,对皮疹部位用2%明矾溶液冲洗。最后对治疗效果较好的猪,用100 g Na2SO4溶液进行调治,排出体内残余的变质酒糟。
6.2 预防
平时所提到的猪酒糟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事件,一般来说不会突然发病,但在该起病例中,由于该猪场主喂养霉变的酒糟较多,导致病情的恶化,猪群短时间内大量发病。因此,酒糟的合理使用也显得非常有必要。控制酒糟的使用量,以每头每日1.0 kg为宜,不应超过2.0 kg并结合其他饲料搭配使用,为防止由于长期使用酒糟而导致的慢性中毒,平时可采用隔天喂养酒糟的方法。同时喂养酒糟时混合使用精料、青饲料,并补充骨粉、蛋壳粉,防止猪群出现营养不看良的症状。酿酒过程中,酒已将大部分的淀粉提取,降低了酒糟中的无氮浸出物,同时酒糟中缺乏胡萝卜素、钙质等。因此,在用酒糟喂猪时应适当搭配米糠、麦麸、玉米等,防止酒糟营养单一,从而降低猪酒糟中毒的可能性[1,2]。对于对酒糟较为敏感的猪群,如哺乳母猪与公猪,喂养酒糟可能会导致流产、死胎、弱仔或精子畸形等,应尽量避免或减少该类猪群对酒糟的食用。平时做好对酒糟的保质工作,避免酒糟直接暴晒在阳光下,可将其放入坑内,用大缸压紧并盖好,隔绝空气的进入。
7 体会与小结
发霉酒糟中毒时可分为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对于慢性的猪酒糟中毒事件,猪群并不会立即发病。而通常当养殖主发现时,猪群已经是处于严重中毒的阶段,一定要立即展开治疗工作以减少更大的损失。平时要把关好酒糟的质量,加强对猪群饲料的管理,控制好贮藏环境条件与贮藏时间,防止霉菌和游离酸的产生。存放酒糟时,重视酒糟质量,可在上面铺以塑料薄膜,隔离空气来防止霉变。对于已经发生酸败的酒糟,利用石灰水溶液来加以中和酸败物质。并加入新鲜酒糟共同喂养猪群,密切观察猪群表现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停止喂养并加以治疗。而对于已经严重变质的酒糟,就应该坚决舍弃,停止饲养,更换新鲜酒糟。
目前,对猪酒糟中毒并无特效药,当发生中毒事件后,立即停止再用酒糟喂猪,应用5.0%的小苏打水灌肠,对病情严重的用25%葡萄糖配以10%氯化钙溶液静脉注射[3,4],辅助加入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并用硫酸钠罐服。
参考文献:
[1] 郑延芳.猪酒糟中毒及防治措施[J].农村新技术,2013(4):25.
[2] 刘志杰.一例猪酒糟中毒的诊治体会[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0,31(4):48.
[3] 俄木拉吉.猪酒糟中毒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2(5):81-82.
[4] 罗桂流,覃玉忠.一起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的综合治疗方法[J].广西畜牧兽医,2013(5):304-305.
摘要:猪食入了发霉酸败的酒糟后,会出现昏迷不醒、呼吸缓慢等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的症状,称为猪酒糟中毒。笔者在分析了一例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病情后,提出了预防及综合治疗的方法,对今后猪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的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发霉酒糟;猪;中毒;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29-02
酒糟是一种良好的养猪饲料,但由于错误的贮存方法以及过长的贮藏时间,容易发生酸败而产生醋酸、乳酸、正丙醇等物质,从而引起猪食用后发生乙醇和醋酸中毒。2014年6月,笔者接诊了一例猪酒糟中毒的病例,结合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将其治愈。现将该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2014年4月,某猪场在百色市购买了育肥猪19头,平均体重约为38.5 kg,该养殖场主对新购进的猪进行了规定的免疫后,对猪群集群圈养。6月有接近30头猪出现异常状况,并出现1头猪死亡,其余大都表现为精神低落,消瘦,皮肤青紫,伴发皮疹。食欲减退,采食量迅速下降,大多不爱运动,喜卧,但表现出兴奋不安。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了猪群大量患病,表现出类似酸中毒缺水、腹泻、共济失调的症状。猪场主使用链霉素、青霉素、安乃近等治疗后均无明显效果。遂请笔者前去诊治。
2 发病情况
该场饲养的32头猪,有31头表现出中毒症状,直接观察可见皮肤发红发紫,并同时出现疹块和皮炎。31头猪中,包括新购买的19头,原有的12头,死亡了3头病,病死率为9.68%。具体情况见表1。
3 临床症状
发病猪群大都表现出块状皮疹,皮肤表面粗糙,被毛粗乱,类似于螨虫病。患病猪皮红、高热、精神低落、无食欲,测量时发现大多数病猪体温升高,最高41.5 ℃,平均在41.2~41.5 ℃之间,同时面部表现为眼结膜潮红,口腔黏膜呈现黄色,呼吸急促、加速,口鼻中有白色泡沫状分泌物流出。大多数病猪慢性消瘦,但腹部充盈,腹痛弓背并腹泻,先便秘后下痢。严重中毒的3猪头则表现出体温下降,2头体温在36 ℃以下,出现红尿,粪便中带少量血液与黏液。最终四肢麻痹而卧地不起,虚脱至死亡。
4 病理变化
为进一步确诊,笔者对2头病情严重的病猪与1头已经死亡的猪进行了剖检。发现病猪的腹部饱胀,心内膜充血以及出现出血斑,胃底部黏膜脱落、出血,胃内充满霉变的乙醇,带有酒糟的腐败气味。十二指肠黏膜表面呈现小片脱落状,盲肠、空肠、回场均伴随淤血。肺部充血,咽喉部黏膜轻度发炎,食道黏膜充血,同时伴有血凝不良的症状。肝脏切面外翻,边缘呈圆钝状。胆囊增生肥大,壁肿胀,较正常值增大近一倍。脑实质呈现出血状,内膜血管充血。
5 诊 断
笔者由喂养情况、临床表现症状以及病理解剖,初步诊断为发霉酒糟引起的猪中毒疾病。为进一步确认,笔者对圈养条件与喂养史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养殖场将饲喂的酒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已经有1.2 cm厚的酒糟变质并有酸败味。肉眼可观察出酒糟表面因霉变而长满了红色、白色的斑点。测量变异酒糟的酸碱度,发现pH小于5,说明酒糟已经发生酸败。据了解,这些酒糟是由该县一酒厂拖来,后由于气候异常变化,而养殖场主对酒糟未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导致了酒糟的霉变,猪群正是被喂养了这些霉变的酒糟导致中毒事件,故诊断为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疾病。
6 防治措施
6.1 治疗
立即停喂用发霉酒糟,用清水冲洗猪舍内残余的酒糟。同时让猪群大量饮用清水。针对神态较为兴奋的猪,对其静脉注射5%水合氯醛钙注射液15.0 mL。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猪每头肌肉注射20%的安钠咖5.0 mL。同时结合静脉注射400 mL 10.0% 葡萄糖溶液、50.0 mL 10%CaCl2溶液,每隔5 h注射一次连用3d。将胃导管通入直肠以,注入1 200 mL 5.0 % NaHCO3溶液,用酸碱缓冲剂来中和过量的酸,对胃肠残余酒糟及粪便物进行清除。针对某些猪发生的皮疹状况,对瘙痒部位以3%石灰水溶液清洗,对皮疹部位用2%明矾溶液冲洗。最后对治疗效果较好的猪,用100 g Na2SO4溶液进行调治,排出体内残余的变质酒糟。
6.2 预防
平时所提到的猪酒糟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事件,一般来说不会突然发病,但在该起病例中,由于该猪场主喂养霉变的酒糟较多,导致病情的恶化,猪群短时间内大量发病。因此,酒糟的合理使用也显得非常有必要。控制酒糟的使用量,以每头每日1.0 kg为宜,不应超过2.0 kg并结合其他饲料搭配使用,为防止由于长期使用酒糟而导致的慢性中毒,平时可采用隔天喂养酒糟的方法。同时喂养酒糟时混合使用精料、青饲料,并补充骨粉、蛋壳粉,防止猪群出现营养不看良的症状。酿酒过程中,酒已将大部分的淀粉提取,降低了酒糟中的无氮浸出物,同时酒糟中缺乏胡萝卜素、钙质等。因此,在用酒糟喂猪时应适当搭配米糠、麦麸、玉米等,防止酒糟营养单一,从而降低猪酒糟中毒的可能性[1,2]。对于对酒糟较为敏感的猪群,如哺乳母猪与公猪,喂养酒糟可能会导致流产、死胎、弱仔或精子畸形等,应尽量避免或减少该类猪群对酒糟的食用。平时做好对酒糟的保质工作,避免酒糟直接暴晒在阳光下,可将其放入坑内,用大缸压紧并盖好,隔绝空气的进入。
7 体会与小结
发霉酒糟中毒时可分为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对于慢性的猪酒糟中毒事件,猪群并不会立即发病。而通常当养殖主发现时,猪群已经是处于严重中毒的阶段,一定要立即展开治疗工作以减少更大的损失。平时要把关好酒糟的质量,加强对猪群饲料的管理,控制好贮藏环境条件与贮藏时间,防止霉菌和游离酸的产生。存放酒糟时,重视酒糟质量,可在上面铺以塑料薄膜,隔离空气来防止霉变。对于已经发生酸败的酒糟,利用石灰水溶液来加以中和酸败物质。并加入新鲜酒糟共同喂养猪群,密切观察猪群表现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停止喂养并加以治疗。而对于已经严重变质的酒糟,就应该坚决舍弃,停止饲养,更换新鲜酒糟。
目前,对猪酒糟中毒并无特效药,当发生中毒事件后,立即停止再用酒糟喂猪,应用5.0%的小苏打水灌肠,对病情严重的用25%葡萄糖配以10%氯化钙溶液静脉注射[3,4],辅助加入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并用硫酸钠罐服。
参考文献:
[1] 郑延芳.猪酒糟中毒及防治措施[J].农村新技术,2013(4):25.
[2] 刘志杰.一例猪酒糟中毒的诊治体会[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0,31(4):48.
[3] 俄木拉吉.猪酒糟中毒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2(5):81-82.
[4] 罗桂流,覃玉忠.一起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的综合治疗方法[J].广西畜牧兽医,2013(5):304-305.
摘要:猪食入了发霉酸败的酒糟后,会出现昏迷不醒、呼吸缓慢等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的症状,称为猪酒糟中毒。笔者在分析了一例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病情后,提出了预防及综合治疗的方法,对今后猪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的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发霉酒糟;猪;中毒;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29-02
酒糟是一种良好的养猪饲料,但由于错误的贮存方法以及过长的贮藏时间,容易发生酸败而产生醋酸、乳酸、正丙醇等物质,从而引起猪食用后发生乙醇和醋酸中毒。2014年6月,笔者接诊了一例猪酒糟中毒的病例,结合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将其治愈。现将该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2014年4月,某猪场在百色市购买了育肥猪19头,平均体重约为38.5 kg,该养殖场主对新购进的猪进行了规定的免疫后,对猪群集群圈养。6月有接近30头猪出现异常状况,并出现1头猪死亡,其余大都表现为精神低落,消瘦,皮肤青紫,伴发皮疹。食欲减退,采食量迅速下降,大多不爱运动,喜卧,但表现出兴奋不安。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了猪群大量患病,表现出类似酸中毒缺水、腹泻、共济失调的症状。猪场主使用链霉素、青霉素、安乃近等治疗后均无明显效果。遂请笔者前去诊治。
2 发病情况
该场饲养的32头猪,有31头表现出中毒症状,直接观察可见皮肤发红发紫,并同时出现疹块和皮炎。31头猪中,包括新购买的19头,原有的12头,死亡了3头病,病死率为9.68%。具体情况见表1。
3 临床症状
发病猪群大都表现出块状皮疹,皮肤表面粗糙,被毛粗乱,类似于螨虫病。患病猪皮红、高热、精神低落、无食欲,测量时发现大多数病猪体温升高,最高41.5 ℃,平均在41.2~41.5 ℃之间,同时面部表现为眼结膜潮红,口腔黏膜呈现黄色,呼吸急促、加速,口鼻中有白色泡沫状分泌物流出。大多数病猪慢性消瘦,但腹部充盈,腹痛弓背并腹泻,先便秘后下痢。严重中毒的3猪头则表现出体温下降,2头体温在36 ℃以下,出现红尿,粪便中带少量血液与黏液。最终四肢麻痹而卧地不起,虚脱至死亡。
4 病理变化
为进一步确诊,笔者对2头病情严重的病猪与1头已经死亡的猪进行了剖检。发现病猪的腹部饱胀,心内膜充血以及出现出血斑,胃底部黏膜脱落、出血,胃内充满霉变的乙醇,带有酒糟的腐败气味。十二指肠黏膜表面呈现小片脱落状,盲肠、空肠、回场均伴随淤血。肺部充血,咽喉部黏膜轻度发炎,食道黏膜充血,同时伴有血凝不良的症状。肝脏切面外翻,边缘呈圆钝状。胆囊增生肥大,壁肿胀,较正常值增大近一倍。脑实质呈现出血状,内膜血管充血。
5 诊 断
笔者由喂养情况、临床表现症状以及病理解剖,初步诊断为发霉酒糟引起的猪中毒疾病。为进一步确认,笔者对圈养条件与喂养史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养殖场将饲喂的酒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已经有1.2 cm厚的酒糟变质并有酸败味。肉眼可观察出酒糟表面因霉变而长满了红色、白色的斑点。测量变异酒糟的酸碱度,发现pH小于5,说明酒糟已经发生酸败。据了解,这些酒糟是由该县一酒厂拖来,后由于气候异常变化,而养殖场主对酒糟未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导致了酒糟的霉变,猪群正是被喂养了这些霉变的酒糟导致中毒事件,故诊断为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疾病。
6 防治措施
6.1 治疗
立即停喂用发霉酒糟,用清水冲洗猪舍内残余的酒糟。同时让猪群大量饮用清水。针对神态较为兴奋的猪,对其静脉注射5%水合氯醛钙注射液15.0 mL。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猪每头肌肉注射20%的安钠咖5.0 mL。同时结合静脉注射400 mL 10.0% 葡萄糖溶液、50.0 mL 10%CaCl2溶液,每隔5 h注射一次连用3d。将胃导管通入直肠以,注入1 200 mL 5.0 % NaHCO3溶液,用酸碱缓冲剂来中和过量的酸,对胃肠残余酒糟及粪便物进行清除。针对某些猪发生的皮疹状况,对瘙痒部位以3%石灰水溶液清洗,对皮疹部位用2%明矾溶液冲洗。最后对治疗效果较好的猪,用100 g Na2SO4溶液进行调治,排出体内残余的变质酒糟。
6.2 预防
平时所提到的猪酒糟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事件,一般来说不会突然发病,但在该起病例中,由于该猪场主喂养霉变的酒糟较多,导致病情的恶化,猪群短时间内大量发病。因此,酒糟的合理使用也显得非常有必要。控制酒糟的使用量,以每头每日1.0 kg为宜,不应超过2.0 kg并结合其他饲料搭配使用,为防止由于长期使用酒糟而导致的慢性中毒,平时可采用隔天喂养酒糟的方法。同时喂养酒糟时混合使用精料、青饲料,并补充骨粉、蛋壳粉,防止猪群出现营养不看良的症状。酿酒过程中,酒已将大部分的淀粉提取,降低了酒糟中的无氮浸出物,同时酒糟中缺乏胡萝卜素、钙质等。因此,在用酒糟喂猪时应适当搭配米糠、麦麸、玉米等,防止酒糟营养单一,从而降低猪酒糟中毒的可能性[1,2]。对于对酒糟较为敏感的猪群,如哺乳母猪与公猪,喂养酒糟可能会导致流产、死胎、弱仔或精子畸形等,应尽量避免或减少该类猪群对酒糟的食用。平时做好对酒糟的保质工作,避免酒糟直接暴晒在阳光下,可将其放入坑内,用大缸压紧并盖好,隔绝空气的进入。
7 体会与小结
发霉酒糟中毒时可分为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对于慢性的猪酒糟中毒事件,猪群并不会立即发病。而通常当养殖主发现时,猪群已经是处于严重中毒的阶段,一定要立即展开治疗工作以减少更大的损失。平时要把关好酒糟的质量,加强对猪群饲料的管理,控制好贮藏环境条件与贮藏时间,防止霉菌和游离酸的产生。存放酒糟时,重视酒糟质量,可在上面铺以塑料薄膜,隔离空气来防止霉变。对于已经发生酸败的酒糟,利用石灰水溶液来加以中和酸败物质。并加入新鲜酒糟共同喂养猪群,密切观察猪群表现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停止喂养并加以治疗。而对于已经严重变质的酒糟,就应该坚决舍弃,停止饲养,更换新鲜酒糟。
目前,对猪酒糟中毒并无特效药,当发生中毒事件后,立即停止再用酒糟喂猪,应用5.0%的小苏打水灌肠,对病情严重的用25%葡萄糖配以10%氯化钙溶液静脉注射[3,4],辅助加入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并用硫酸钠罐服。
参考文献:
[1] 郑延芳.猪酒糟中毒及防治措施[J].农村新技术,2013(4):25.
[2] 刘志杰.一例猪酒糟中毒的诊治体会[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0,31(4):48.
[3] 俄木拉吉.猪酒糟中毒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2(5):81-82.
[4] 罗桂流,覃玉忠.一起发霉酒糟引起猪中毒的综合治疗方法[J].广西畜牧兽医,2013(5):304-305.